典型藻种磷利用特性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典型藻种磷利用特性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巢湖、太湖以及三峡库区等地相继大面积暴发藻华,且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严重制约了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的水环境问题。磷被认为是引起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水华爆发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是水华研究的重点。不同的磷质量浓度,将会导致藻类的生长、相关酶的合成以及体内磷的聚合物都有所不同。本文选取了几种典型藻种包括绿藻(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硅藻(小环藻和针杆藻)以及蓝藻(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磷浓度条件下,考察典型藻种的生长及动力学特征;分析其对磷的吸收利用和储存规律,探讨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的变化,以明晰不同藻种对磷的利用特性,为进一步揭示藻类水华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在0.1、0.2、0.5、1.0、2.0、4.0、8.0 mg/L磷浓度梯度下,绿藻、蓝藻随着浓度的增大,藻密度和比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并且在浓度大于1.0 mg/L时藻密度和?显著高于浓度小于1.0 mg/L时的藻密度和?。相比较而言,在相同磷浓度梯度下,硅藻的生长随浓度的变化不大。用Logistic生长方程描述五种藻的生长曲线且拟合度较高。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五种藻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小球藻、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小环藻、针杆藻。利用Monod方程计算得到斜生栅藻的最大生长速率(max?)和半饱和常数(sK)分别为0.332 d-1、0.086 mg/L;小球藻的max?和sK分别为0.386 d-1、0.063 mg/L;小环藻的max?和sK分别为0.171d-1、0.007 mg/L;针杆藻的max?和sK分别为0.097 d-1、0.025 mg/L;铜绿微囊藻的max?和sK分别为0.263 d-1、0.045mg/L。通过比较可知:绿藻和蓝藻的max?大于硅藻,而sK小于硅藻。(2)在各个浓度梯度下,斜生栅、小球藻和小环藻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机磷酸盐逐渐减少,铜绿微囊藻则是在生长初期培养液中的磷酸盐浓度急剧下降,而针杆培养液磷酸盐浓度下降不明显。通过对藻类多聚磷酸体的观察,蓝藻绿藻可以转化利用多聚磷酸体,硅藻对多聚磷酸体的转化利用比较缓慢。(3)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倒数跟磷浓度呈正相关性。无磷条件下斜生栅藻,小球藻,小环藻,针杆藻,铜绿微囊藻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倒数(单位:108 cells/(U×mL))分别为2.13、3.68、0.163、0.13、1.02,从而五种藻对有机磷的利用潜能从小到大依次为:小球藻、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小环藻、针杆藻。
【关键词】:典型藻种 磷浓度 生长 多聚磷酸体 碱性磷酸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X17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7
- 1.1 水体富营养化及典型水华藻类8-10
- 1.1.1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8
- 1.1.2 富营养化现状8
- 1.1.3 典型的水华藻类8-10
- 1.2 藻类生长与磷浓度的关系10-12
- 1.2.1 不同磷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10-11
- 1.2.2 藻类的生长动力学11-12
- 1.3 藻类对磷的摄取及储存12-14
- 1.3.1 藻类对磷的摄取机理12-13
- 1.3.2 多聚磷体及其在藻类细胞的储存13-14
- 1.4 藻类碱性磷酸酶14
- 1.5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14-17
- 1.5.1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14-15
- 1.5.2 本文研究的内容15
- 1.5.3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15-17
- 2 不同磷浓度下典型藻种生长的比较研究17-31
- 2.1 引言17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17-22
- 2.2.1 藻种17
- 2.2.2 培养基17-19
- 2.2.3 主要仪器和设备19
- 2.2.4 藻细胞无磷处理19-20
- 2.2.5 藻细胞生长的培养20
- 2.2.6 藻密度的测定20-21
- 2.2.7 比增长率的测定21
- 2.2.8 藻类的生长曲线模拟21
- 2.2.9 动力学参数计算21-22
- 2.3 结果与分析22-30
- 2.3.1 不同磷浓度下五种典型藻种的生长情况22-27
- 2.3.2 不同磷浓度下五种藻的生长特性对比分析27-28
- 2.3.3 不同磷浓度下五种藻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28-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3 不同磷浓度下典型藻种的磷吸收和储存比较研究31-44
