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07:24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与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方式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如能量交换、土壤侵蚀与堆积、水分循环等,从而改变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目前,由于土地利用的急剧扩张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下降,因此关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双流区作为研究区域,获取1995年、2005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在时间、空间上的演变;并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系数修正,得到双流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从而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最后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关性,从土地利用方式的角度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结论如下:(1)20年间,双流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结构、空间分布上有显著的变化。耕地及建设用地是双流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研究时期内的总占比大于90%;林地、水域的面积较少,草地分布最少。研究时段内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达14884.52hm2;林地和草地分别增加了19...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况及数据来源成都市西南近郊,北抵温江区、青羊区、武侯区区和简阳市,南连眉山市仁寿县和彭山区,西邻新47′-104°16′,东经 30°14′-30°40′,东西宽 42km,南2。下辖 8 个街道、18 个镇。双流区为成都临空港,东侧大部分规划到天府新区,而天府新区是成展前景开阔。双流区的位置示意图如下图 2.1 所示
3.2 土地利用空间变化3.2.1 总体空间变化由图 3.2 可知,研究区内耕地面积占比最大,分布范围最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主要是被建设用地占用。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平原区,并逐渐向南部扩张,后一时期扩张速度明显大于前一时期。林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南部的丘陵低山区,其中西部地区位于龙泉山脉,呈明显带状分布。水域在全区范围内分布相对均匀,主要集中西北部和中部的河流,以及零星的河塘,其中 2015 年中部地区出现面积较大的人工水域。草地的面积范围最小,主要是人工草地的建设,只分布在西北部的个别地区。
本文编号:2900968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况及数据来源成都市西南近郊,北抵温江区、青羊区、武侯区区和简阳市,南连眉山市仁寿县和彭山区,西邻新47′-104°16′,东经 30°14′-30°40′,东西宽 42km,南2。下辖 8 个街道、18 个镇。双流区为成都临空港,东侧大部分规划到天府新区,而天府新区是成展前景开阔。双流区的位置示意图如下图 2.1 所示
3.2 土地利用空间变化3.2.1 总体空间变化由图 3.2 可知,研究区内耕地面积占比最大,分布范围最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主要是被建设用地占用。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平原区,并逐渐向南部扩张,后一时期扩张速度明显大于前一时期。林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南部的丘陵低山区,其中西部地区位于龙泉山脉,呈明显带状分布。水域在全区范围内分布相对均匀,主要集中西北部和中部的河流,以及零星的河塘,其中 2015 年中部地区出现面积较大的人工水域。草地的面积范围最小,主要是人工草地的建设,只分布在西北部的个别地区。
本文编号:2900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009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