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典型样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3 02:55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扩张,人类对土地利用结构的扰动日益趋紧,土地功能的弱化、生态环境问题等现象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是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改变。而土地利用变化作为陆地样带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基础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河北典型样带深处河北腹地,是环京津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生态功能保护区域,也是重要湿地保护、滨海盐渍化的敏感地带。因此,本文根据选取原则和依据设定河北典型样带作为研究区,按照“格局—过程—效应”为研究主线,通过多个时相土地利用遥感数据,研究1995-2017年间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驱动因子,并进一步通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阐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针对该样带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为该样带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具体结果如下:(1)河北典型样带22 a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显著。该样带整体处于发展期,整体呈耕地和湿地减少,林地、草地、人工表面和其他用地增加,其中人工表面和草地增加最多,分别为466.19 hm2和102.10 hm2,耕地和湿地减少最多,分别为428.92 hm<...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北典型样带区位图
主要水系为壶流河及壶流河水库;任丘市的古洋河和小白河、文安县的赵王新河、大城县的子牙河、青县的子牙新河、沧州市的南运河、黄骅的捷地减河,也属于自然水系。同时,平原地带分布着大量的人工水库、沟渠等,其中分布比较长的主要有容城县南水北调天津支线、文安县额滩里干渠、大城县的广安干渠、青县的北排水河、沧州市的南运河、分布在沧县和黄骅的南排水河,这些人工干渠也是该样带的主要水源。(4)气候特征河北典型样带由于经纬跨度不大,其气候变化梯度不明显,但山地丘陵区和平原区的差异相对显著。该样带为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年均气温由-0.4 ℃到13.1 ℃,整体上呈西北低,中西部高的分布规律,其中 7 月-9 月属于高温期;经度跨度相对较大,所以降雨量在山地丘陵区和平原具有明显的差异,由 380 mm 到 600 mm,整体呈西北部山地丘陵区降雨量小,中东部降雨量较大的趋势。西北部处于太行山与燕山的交界地带,年平均气温为小于 4 ℃,年均降水量在 430 mm 以下,相对湿度约 58 %,是该样带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中西部平原年均温高于 10 ℃,气温高于 30 ℃的月份为 7 月至 9 月,年累积降雨量高于 500 mm,丰雨季为 7 月至 8 月,均值高于 100 mm,光照充足,年积温大于 4500 ℃,无霜期大于 170 天。具体见图 2-2 和 2-3。
图 2-3 河北典型样带年累积降雨量分布图Fig.2-3 Distribution Map of Annual Accumulated Rainfall in Typical Transect of Hebei Province(5)土壤河北典型样带土壤类型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征,且类型分布多样性,该样带共有土类13 种,亚类 32 种,土属 76 种,土种 125 种,随着海拔的逐渐降低土壤具有典型的地带性分布。由于土壤多样性特征,本文仅以图 2-4 河北典型样带土属空间分布图为例进行介绍。该样带垂直地带性土壤由高到低分布特征为棕壤性土→棕壤→山地草甸土→栗褐土→淋溶褐土→褐土性土→石质土→粗骨土→石灰性褐土→潮褐土。其中棕壤主要分布在蔚县东南部和涞源县北部山区,主要适宜林地的分布;山地草甸土分布在蔚县西南部,分布面积较小,主要植被类型为林地和灌木;栗褐土集中分布在蔚县间山盆地向山地区过渡地带,主要植被类型为草甸和草丛;褐土主要分布在涞源大部分地区和易县中东部,主要植被类型为灌木;石质土和粗骨土主要分布在易县东部的山丘顶部或斜坡处,植被覆盖度较低或无植被覆盖。非地带性土壤除蔚县间山盆地区分布着少量潮土和水稻土等人为土外大部分都分布在平原地带,其中沼泽土和盐化沼泽土主要分布在白洋淀附近;灌淤土和水稻土是经过人类耕种熟化后较好的农耕土壤,零散分布在离水源较近的区域;滨海盐土主要分布在黄骅等区域;潮土是该样带面积占比最大的类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陕北黄土高原典型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 傅微,吕一河,傅伯杰,胡维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03)
[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中国陆地生态风险评价[J]. 陈峰,李红波,张安录. 地理学报. 2019(03)
[3]矿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异质性[J]. 常小燕,李新举,李西灿,郭鹏,高峰. 生态学报. 2019(09)
[4]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蒸腾与蒸散比值(T/ET)时空变化[J]. 任小丽,路倩倩,何洪林,张黎,牛忠恩. 地理学报. 2019(01)
[5]浙江省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价[J]. 田鹏,李加林,史小丽,王丽佳,刘瑞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12)
[6]地形综合指数及其在土地利用地形梯度效应分析中的应用——以太行山浅山丘陵区为例[J]. 武爱彬,秦彦杰,赵艳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8(06)
[7]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热环境生态调控研究进展与展望[J]. 匡文慧. 地理科学. 2018(10)
[8]森林生态系统性状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基于中国东部样带的整合分析[J]. 何念鹏,张佳慧,刘聪聪,徐丽,陈智,刘远,王瑞丽,赵宁,徐志伟,田静,王情,朱剑兴,李颖,侯继华,于贵瑞. 生态学报. 2018(18)
[9]松嫩平原北部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分析[J]. 李丹,杨光,梅晓丹,曹先革,张玉娟. 环境工程. 2018(09)
[10]精细化村级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武云璐,师学义,王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S1)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土壤干层时空特征及模拟[D]. 赵春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 胡金龙.华中农业大学 2016