- 3.1 引言31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31-33
- 3.2.1 藻种31
- 3.2.2 培养基31
- 3.2.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31-32
- 3.2.4 藻细胞无磷处理32
- 3.2.5 培养液中TP含量的测定32
- 3.2.6 多聚磷酸体荧光显微镜观察32-33
- 3.3 结果与分析33-43
- 3.3.1 不同磷浓度下五种典型藻种对磷的利用33-35
- 3.3.2 不同磷浓度下五种藻多聚磷酸体的比较35-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4 不同磷浓度下典型藻种碱性磷酸酶的比较研究44-49
- 4.1 引言44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44-45
- 4.2.1 藻种44
- 4.2.2 培养基44
- 4.2.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44-45
- 4.2.4 藻类的碱性磷酸酶活性(APA)测定45
- 4.3 结果与分析45-47
- 4.3.1 五种藻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磷浓度的关系45-46
- 4.3.2 不同磷浓度下五种藻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比较46-47
- 4.4 本章小结47-49
- 5 结论与展望49-51
- 5.1 主要结论49-50
-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雷;石晓勇;韩秀荣;陆茸;王修林;;营养盐对东海赤潮优势藻种生长影响的船基围隔实验[J];海洋水产研究;2006年04期
2 刘洋;孙莉;刘月;;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藻种筛选[J];北京农业;2012年06期
3 ;螺旋藻生产不再依赖“洋”藻种[J];乡镇企业科技;2002年05期
4 郭蔚华;刘娜娜;王柱;徐灵华;;嘉陵江出口段春季水华藻种鉴定[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0期
5 栗越妍;孟睿;何连生;席北斗;;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藻种筛选[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6期
6 罗专溪;魏群山;王振红;颜昌宙;;淡水水体溶解有机氮对有毒藻种的生物有效性[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1期
7 刘玉,,麦志勤,胡文凤;香蒲铅锌废水净化塘藻类、菌类生境调查及抗性藻种筛选[J];生态学杂志;1994年02期
8 杜胜蓝;黄岁j;臧常娟;吴敏;高峰;林超;郭勇;罗阳;;浮游植物现存量表征指标间相关性研究Ⅱ:叶绿素a与藻密度[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9 吴晓娟;刘海燕;顾继锐;罗国强;;小球藻优良藻种的选育与特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3年03期
10 李继刚,王世忠,顾德宇;藻种和悬浮物光谱辨别算法研究[J];海洋技术;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安月;陈伟;郑凌凌;宋立荣;;高产油能源藻种的筛选[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2 侯李君;施定基;王学魁;;念珠藻PEPC基因的正反向表达对脂类合成的影响[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艳;我国自产藻种优于洋藻种[N];农民日报;2002年
2 杨威;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N];中国海洋报;2003年
3 布发;我国人工培育发菜首获成功[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4 福州延安中学 张舒昕 徐晏迪 李哲远 指导老师 林泳许 唐玉云 杨纪楚;LD激光对长期保存金藻藻种复壮的应用[N];福建科技报;2006年
5 扬州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姚余泽 杨锋;池塘肥水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案[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璇;青岛近海鳍藻种群动态与产毒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闫彬;不同生长策略典型藻种磷储存的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唐佳;典型藻种磷利用特性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李萍;应用单细胞PCR方法研究青岛近海一株鳍藻的遗传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4 刘杰;生物毒性监测的荧光藻种的筛选和制备[D];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
5 戴红亮;淡水湖泊主要藻种的散射特性和理论模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赵萌萌;钝顶螺旋藻藻种选育及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典型藻种磷利用特性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7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