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证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10:11

  本文关键词: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证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环境纠纷是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集中凸显了公民权利保护与倡导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解决纠纷标准的实体法律必须在相互冲突的利益与价值之间作出明确选择。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在环境侵权诉讼案件中,因果关系认定采用证明责任倒置原则,由加害方对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责任。这彰显了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有利于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者之间进行平衡。但对于立法的这一价值取向选择,我国环境侵权诉讼实践操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系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内涵界定不明,因果关系证明方法匮乏、证明标准缺失等。传统因果关系理论主要有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必然因果关系说。在环境侵权诉讼案件中,适用传统因果关系理论有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条件说”没有区分事实上与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分主、次因果关系,无限扩大了责任的范围;“相当因果关系说”对“相当性”的判断具有空泛性、不确定性;“必然因果关系说”强调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本质、必然的联系,而环境侵害的特殊性将很难认定必然性因果关系的存在。基于此,各国创设出多种在环境侵权领域认定因果关系的新理论:盖然性因果关系说、疫学因果关系说、表面因果关系说等。现代因果关系理论以“盖然性”、“可能性”判断因果关系的存在,极大减轻了受害方的举证负担。其次,传统上运用逻辑推演和经验判断证明因果关系,但该证明方法的笼统性、不确定性无法满足现代型环境侵害案件的需求,故各国在司法实践中总结了一系列诸如事实推定、优势证据、疫学证明、间接反证等证明方法。上述证明方法减轻了受害方的举证负担,降低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适应了环境侵权诉讼案件的特殊需要。但不同证明方法从不同类型的案件中提炼而来,适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优势证据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而非证明方法。疫学证明为解决群体性环境侵权纠纷的司法实践而生,难以对个体病因作出准确判断。间接反证适用于致害因子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已确定,只是对致害因子如何达到损害地区尚未查明的情形。再者,我国在民事诉讼领域确立“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平衡了诉讼主体的利益,然而适用于环境侵权诉讼案件却无形中会损害受害方的权益,架空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制度等。国外对受害方提供证据证明因果关系存在普遍采取较低的证明标准,不仅设计出多种证明方法降低因果关系证明标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相关法律也认可并采纳较低因果关系证明标准。正义是法的灵魂,在具体诉讼活动中要求尽可能接近真相而不是借助证明责任进行案件裁判,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模式构建时应将正义理念摆在首位,运用正义的价值引领法的其他价值;其次,秉持正义的基础上也要有效利用和分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具体举证责任领域实现诉讼信息最大化。在具体制度建构方面,采纳“部分原因”判断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运用“相当性”断定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始终坚持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原则;在具体证明过程中,运用具体举证责任制度规范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证明;针对不同环境侵权诉讼案件灵活使用多种适宜的因果关系证明方法。环境法律领域是一个不断突破传统法学概念范畴的新兴法律领域,在环境侵权诉讼实践中我们无需拘泥于传统僵化理论的枷锁;遵循“二元制”因果关系证明标准,受害方就因果关系存在的初步证明适用低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加害方就因果关系不存在的证明适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但受害方对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仍要坚持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
【关键词】:环境侵权 因果关系 证明责任 具体举证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1;D922.6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1
  • 第2章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责任立法规定及司法效用11-18
  • 2.1 立法关于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责任的规定11-15
  • 2.1.1 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证明责任之解读11-13
  • 2.1.2 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与因果关系推定的界定13-15
  • 2.2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的司法效用15-16
  • 2.3 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适用难的原因分析16-18
  • 第3章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理论的回顾18-25
  • 3.1 传统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理论18-20
  • 3.1.1 条件说18
  • 3.1.2 相当因果关系说18-20
  • 3.1.3 必然因果关系说20
  • 3.2 传统因果关系理论在认定环境侵权因果关系上的局限性20-22
  • 3.2.1 条件说认定因果关系过于随意20-21
  • 3.2.2 相当因果关系说认定因果关系过于模糊21
  • 3.2.3 必然因果关系说认定因果关系过于狭窄21-22
  • 3.3 现代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理论22-25
  • 3.3.1 盖然性因果关系说22-23
  • 3.3.2 疫学因果关系说23
  • 3.3.3 表面因果关系说23-25
  • 第4章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方法的考察25-35
  • 4.1 传统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的证明方法25-27
  • 4.1.1 逻辑推演25-26
  • 4.1.2 经验判断26-27
  • 4.2 现代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的证明方法27-31
  • 4.2.1 事实推定27-28
  • 4.2.2 优势证据28-29
  • 4.2.3 疫学证明29-30
  • 4.2.4 间接反证30-31
  • 4.3 对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证明方法的评价31-35
  • 4.3.1 传统证明方法在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中存在的问题31-32
  • 4.3.2 现代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证明方法的具体效用32-35
  • 第5章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标准的审视35-40
  • 5.1 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标准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5-37
  • 5.1.1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现行规定35-36
  • 5.1.2 现行证明标准在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中存在的问题36-37
  • 5.2 国外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标准的理论37-40
  • 第6章 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证明模式的建构40-51
  • 6.1 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证明模式建构的价值取向40-42
  • 6.1.1 正义原则40-41
  • 6.1.2 效率原则41-42
  • 6.2 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证明模式的建构42-51
  • 6.2.1 采纳“部分原因”和“相当性”推定因果关系的存在42-44
  • 6.2.2 坚持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原则44-46
  • 6.2.3 运用具体举证责任制度规范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的证明46-47
  • 6.2.4 针对不同类型案件灵活使用因果关系证明方法47-48
  • 6.2.5 遵循“二元制”因果关系证明标准48-51
  • 第7章 结论51-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泉生;;论环境侵害中因果关系的判定[J];上海环境科学;1993年10期