[3]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区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D]. 彭月.西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D]. 李尚泽.甘肃农业大学 2018
[2]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风险评分析[D]. 周晓.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都江堰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研究[D]. 周洪西.四川师范大学 2018
[4]基于GIS的延长县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 黄小羽.长安大学 2017
[5]北方农牧交错区典型样带土壤风蚀危险性评估[D]. 梁海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本文编号:2895876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北典型样带区位图
主要水系为壶流河及壶流河水库;任丘市的古洋河和小白河、文安县的赵王新河、大城县的子牙河、青县的子牙新河、沧州市的南运河、黄骅的捷地减河,也属于自然水系。同时,平原地带分布着大量的人工水库、沟渠等,其中分布比较长的主要有容城县南水北调天津支线、文安县额滩里干渠、大城县的广安干渠、青县的北排水河、沧州市的南运河、分布在沧县和黄骅的南排水河,这些人工干渠也是该样带的主要水源。(4)气候特征河北典型样带由于经纬跨度不大,其气候变化梯度不明显,但山地丘陵区和平原区的差异相对显著。该样带为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年均气温由-0.4 ℃到13.1 ℃,整体上呈西北低,中西部高的分布规律,其中 7 月-9 月属于高温期;经度跨度相对较大,所以降雨量在山地丘陵区和平原具有明显的差异,由 380 mm 到 600 mm,整体呈西北部山地丘陵区降雨量小,中东部降雨量较大的趋势。西北部处于太行山与燕山的交界地带,年平均气温为小于 4 ℃,年均降水量在 430 mm 以下,相对湿度约 58 %,是该样带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中西部平原年均温高于 10 ℃,气温高于 30 ℃的月份为 7 月至 9 月,年累积降雨量高于 500 mm,丰雨季为 7 月至 8 月,均值高于 100 mm,光照充足,年积温大于 4500 ℃,无霜期大于 170 天。具体见图 2-2 和 2-3。
图 2-3 河北典型样带年累积降雨量分布图Fig.2-3 Distribution Map of Annual Accumulated Rainfall in Typical Transect of Hebei Province(5)土壤河北典型样带土壤类型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征,且类型分布多样性,该样带共有土类13 种,亚类 32 种,土属 76 种,土种 125 种,随着海拔的逐渐降低土壤具有典型的地带性分布。由于土壤多样性特征,本文仅以图 2-4 河北典型样带土属空间分布图为例进行介绍。该样带垂直地带性土壤由高到低分布特征为棕壤性土→棕壤→山地草甸土→栗褐土→淋溶褐土→褐土性土→石质土→粗骨土→石灰性褐土→潮褐土。其中棕壤主要分布在蔚县东南部和涞源县北部山区,主要适宜林地的分布;山地草甸土分布在蔚县西南部,分布面积较小,主要植被类型为林地和灌木;栗褐土集中分布在蔚县间山盆地向山地区过渡地带,主要植被类型为草甸和草丛;褐土主要分布在涞源大部分地区和易县中东部,主要植被类型为灌木;石质土和粗骨土主要分布在易县东部的山丘顶部或斜坡处,植被覆盖度较低或无植被覆盖。非地带性土壤除蔚县间山盆地区分布着少量潮土和水稻土等人为土外大部分都分布在平原地带,其中沼泽土和盐化沼泽土主要分布在白洋淀附近;灌淤土和水稻土是经过人类耕种熟化后较好的农耕土壤,零散分布在离水源较近的区域;滨海盐土主要分布在黄骅等区域;潮土是该样带面积占比最大的类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陕北黄土高原典型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 傅微,吕一河,傅伯杰,胡维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03)
[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中国陆地生态风险评价[J]. 陈峰,李红波,张安录. 地理学报. 2019(03)
[3]矿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异质性[J]. 常小燕,李新举,李西灿,郭鹏,高峰. 生态学报. 2019(09)
[4]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蒸腾与蒸散比值(T/ET)时空变化[J]. 任小丽,路倩倩,何洪林,张黎,牛忠恩. 地理学报. 2019(01)
[5]浙江省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价[J]. 田鹏,李加林,史小丽,王丽佳,刘瑞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12)
[6]地形综合指数及其在土地利用地形梯度效应分析中的应用——以太行山浅山丘陵区为例[J]. 武爱彬,秦彦杰,赵艳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8(06)
[7]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热环境生态调控研究进展与展望[J]. 匡文慧. 地理科学. 2018(10)
[8]森林生态系统性状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基于中国东部样带的整合分析[J]. 何念鹏,张佳慧,刘聪聪,徐丽,陈智,刘远,王瑞丽,赵宁,徐志伟,田静,王情,朱剑兴,李颖,侯继华,于贵瑞. 生态学报. 2018(18)
[9]松嫩平原北部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分析[J]. 李丹,杨光,梅晓丹,曹先革,张玉娟. 环境工程. 2018(09)
[10]精细化村级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武云璐,师学义,王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S1)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土壤干层时空特征及模拟[D]. 赵春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 胡金龙.华中农业大学 2016
[3]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区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D]. 彭月.西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D]. 李尚泽.甘肃农业大学 2018
[2]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风险评分析[D]. 周晓.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都江堰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研究[D]. 周洪西.四川师范大学 2018
[4]基于GIS的延长县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 黄小羽.长安大学 2017
[5]北方农牧交错区典型样带土壤风蚀危险性评估[D]. 梁海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本文编号:2895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958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