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乙酸钠/甘油比对好氧/延长闲置SBR除磷性能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 14:49
传统生物除磷理论认为,为达到良好的除磷效果,必须设置厌氧段。而好氧/延长闲置工艺省略了传统工艺必备的厌氧段,进水后直接曝气,也能达到较好的除磷效果。近年来,好氧/延长闲置工艺(Aerobic/Extended-Idle Regime,AEI)因其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出水稳定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用于好氧/延长闲置工艺除磷的有机碳源主要是乙酸、丙酸等VFAs,这些物质虽易被PAOs吸收利用,但成本较高,因此,探寻一种经济可靠的碳源用于生物除磷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本研究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以废水中常见有机质-乙酸钠和不常用的廉价甘油作为碳源,建立5个(SBR1、SBR2、SBR3、SBR4、SBR5)好氧/延长闲置序批式反应器(乙酸钠/甘油分别为1:0、4:1、1:1、1:4、0:1),探究不同乙酸钠/甘油比对好氧/延长闲置工艺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钠/甘油比由1:0逐渐降至4:1和1:1时,平均除磷率由90.1%分别升至92.5%和97.3%;乙酸钠/甘油比继续降至1:4及0:1时,除磷率分别降至65.7%和53.4%。典型周期研究发现,乙酸钠/甘油为1:1时,聚磷菌体...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强化生物除磷机理图
硕士学位论文GAOs 在系统中占优势;系统稳定运行后,各反应器中 MLVSS/MLSS 分别稳定在 0.67、0.64、0.61、0.75 和 0.78,研究表明[86],较低的 MLVSS/MLSS 说明微生物体内有更多的聚磷合成,聚磷菌在系统中占优势地位。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各反应器除磷效率可得出,本实验中 R1、R2 和 R3 相比于 R4 和 R5 具有较好的除磷效率,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 R1、R2 和 R3 微生物主要以聚磷菌为主,而 R4 和 R5 中聚糖菌占优势地位与聚磷菌竞争有机质,从而影响了除磷性能。但由于实验条件有限,不能通过 DGGE 技术和 FISH 技术对系统微生物进行更进一步的定性定量研究。本实验小组目前正致力于更多关于好氧/延长闲置工艺的研究,以求更加完善该生物除磷工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源类型、温度及电子受体对生物除磷的影响[J]. 韩芸,许松,董涛,王斌帆,王显耀,彭党聪. 环境科学. 2015(02)
[2]化学除磷工艺研究进展[J]. 刘宁,陈小光,崔彦召,柳建设,徐晓雪. 化工进展. 2012(07)
[3]甲醇和乙醇对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的影响研究[J]. 邓莹,王冬波,李小明,杨帆,杨麒,莫创荣,曾光明.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8)
[4]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微生物学及生化特性研究进展[J]. 徐立杰,郭春艳,彭永臻,袁志国.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03)
[5]不同丙酸盐/乙酸盐比对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的影响[J]. 常克,李小明,王冬波,杨麒,曾光明.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3)
[6]pH值对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的影响[J]. 丁艳,王冬波,李小明,杨麒,曾光明.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3)
[7]2种典型基质作为碳源对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影响的研究[J]. 刘医璘,王冬波,李小明,杨麒,邹高龙,贾斌,曾恬静,丁艳,曾光明. 环境科学. 2010(01)
[8]碳源对EBPR代谢过程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 吴昌永,彭永臻,万春黎,李晓玲,袁志国. 环境科学. 2009(07)
[9]碳源对SBR单级好氧工艺中微生物摄磷能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 王冬波,李小明,杨麒,郑伟,曹建兵,曾光明,岳秀,申婷婷,曾恬静,丁艳. 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9(06)
[10]生物除磷生化代谢模型的研究进展[J]. 张蔚,吴伟,宋英豪,何绪文. 能源环境保护. 2009(01)
博士论文
[1]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机理研究[D]. 王冬波.湖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45821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强化生物除磷机理图
硕士学位论文GAOs 在系统中占优势;系统稳定运行后,各反应器中 MLVSS/MLSS 分别稳定在 0.67、0.64、0.61、0.75 和 0.78,研究表明[86],较低的 MLVSS/MLSS 说明微生物体内有更多的聚磷合成,聚磷菌在系统中占优势地位。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各反应器除磷效率可得出,本实验中 R1、R2 和 R3 相比于 R4 和 R5 具有较好的除磷效率,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 R1、R2 和 R3 微生物主要以聚磷菌为主,而 R4 和 R5 中聚糖菌占优势地位与聚磷菌竞争有机质,从而影响了除磷性能。但由于实验条件有限,不能通过 DGGE 技术和 FISH 技术对系统微生物进行更进一步的定性定量研究。本实验小组目前正致力于更多关于好氧/延长闲置工艺的研究,以求更加完善该生物除磷工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源类型、温度及电子受体对生物除磷的影响[J]. 韩芸,许松,董涛,王斌帆,王显耀,彭党聪. 环境科学. 2015(02)
[2]化学除磷工艺研究进展[J]. 刘宁,陈小光,崔彦召,柳建设,徐晓雪. 化工进展. 2012(07)
[3]甲醇和乙醇对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的影响研究[J]. 邓莹,王冬波,李小明,杨帆,杨麒,莫创荣,曾光明.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8)
[4]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微生物学及生化特性研究进展[J]. 徐立杰,郭春艳,彭永臻,袁志国.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03)
[5]不同丙酸盐/乙酸盐比对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的影响[J]. 常克,李小明,王冬波,杨麒,曾光明.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3)
[6]pH值对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的影响[J]. 丁艳,王冬波,李小明,杨麒,曾光明.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3)
[7]2种典型基质作为碳源对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影响的研究[J]. 刘医璘,王冬波,李小明,杨麒,邹高龙,贾斌,曾恬静,丁艳,曾光明. 环境科学. 2010(01)
[8]碳源对EBPR代谢过程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 吴昌永,彭永臻,万春黎,李晓玲,袁志国. 环境科学. 2009(07)
[9]碳源对SBR单级好氧工艺中微生物摄磷能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 王冬波,李小明,杨麒,郑伟,曹建兵,曾光明,岳秀,申婷婷,曾恬静,丁艳. 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9(06)
[10]生物除磷生化代谢模型的研究进展[J]. 张蔚,吴伟,宋英豪,何绪文. 能源环境保护. 2009(01)
博士论文
[1]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机理研究[D]. 王冬波.湖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45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4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