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混凝/化学混凝预处理渗滤液减缓反渗透膜污染
发布时间:2020-12-15 01:20
为促进反渗透膜的推广应用,利用超滤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对经电混凝和化学混凝处理前后的渗滤液的分子质量分布和荧光强度进行了分析,考察了预处理减缓反渗透膜污染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电混凝和化学混凝对渗滤液中分子质量<1 ku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4.2%和14.7%;对可见光区类富里酸的去除率分别为50.6%和23.6%,对紫外光区类富里酸的去除率分别为36.3%和17.8%。与化学混凝相比,电混凝对主要构成膜污染的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和类富里酸物质有明显去除效果。
【文章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2016年2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及成〔去除率
谠诘缁炷??讨型ü??中和作用而沉降去除。在电混凝过程中还会产生羟基自由基[4],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对于结构相对稳定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氧化断键去除;根据刘成等[5]的研究,化学混凝过程形成的絮体对大分子有机物的物理吸附作用较强,而对小分子有机物的相对较弱。Li等[6]的研究也同样表明,化学混凝主要对分子质量>100ku的有机物产生絮凝作用。因此,电混凝对分子质量<1ku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化学混凝。2.3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试验进水、电混凝出水和化学混凝出水的三维荧光光谱见图2,水样的荧光峰位置及强度见表1。图2电混凝和化学混凝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Fig.23D-EEMfluorescencespectraofDOMineffluentofelectro-coagulationandchemicalcoagulation表1有机物荧光物质的峰值位置及强度Tab.1PeaklocationsandfluorescentintensityofDOM项目可见光区类富里酸(A峰)紫外光区类富里酸(B峰)Ex、Em/nm峰强降低率/%Ex、Em/nm峰强降低率/%r(B/A)试验进水320/3955224—250/4104424—0.85电混凝出水315/390258050.6245/390281636.31.09化学混凝出水320/400399023.6260/415363517.80.91由图2和表1可以看出,各水样均出现4个荧光特征峰,分别为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Ex/Em=310~340/390~410nm(A峰),紫外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Ex/Em=240~260/440~460nm(B峰),芳香族蛋白质Ex/Em=270~290/395~412nm(C峰)和高激发类酪氨酸类蛋白质Ex/Em=270~280/295~315nm(D峰)。国内外的参考文献[7,8]将三维荧光光谱划分为5个区域:Ⅰ区为酪氨酸类蛋白质Ex/Em=220~250/260~330nm,Ⅱ区为色氨酸类蛋白质Ex/Em=220~250/330~380nm,Ⅲ区为富里酸类物质Ex/Em=220~250/380~550nm(
,渗滤液的COD分别为630、1234mg/L,氨氮分别为162.3、189mg/L,总磷分别为0.2、0.3mg/L,电导率分别为6.9、10.2mS/cm。两种方法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4%、29.5%,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20%、6.8%,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9.3%、98.9%,对电导率的去除率分别为39.3%、9.4%。可见,电混凝工艺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化学混凝。2.2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分别测定电混凝与化学混凝预处理前、后的渗滤液在<1、1~5、5~100、>100ku分子质量区间的有机物分布,并计算各区间两种预处理方法对COD的去除率,结果见图1。图1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及COD去除率Fig.1MolecularweightdistributionandremovalefficiencyofCODinleachate由图1可以看出,在<1、1~5、5~100和>100ku区间的进水COD分别为791、319、292、348mg/L。因试验进水总COD为1750mg/L,故上述分子质量区间的COD所占比例分别为45.2%、18.2%、16.7%、19.9%。其中,易造成反渗透膜污染的分子质量<1ku的COD在渗滤液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这表明其为渗滤液中的主要污染物。而电混凝对<1、·87·www.watergasheat.com曾晓岚,等:电混凝/化学混凝预处理渗滤液减缓反渗透膜污染第32卷第21期
本文编号:2917371
【文章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2016年2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及成〔去除率
谠诘缁炷??讨型ü??中和作用而沉降去除。在电混凝过程中还会产生羟基自由基[4],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对于结构相对稳定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氧化断键去除;根据刘成等[5]的研究,化学混凝过程形成的絮体对大分子有机物的物理吸附作用较强,而对小分子有机物的相对较弱。Li等[6]的研究也同样表明,化学混凝主要对分子质量>100ku的有机物产生絮凝作用。因此,电混凝对分子质量<1ku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化学混凝。2.3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试验进水、电混凝出水和化学混凝出水的三维荧光光谱见图2,水样的荧光峰位置及强度见表1。图2电混凝和化学混凝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Fig.23D-EEMfluorescencespectraofDOMineffluentofelectro-coagulationandchemicalcoagulation表1有机物荧光物质的峰值位置及强度Tab.1PeaklocationsandfluorescentintensityofDOM项目可见光区类富里酸(A峰)紫外光区类富里酸(B峰)Ex、Em/nm峰强降低率/%Ex、Em/nm峰强降低率/%r(B/A)试验进水320/3955224—250/4104424—0.85电混凝出水315/390258050.6245/390281636.31.09化学混凝出水320/400399023.6260/415363517.80.91由图2和表1可以看出,各水样均出现4个荧光特征峰,分别为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Ex/Em=310~340/390~410nm(A峰),紫外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Ex/Em=240~260/440~460nm(B峰),芳香族蛋白质Ex/Em=270~290/395~412nm(C峰)和高激发类酪氨酸类蛋白质Ex/Em=270~280/295~315nm(D峰)。国内外的参考文献[7,8]将三维荧光光谱划分为5个区域:Ⅰ区为酪氨酸类蛋白质Ex/Em=220~250/260~330nm,Ⅱ区为色氨酸类蛋白质Ex/Em=220~250/330~380nm,Ⅲ区为富里酸类物质Ex/Em=220~250/380~550nm(
,渗滤液的COD分别为630、1234mg/L,氨氮分别为162.3、189mg/L,总磷分别为0.2、0.3mg/L,电导率分别为6.9、10.2mS/cm。两种方法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4%、29.5%,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20%、6.8%,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9.3%、98.9%,对电导率的去除率分别为39.3%、9.4%。可见,电混凝工艺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化学混凝。2.2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分别测定电混凝与化学混凝预处理前、后的渗滤液在<1、1~5、5~100、>100ku分子质量区间的有机物分布,并计算各区间两种预处理方法对COD的去除率,结果见图1。图1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及COD去除率Fig.1MolecularweightdistributionandremovalefficiencyofCODinleachate由图1可以看出,在<1、1~5、5~100和>100ku区间的进水COD分别为791、319、292、348mg/L。因试验进水总COD为1750mg/L,故上述分子质量区间的COD所占比例分别为45.2%、18.2%、16.7%、19.9%。其中,易造成反渗透膜污染的分子质量<1ku的COD在渗滤液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这表明其为渗滤液中的主要污染物。而电混凝对<1、·87·www.watergasheat.com曾晓岚,等:电混凝/化学混凝预处理渗滤液减缓反渗透膜污染第32卷第21期
本文编号:2917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173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