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效应

发布时间:2020-11-11 23:54
   近年来,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碳排放量也逐年攀升。根据“污染天堂”和“污染避难所”的假设,发达国家为了避免本国严格的环境法规或者节约环境成本,更倾向于将高污染、高排放产业或企业转移到政策宽松或环境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虽然中国不是发达国家,但是中国OFDI规模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二,国际上已有声音对中国的OFDI展开争论,质疑中国OFDI是否给东道国带来了环境问题。那么,是否如“污染避难所”的假设所述,我国OFDI转移了高耗能产业,进而降低了本国的碳排放量?OFDI又是通过哪些途径间接地影响了母国碳排放量?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选取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探究制造业OFDI的碳排放效应。首先,理论层面上,本文分析了OFDI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及路径,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三方面探究了制造业碳排放效应的作用机制,并最终建立了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其次,利用已构建的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以及2005-2016年间我国制造业OFDI和碳排放等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对我国制造业OFDI的碳排放效应进行探讨,又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中国OFDI结构的具体对策以降低中国的碳排放量。通过分析,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制造业OFDI的碳排放效应为正,即国内制造业部门碳排放量随着制造业OFDI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其中,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为正,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为负。(2)中国制造业OFDI通过促进国内制造业发展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我国制造业OFDI不符合“污染避难所”假说,其主要目的不是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且对于高排放行业的投资促进了国内此类行业的发展,导致制造业碳排放量的增加;中国制造业OFDI规模的扩大,使得国内制造业企业吸收了海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以及污染治理技术,这有效地降低了我国制造业企业所产生的碳排放量。(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制造业OFDI规模迅速扩大,促进了国内制造业行业的发展,其中,对中南亚、西亚等国家的投资主要是资源导向型,虽并未有效转移我国高耗能产业,但是借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了国内此类行业的发展,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主要是技术导向型,其中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以促进国内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国内的碳排放量。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322;F424;F1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际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及母国效应
        1.2.2 国际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基本框架
    1.4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2 制造业OFDI碳排放效应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对外直接投资
        2.1.2 OFDI的碳排放效应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2.2.2 污染避难所假说
        2.2.3 污染晕轮效应
        2.2.4 小规模技术理论
        2.2.5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2.3 制造业OFDI碳排放效应的理论机制分析
        2.3.1 OFDI的规模效应
        2.3.2 OFDI的结构效应
        2.3.3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2.4 研究假设
3 制造业OFDI的碳排放效应实证分析
    3.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3.1.1 制造业OFDI的碳排放效应模型构建
        3.1.2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3.2 制造业OFDI的碳排放效应检验
        3.2.1 单位根检验
        3.2.2 估计结果
        3.2.3 稳健性检验
4 制造业OFDI的碳排放效应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4.1.1 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的构建
        4.1.2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4.2 制造业0FDI的碳排放效应传导机制检验
        4.2.1 模型的识别
        4.2.2 面板联立方程估计结果
        4.2.3 稳健性检验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凯;唐翀;;昆明城市交通碳排放达峰前瞻性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9年11期

2 肖康康;;目的论视角下的碳排放权性质界定——基于试点区法律文本的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11期

3 ;欧盟欲推行航运业碳排放配额制度,引发业界强烈反对[J];中国船检;2020年02期

4 齐晔;刘天乐;宋祺佼;王宇飞;吕婧;;低碳城市试点“十四五”期间需助力碳排放达峰[J];环境保护;2020年05期

5 赵玉珍;乔亚杰;;基于关联视角的内蒙古产业部门碳排放责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20年01期

6 韩梅;;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分析[J];世界环境;2020年01期

7 郭春梅;刘清华;李胜英;;基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构建与实例分析[J];绿色建筑;2019年05期

8 刘虎龙;王治兵;梁彦飞;王有华;张洋洋;;甘肃省农业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02期

9 朱苑维;;关于电力行业碳排放成本的核算研究[J];科技风;2018年36期

10 陈炜;殷田园;李红兵;;1997-2015年中国种植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月;中国膳食碳排放及其与国外的比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王雪成;生态网络视角下的中国隐含碳流动和碳减排目标分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焦萍;中国交通碳减排压力与碳排放转移时空演进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4 张晶;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5 刘畅;考虑碳排放的公铁两网货流转移调控理论与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6 吴昊;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测算及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7 王星;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分异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8 赵桂梅;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进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9 王劼;农业部门碳排放效率的国际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10 刘志红;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测算、收敛及脱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瞻;碳排放视角下四川省货运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2 戴文涛;四川省交通运输碳排放环境效应及驱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3 李霞;基于能源消耗、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四川省节能减排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4 余笑妍;中国碳排放市场及价格波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5 邹蓉;中国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结构分解及减排责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9年

6 江象君;省级OFDI对碳排放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9年

7 马子茹;寒冷地区低碳街区形态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8 杨帆;基于IGWO-SVM模型的河北省碳排放情景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9 郑凡;家庭人口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10 李慧丽;典型绿色产业发展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79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79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2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