2 王伟;石春;;技术与法律交叉视野下的环境污染因果关系证明规则[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年01期

3 李涛;;企业安全因果关系浅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6期

4 嘉海霞;试论环境犯罪中因果关系的确立原则[J];环境导报;2000年01期

5 郑智武;王占霞;;试论环境污染犯罪因果关系推定原则[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陈顺通;张华帅;许根良;宋瑜;;水污染侵权中因果关系的认定[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马栩生;;因果关系推定研究——以环境侵权为视角[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5年00期

8 马梦青;;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中的因果关系证明[J];兰州学刊;2014年06期

9 董雁适;基于因果关系发现的关键化学组分辨识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10 黄俊辉;梁勇;;疫学因果关系初探——以食品卫生犯罪为视角[J];长江论坛;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刚;;试论溺爱式家庭与子女心理问题的关系[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简泽;;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胡月军;;再论假定因果关系的认定[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4 肖祥云;;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5 刘凤英;;类别因果关系对基于类别的特征推理任务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简泽;;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7 ;第三十章 货币一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关系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2卷)[C];2001年

8 冷英;莫雷;;隐含因果关系对不同阅读者确定代词意义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李伟;张怀金;;颅脑外伤与精神障碍的因果关系鉴定研究[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石峰;李群;朱一凡;王维平;;基于槽约束的行为因果关系追溯方法[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秉升;法医学鉴定中伤害赔偿的因果关系判定[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2 韩 疆;民事侵权因果关系判断[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李玉璧 刘 锐;民事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陈朝阳;证券侵权责任因果关系之法理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余红蔓 蒋海英;车辆溜坡后致人死亡 责任依因果关系而定[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周光权;因果关系的判断[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马栩生;因果关系推定研究[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上海海事法院海事庭 汪洋;滞留单证与退税损失之间有无因果关系?[N];国际商报;2007年

9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 郭敬波;“因”与“果”的距离[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杨素娟;“举证责任倒置”与“因果关系推定”[N];中国环境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彬彬;美国侵权法中因果关系不确定的解决进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小艳;隐含因果关系中的自我服务偏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蔚琦;基于加性噪声模型的因果关系推断理论及其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4 葛洪涛;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D];山东大学;2008年

5 丁小斌;特征间因果关系在归类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韩强;法律因果关系理论学说史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张雪莹;俄语中的因果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裘江南;汉语文本中突发事件因果关系抽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干红华;基于事件的因果关系可计算化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郭水霞;Granger因果关系的理论及其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兰;因果关系的逻辑解析及其科学价值[D];燕山大学;2009年

2 袁俊龙;浅论法律因果关系[D];山东大学;2014年

3 李燕;环境侵权责任因果关系推定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张齐家;药品缺陷责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姜伯宁;渎职罪的因果关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6 胡玲玲;侵权法中可预见性规则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7 董鑫园;医疗损害侵权因果关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8 罗洋洋;医疗损害案件中之存活机会丧失[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9 陈庆强;论侵权责任中的超越因果关系[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刘晓倩;论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推定[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证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0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0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