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黄河内蒙古段河流健康评价

发布时间:2020-11-15 04:58
   本论文根据黄河内蒙古段流域实际情况,通过野外调查观测和室内实验分析,建立符合黄河内蒙古段流域特点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筛选了17个评价指标,并将其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层。然后将黄河内蒙古段健康程度分为“很健康、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病态”5各个等级。参考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确定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标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各个指标的健康程度。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黄河内蒙古段进行健康评价。其评价结果如下:(1)就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而言,河流水文状况B2和河流水质状况B1对黄河内蒙古段健康状况贡献程度较大;就指标层相对于目标层而言,生生态流量保证程度C33、径流变化率C31、鱼类多样性指数C4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C51、溶解氧(DO)C15对黄河内蒙古段健康状况贡献程度较大。(2)就各个指标健康程度而言,溶解氧(DO)C15和浮游植物密度C42两个指标属于“很健康”的状态,河岸带人工干扰程度C35属于“健康”状态,生态流量保证程度属于C23“健康”状态的比例比较大,说明这些指标健康程度很高。氨氮(NH3-N)C13、总磷(TP)C14、含沙量变化率C22、河岸稳定性C32、河岸植被覆盖率C33这5个指标属于“亚健康”的比例很大,说明这些指标健康程度一般。化学需氧量(COD)C15、径流变化率C21、河床稳定性C31、鱼类多样性指数C4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C51属于不健康状态比例很大,总氮(TN)C12基本属于属于病态。由于上述指标所占的权重比较大,因此导致黄河内蒙古段河流处于不健康的状态。针对河流目前健康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河流管理方案和策略,对河流系统进行合理的管理,消除对河流系统健康不利的因素,使河流系统朝着良性、有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进而提升河流系统的服务功能。因此,不仅从宏观上对黄河内蒙古段流域水资源管理上进行调控,更应从各个方面对黄河内蒙古段流域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与监测。
【学位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X8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特征
    2.1 自然地理位置
    2.2 气候特征
        2.2.1 降水量
        2.2.2 水文条件
        2.2.3 黄河内蒙古境内流域凌汛
    2.3 水化学特征
        2.3.1 水体理化特征
        2.3.2 黄河内蒙古段河水水化学特征
        2.3.3 黄河内蒙古段水化学特征控制因素分析
            2.3.3.1 大气环流降水
            2.3.3.2 岩石风化作用
            2.3.3.3 人类活动
3 建立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3.1 理论基础
    3.2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3.3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4 评价标准的确定
        3.4.1 河流健康评价等级的划分
        3.4.2 河流健康评价标准的确定
    3.5 水质特征
        3.5.1 河流水质监测
        3.5.2 监测结果
    3.6 水文状况
    3.7 物理结构
    3.8 生物结构
    3.9 社会服务功能
    3.10 本章小结
4 健康评价
    4.1 权重计算
        4.1.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4.1.2 构造判断矩阵
        4.1.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1.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1.5 确定各个层次的权重值
            4.1.5.1 指标层权重的确定
    4.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
        4.2.1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4.3 隶属度矩阵的计算
        4.3.1 指标分类
        4.3.2 隶属度计算方法
        4.3.3 确定合成算子
        4.3.4 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的隶属度
    4.4 分层模糊评价
    4.5 评价结果讨论
        4.5.1 评价权重
        4.5.2 模糊综合评价
    4.6 修复与建议
    4.7 本章小节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树彬;刘俊勇;陈军;;对中国河流健康评价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06年12期

2 冯文娟;李海英;徐力刚;潘继征;;河流健康评价:内涵、指标、方法与尺度问题探讨[J];灌溉排水学报;2015年03期

3 耿芳;董增川;徐伟;;基于云模型的黑龙江上中游河流健康评价[J];水资源保护;2016年06期

4 黄宝强;李荣昉;曹文洪;;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对我国河流健康保护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5 文伏波;韩其为;许炯心;胡春宏;陈吉余;李国英;董哲仁;王光谦;;河流健康的定义与内涵[J];水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6 朱嵩;;河流健康评价的主评指标筛选[J];珠江水运;2017年18期

7 段长桂;董增川;管西柯;贾文豪;;基于猴群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7年10期

8 高凡;蓝利;黄强;;变化环境下河流健康评价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7年06期

9 刘昌明;;谈谈“河流健康”[J];地理教育;2009年03期

10 傅春;李云翊;;基于层次分析的抚河抚州段河流健康综合评价[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魏春凤;松花江干流河流健康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8年

2 尚文绣;基于水文要素的河流健康评价及其生态用水调度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3 高永胜;河流健康生命评价与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杨文慧;河流健康的理论构架与诊断体系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李梅;不完备信息下的河流健康风险预估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6 吴阿娜;河流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玉玉;河流系统结构与功能耦合修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孙昭华;水沙变异条件下河流系统调整机理及其功能维持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崔君君;黄龙山松栎混交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健康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野;黄河内蒙古段河流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2 贾蕊;赣江南昌段河流健康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3 石宁宁;徐州市主要河流健康评价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4 张伟超;汉江汉中平川段河流健康评价及水生态修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5 王鹏;河流健康评价及修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韩春;马颊河河流健康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康世磊;秦岭太平河平原区段河流健康评价及格局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雯;面向河流健康的河网水系价值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罗彬源;结合GIS技术的河流健康多层次灰关联评价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10 王文欢;利用大型底栖动物参照点法研究河流健康参照条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4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84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7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