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青南藏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7 14:59
   青南藏区地处三江源生态功能核心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最大的生态价值,承担着最大的生态责任,拥有最大的生态潜力。改革开放前后一系列忽视生态承载能力、违背自然规律的经济活动,不但使青南藏区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反而使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破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为青南藏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开启了新篇章。本文结合青南藏区实际情况,以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系统作为目标层,以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系统层,以生态容量和生态压力作为生态系统的分类层,以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活力、居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系统的分类层,每个分类层下对应具体指标。本研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权重值对青南藏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做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生态系统容量小、压力大,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活力不足、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生态系统处于较差阶段,经济系统处于一般水平;通过进一步测算耦合度和协调度,研究发现青南藏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目前处于弱协调阶段,属于生态滞后的调和耦合协调类型。青南藏区生态子系统中,影响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为:人均可利用草地面积少,农作物耕种面积少,年末牲畜存栏数量过大等;经济发展子系统中,地区生产总值较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较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低,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不高,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少,这些指标拉低了青南藏区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较大,加重了原本脆弱的生态负担,青南藏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科技项目投入占GDP比重这两项指标虽然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力,但是对于青南藏区来说,这两项指标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因此,青南藏区自身的经济发展实力并不强。生态基础脆弱、生存条件恶劣、经济实力不足、经济行为不合理,人口增长压力大、受教育水平和观念滞后、师资力量薄弱、医护人员稀缺等是导致青南藏区生态与经济不能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应该继续加强生态脆弱区的保护和治理,改善不合理的经济行为,积极建设民族生态文化,从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角度促进青南藏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学位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2;F127
【部分图文】:

理论蕴藏量,藏区,水能,情况


图 2-1 青南藏区 2016 年水能理论蕴藏量情况阳能和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巨大区海拔高,日照时间长,季风时间长,平均风速大,大风境内太阳辐射高,年辐射总量在 580—680 千焦耳/平方厘310—2740 小时,比同纬度内地偏多 300—500 小时。冬半天数多 20 天左右,在集中采暖的冬季,为有效的利用日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且全年可利用风能时间在 2100— 100—490 千瓦·时/平方米,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黄南族自治县和泽库两县为风能季节利用区,全年风能可 小时,其中泽库县为 4100 小时。由此可见,青南藏区的丰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自然再生资源,如若价值巨大。产资源储备丰富

玉树州,三次产业,比重


201223.07 15.76 8.34 5.23 15.03 10.28 16.83 21.81 19.46201426.10 20.30 10.10 6.07 15.32 12.68 20.09 24.81 23.93201626.20 22.55 12.73 6.25 12.77 17.46 19.7 25.17 29.78201727.85 22.71 13.82 6.65 12.28 18.34 20.35 26.64 32.02料来源:《青海统计年鉴 2018》在 2015 年之前,果洛州和黄南州的产业结构均呈现出“二、三、一”的式,2015 年之后发展为“三、二、一”的形式,且 2017 年果洛州的第三产业重几乎达到其地区生产总值的一半,表明其产业结构已呈现出合理化的状态。是对于玉树州而言,虽然第一产业比重在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在逐年上升但是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在较低水平的平稳发展状态,且第一产业依然是其支柱业,2017 年玉树州的第一产业比重仍在百分之四十以上,目前为止,依然呈出“一、二、三”的结构形态,其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应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果洛州,三次产业,比重


图 3-2 果洛州三次产业比重图 3-3 黄南州三次产业比重资料来源:图 3-1,图 3-2,图 3-3 均来源于 2018 年青海统计年鉴、2010-2017 年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所得由此可见,果洛州和黄南州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开始发生转变,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高天跃;;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结构建设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年05期

2 牛二耀;;十八大以来国内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综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蒋贵彦;卓玛措;;青海南部高原藏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4期

4 唐柳;俞乔;李志铭;;藏南谷地流域的生态经济开发模式研究[J];西藏研究;2014年02期

5 陈灿平;高玉翔;;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期

6 单晓娅;王翠;潘丽群;;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战略取向[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7 管东红;;甘肃藏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J];发展;2011年12期

8 赵治中;;青海藏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J];生产力研究;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中华;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雅文;金沙江流域“环境—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8年

2 李俊俊;青南藏区经济发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8年

3 张帅;江西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分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

4 袁军;城市水源生态功能区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5 董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6 郭静静;中国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7 赵芳;三江源区草地MODIS植被指数时空变异及驱动因子分析[D];青海大学;2012年

8 黄艳;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4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74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2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