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淀粉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去除溶液中U(Ⅵ)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11:19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玉米淀粉负载型纳米零价铁(CS-NZVI),利用SEM和XRD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且探究了不同溶液pH、U(Ⅵ)初始浓度、CS-NZVI浓度、温度、反应时间对U(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S-NZVI整体分散性较好,相较于NZVI团聚情况明显改善。在溶液pH=6.0、U(Ⅵ)初始浓度10.0mg/L、CS-NZVI浓度0.4g/L、温度30℃、反应时间140min时,CS-NZVI材料对溶液中U(Ⅵ)的去除率为95.05%,去除量为24.86mg/g。
【文章来源】: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0年08期 第92-98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玉米淀粉(a)、NZVI(b)、CS-NZVI(c)及其反应产物(d)的SEM形貌
在U(Ⅵ)初始浓度10.0mg?L、CS-NZVI浓度0.4g?L、反应时间140min、温度30℃时,不同pH对去除溶液中U(Ⅵ)的影响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pH对溶液中U(Ⅵ)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pH在3.5~6.0时,U(Ⅵ)去除率和去除量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当pH=6.0时,U(Ⅵ)的去除效果最好,此时去除率为95.05%,去除量为24.86mg?g;当pH大于6.0时,U(Ⅵ)去除率和去除量随pH的增大逐渐降低。这是由于pH对U(Ⅵ)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产生了影响,在酸性溶液中,U(Ⅵ)主要以UO22+形态存在,强酸条件下,溶液中存在大量H+,会与Fe、UO22+竞争反应活性位点,对UO22+产生静电斥力,使其难以向活性位点靠近;在弱酸条件下,Fe0会与溶液中的H+反应生成Fe2+,Fe2+氧化形成Fe3+,进而形成FeOOH及其水解产物Fe(OH)2+,这些产物容易与UO22+发生吸附、絮凝和沉淀[24];当pH大于6.0时,随着溶液中OH-浓度的增大,UO22+会水解生成UO2(OH)+、UO2(OH)2、UO2(OH)3-、(UO2)3(OH)5+等络合离子,使得U(Ⅵ)的去除率和去除量逐渐降低。此外,pH对CS-NZVI材料表面性质的影响也会影响去除效果,酸性条件下,材料表面的铁氧化物层被腐蚀,与U(Ⅵ)接触的NZVI表面积增加,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碱性条件下,材料表面会形成一层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钝化层,抑制反应的进行[25-26]。因此,溶液反应体系的最佳pH为6.0。2.3.2 反应时间对U(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在溶液pH为6.0、U(Ⅵ)初始浓度10.0mg?L、CS-NZVI浓度0.4g?L、温度30℃时,探究不同反应时间对去除溶液中U(Ⅵ)的影响,结果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U(Ⅵ)的去除率和去除量在反应初期迅速增加,在120min时U(Ⅵ)的去除效果最好,此时去除率为94.75%,去除量为23.34mg?g,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速度减缓,U(Ⅵ)的去除率和去除量不再增加,表明此时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初期溶液中U(Ⅵ)的浓度相对较高,材料表面附着的沉积物较少,利于还原沉淀的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中U(Ⅵ)浓度逐渐降低,pH逐渐升高,铁的氧化物附着在材料表面,阻碍了还原反应的进行,此时体系主要发生吸附反应,并逐渐达到吸附平衡,因此U(Ⅵ)的去除率和去除量不再增加。本试验将取反应时间为140min,确保反应体系完全达到平衡状态。2.3.3 CS-NZVI浓度对U(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凹凸棒土负载硫化纳米零价铁对水中Cu(Ⅱ)的去除机理研究[J]. 刘红,李春侠,范先媛,孙泽伟,张家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9(03)
[2]纳米零价铁的制备、改性及对废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J]. 杨晓丹,王玉如,李敏睿. 化工进展. 2019(07)
[3]放射性废水来源及其处理方法概述与评价[J]. 骆枫,冉洺东,王力,刘辰龙,杨兰菊,林力. 四川环境. 2019(02)
[4]纳米零价镍去除溶液中U(VI)的研究[J]. 陈玉洁,李小燕,刘学,刘宸,张梓晗,桑伟旋,陈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9(02)
[5]核工业含铀废水处理技术进展[J]. 郭栋清,李静,张利波,吴宏伟,闫汉洋,郭晓冬,许德杰. 工业水处理. 2019(01)
[6]纳米零价铁富集水体中的铀[J]. 李若繁,黄潇月,张伟贤,王伟,唐振平,滑熠龙.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7]纳米铁镍双金属去除溶液中U(Ⅵ)的性能研究[J]. 刘晴晴,李小燕,秦启凤,刘宸,张梓晗,刘学,陈玉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07)
[8]纳米零价铁系材料在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J]. 刘晴晴,秦启风,刘宸,张梓晗. 江西化工. 2017(04)
[9]含铀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汪萍,吕彩霞,盛青,孙宏图,张露. 现代化工. 2016(12)
[10]新生态二氧化锰(δ-MnO2)吸附溶液中U(VI)的性能研究[J]. 李小燕,刘义保,张明,李寻,杨波,花榕,刘云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博士论文
[1]Ni/Fe纳米颗粒与豆磷脂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去除多氯联苯研究[D]. 丁舒.天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羟基氧化铁(FeOOH)及其复合物的制备与铀吸附性能研究[D]. 魏新涛.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
