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6 15:48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生态环境建设在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多严重的生态问题。太原市,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传统的重工业能源城市,具有生态环境建设难度大,进展缓慢等特点,在此大背景下,我们针对太原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本研究课题,系统性分析了太原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生态城市,什么是生态环境建设,及二者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和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深入介绍了国内外部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所取得的成功的先进经验,进而分析了太原市所具有的城市特点、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最后,根据太原市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适合于太原市的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思路和路径。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提出了太原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路和实现路径,即:增强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组织领导;完善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相关法制;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科技水平;强化中心工作;充分运用市场化工具;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公众参与机制。本研究将为太原市的生态环境建...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生态城市构成图??
??图2-1生态城市构成图??2.2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已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仅包含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而且涵盖了环境污染与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产业的发展、??人文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是自然、经济、文化和政治的重要载体。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这一要求,开始摸索建立生态城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海南省于1999年第一个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之后,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福建省、山东省和四川省也都先后提出了建设生态省,而后又??有广州市、上海市、宁波市、昆明市、成都市、威海市、厦门市等市一级单位也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2.3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特征??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由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土壤、动植物群落、地质地貌、各类??水体和各类资源等)、人类(既包括了作为个体的人,也包括其物质需求、心理行为等??因素)、社会(以人群为主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加坡的生态问责制[J]. 司林波,李雪婷. 东南亚纵横. 2017(04)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创新[J]. 王金南,苏洁琼,万军. 环境保护. 2017(11)
[3]基于“五位一体”的厦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及对策分析[J]. 甘彩云,施生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4]华西村生态文明建设探究[J]. 谢景海.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1)
[5]新加坡FinTech生态系统建设及其启示[J]. 钟鸣长.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06)
[6]伊春国有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路径研究[J]. 高玉娟,刘思源. 林业经济问题. 2016(05)
[7]伊春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 高玉娟,李丽. 林业经济. 2016(08)
[8]推动伊春的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J]. 杨淑霞. 赤子(上中旬). 2016(15)
[9]整体、协调、循环、自生——马世骏学术思想和贡献[J]. 戈峰,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2015(24)
[10]生态环境视域下的海绵型城市建设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J]. 郭荣茂,廖心宇.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5(05)
本文编号:2960844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生态城市构成图??
??图2-1生态城市构成图??2.2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已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仅包含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而且涵盖了环境污染与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产业的发展、??人文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是自然、经济、文化和政治的重要载体。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这一要求,开始摸索建立生态城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海南省于1999年第一个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之后,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福建省、山东省和四川省也都先后提出了建设生态省,而后又??有广州市、上海市、宁波市、昆明市、成都市、威海市、厦门市等市一级单位也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2.3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特征??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由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土壤、动植物群落、地质地貌、各类??水体和各类资源等)、人类(既包括了作为个体的人,也包括其物质需求、心理行为等??因素)、社会(以人群为主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加坡的生态问责制[J]. 司林波,李雪婷. 东南亚纵横. 2017(04)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机制创新[J]. 王金南,苏洁琼,万军. 环境保护. 2017(11)
[3]基于“五位一体”的厦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及对策分析[J]. 甘彩云,施生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4]华西村生态文明建设探究[J]. 谢景海.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1)
[5]新加坡FinTech生态系统建设及其启示[J]. 钟鸣长.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06)
[6]伊春国有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路径研究[J]. 高玉娟,刘思源. 林业经济问题. 2016(05)
[7]伊春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 高玉娟,李丽. 林业经济. 2016(08)
[8]推动伊春的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J]. 杨淑霞. 赤子(上中旬). 2016(15)
[9]整体、协调、循环、自生——马世骏学术思想和贡献[J]. 戈峰,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2015(24)
[10]生态环境视域下的海绵型城市建设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J]. 郭荣茂,廖心宇.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5(05)
本文编号:2960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6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