[2]淀粉糊化过程中小体形态变化和不完全糊化颗粒性质研究[D]. 魏毛毛.陕西科技大学 2017
[3]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去除溶液中Pb(Ⅱ)的性能及机理研究[D]. 高国振.东华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05003
【文章来源】: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0年08期 第92-98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玉米淀粉(a)、NZVI(b)、CS-NZVI(c)及其反应产物(d)的SEM形貌
在U(Ⅵ)初始浓度10.0mg?L、CS-NZVI浓度0.4g?L、反应时间140min、温度30℃时,不同pH对去除溶液中U(Ⅵ)的影响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pH对溶液中U(Ⅵ)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pH在3.5~6.0时,U(Ⅵ)去除率和去除量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当pH=6.0时,U(Ⅵ)的去除效果最好,此时去除率为95.05%,去除量为24.86mg?g;当pH大于6.0时,U(Ⅵ)去除率和去除量随pH的增大逐渐降低。这是由于pH对U(Ⅵ)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产生了影响,在酸性溶液中,U(Ⅵ)主要以UO22+形态存在,强酸条件下,溶液中存在大量H+,会与Fe、UO22+竞争反应活性位点,对UO22+产生静电斥力,使其难以向活性位点靠近;在弱酸条件下,Fe0会与溶液中的H+反应生成Fe2+,Fe2+氧化形成Fe3+,进而形成FeOOH及其水解产物Fe(OH)2+,这些产物容易与UO22+发生吸附、絮凝和沉淀[24];当pH大于6.0时,随着溶液中OH-浓度的增大,UO22+会水解生成UO2(OH)+、UO2(OH)2、UO2(OH)3-、(UO2)3(OH)5+等络合离子,使得U(Ⅵ)的去除率和去除量逐渐降低。此外,pH对CS-NZVI材料表面性质的影响也会影响去除效果,酸性条件下,材料表面的铁氧化物层被腐蚀,与U(Ⅵ)接触的NZVI表面积增加,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碱性条件下,材料表面会形成一层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钝化层,抑制反应的进行[25-26]。因此,溶液反应体系的最佳pH为6.0。2.3.2 反应时间对U(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在溶液pH为6.0、U(Ⅵ)初始浓度10.0mg?L、CS-NZVI浓度0.4g?L、温度30℃时,探究不同反应时间对去除溶液中U(Ⅵ)的影响,结果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U(Ⅵ)的去除率和去除量在反应初期迅速增加,在120min时U(Ⅵ)的去除效果最好,此时去除率为94.75%,去除量为23.34mg?g,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速度减缓,U(Ⅵ)的去除率和去除量不再增加,表明此时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初期溶液中U(Ⅵ)的浓度相对较高,材料表面附着的沉积物较少,利于还原沉淀的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中U(Ⅵ)浓度逐渐降低,pH逐渐升高,铁的氧化物附着在材料表面,阻碍了还原反应的进行,此时体系主要发生吸附反应,并逐渐达到吸附平衡,因此U(Ⅵ)的去除率和去除量不再增加。本试验将取反应时间为140min,确保反应体系完全达到平衡状态。2.3.3 CS-NZVI浓度对U(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凹凸棒土负载硫化纳米零价铁对水中Cu(Ⅱ)的去除机理研究[J]. 刘红,李春侠,范先媛,孙泽伟,张家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9(03)
[2]纳米零价铁的制备、改性及对废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J]. 杨晓丹,王玉如,李敏睿. 化工进展. 2019(07)
[3]放射性废水来源及其处理方法概述与评价[J]. 骆枫,冉洺东,王力,刘辰龙,杨兰菊,林力. 四川环境. 2019(02)
[4]纳米零价镍去除溶液中U(VI)的研究[J]. 陈玉洁,李小燕,刘学,刘宸,张梓晗,桑伟旋,陈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9(02)
[5]核工业含铀废水处理技术进展[J]. 郭栋清,李静,张利波,吴宏伟,闫汉洋,郭晓冬,许德杰. 工业水处理. 2019(01)
[6]纳米零价铁富集水体中的铀[J]. 李若繁,黄潇月,张伟贤,王伟,唐振平,滑熠龙.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7]纳米铁镍双金属去除溶液中U(Ⅵ)的性能研究[J]. 刘晴晴,李小燕,秦启凤,刘宸,张梓晗,刘学,陈玉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07)
[8]纳米零价铁系材料在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J]. 刘晴晴,秦启风,刘宸,张梓晗. 江西化工. 2017(04)
[9]含铀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汪萍,吕彩霞,盛青,孙宏图,张露. 现代化工. 2016(12)
[10]新生态二氧化锰(δ-MnO2)吸附溶液中U(VI)的性能研究[J]. 李小燕,刘义保,张明,李寻,杨波,花榕,刘云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博士论文
[1]Ni/Fe纳米颗粒与豆磷脂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去除多氯联苯研究[D]. 丁舒.天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羟基氧化铁(FeOOH)及其复合物的制备与铀吸附性能研究[D]. 魏新涛.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
[2]淀粉糊化过程中小体形态变化和不完全糊化颗粒性质研究[D]. 魏毛毛.陕西科技大学 2017
[3]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去除溶液中Pb(Ⅱ)的性能及机理研究[D]. 高国振.东华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05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050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