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11 07:09
[目的]为清晰识别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加强耕地生态保护、保障农作物质量安全、提升农户耕种收益、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 488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户生态耕种特征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和Probit模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农户生态耕种10种具体行为的采纳情况差异明显,其中施用有机肥采纳程度最高,生态农业模式采纳程度最低。农户采纳生态耕种整体水平不高,但仍具备进一步推广的潜力。家庭劳动力比重、生态耕种成本认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律法规认知、生态耕种收益认知、生计分化和生态环境认知等解释变量是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主要内部因素,政府补贴、农田基础设施、生产交流程度、耕地质量变化和生态耕种信息获取难度等则是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结论]政府及基层管理部门应在推动农户非农就业生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生态耕种宣传与推广、完善政策扶持与管控机制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农户各项生态耕种行为采纳占比
图1(b)农户各项生态耕种行为采纳占比图2是农户生态耕种累加分值图。高于平均分值的农户比重为37.16%,低于均值比重为62.84%,说明农户采纳生态耕种整体水平不高。其中绝大部分农户得分在3~7分之间,占比高达74.60%,又以6分占比最大,比重为18.28%,占比最低分值为1分,比例仅为2.42%。
生态耕种内涵的界定,尚无明确的定义。借鉴已有研究[3-6],该文所指生态耕种是指凡是遵循生态系统基本原理、避免人为对耕地系统不可逆的干扰,以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农业生产行为,某一特定行为并不能完全代表生态耕种。综合考虑调研区农户常用耕种行为与数据可得性,该文生态耕种行为主要包括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减量施用化肥、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作物合理轮作、秸秆还田、生态农业模式、农膜回收和保护性耕种。其中,绿肥主要是指紫云英和苕子; 有机肥主要是农家肥; 化肥每667m2平均用量低于前一年即视为减量化施肥; 作物轮作主要是指复种轮作; 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指“稻鱼”、“稻虾”等生态种养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 保护性耕作主要指近年来少耕或免耕行为。考虑到以上任意一种行为均难以全面反映农户生态耕种,首先对每种耕种行为赋值,当农户采纳某一种生态耕种行为,赋值为1,如若未采纳,则赋值为0; 其次对农户10种行为的分值进行累加,计算总分值和平均分值,总分值越大,说明农户采纳生态耕种程度越深; 最后,将生态耕种总分值大于平均分值的部分设定为采纳了生态耕种行为,并再次赋值为1,低于平均分值的部分设定为未采纳生态耕种行为,再次赋值为0。由图1可知,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生态农业模式、农膜回收和保护性耕种等5种耕种行为采纳占比低于50%,其中测土配方施肥采纳占比最低,仅为22.24%。据农户反映,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模式的实施均需专业技术的支持,但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尚不完善,且缺乏常态化的指导机制。种植绿肥在一定程度会挤占农作物面积,且无直接经济收益,难以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此外,由于农膜回收耗时长,回收网点少,导致农膜回收形势也不容乐观。而诸如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作物轮作等则成为农户采纳程度较高的耕种行为,主要是因为投入成本相对较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产业分类的农户生计与生计产出关系探究——以西安市城郊乡村为例[J]. 盖梦迪,杨海娟,李飞,刘玉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5)
[2]政策组合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 童洪志,刘伟. 软科学. 2018(05)
[3]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研究——基于洱海流域上游面源污染防控的视角[J]. 耿飙,罗良国.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4)
[4]陕西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 张韵.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4)
[5]黔东南山地生态农业发展评价及预测研究[J]. 刘心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4)
[6]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技术农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浙、皖三省农户调查[J]. 朱利群,王珏,王春杰,张培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3)
[7]种植规模、环保认知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用——基于洱海流域上游农户的调查数据[J]. 耿飙,罗良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8]信息传播培养理论视域下的农户亲环境行为研究——对甘肃省19个县(区)542农户的调研分析[J]. 石志恒,晋荣荣,穆宏杰. 西部论坛. 2018(02)
[9]稻农四种常用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行为研究——对福建省三明市236户稻农的实证调查[J]. 周琼,刘德娟,黄颖,杨勋华,曾玉荣. 生态经济. 2017(12)
[10]东北典型黑土区农户耕地保护利用行为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 李然嫣,陈印军. 农业技术经济. 2017(11)
本文编号:2970327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农户各项生态耕种行为采纳占比
图1(b)农户各项生态耕种行为采纳占比图2是农户生态耕种累加分值图。高于平均分值的农户比重为37.16%,低于均值比重为62.84%,说明农户采纳生态耕种整体水平不高。其中绝大部分农户得分在3~7分之间,占比高达74.60%,又以6分占比最大,比重为18.28%,占比最低分值为1分,比例仅为2.42%。
生态耕种内涵的界定,尚无明确的定义。借鉴已有研究[3-6],该文所指生态耕种是指凡是遵循生态系统基本原理、避免人为对耕地系统不可逆的干扰,以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农业生产行为,某一特定行为并不能完全代表生态耕种。综合考虑调研区农户常用耕种行为与数据可得性,该文生态耕种行为主要包括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减量施用化肥、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作物合理轮作、秸秆还田、生态农业模式、农膜回收和保护性耕种。其中,绿肥主要是指紫云英和苕子; 有机肥主要是农家肥; 化肥每667m2平均用量低于前一年即视为减量化施肥; 作物轮作主要是指复种轮作; 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指“稻鱼”、“稻虾”等生态种养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 保护性耕作主要指近年来少耕或免耕行为。考虑到以上任意一种行为均难以全面反映农户生态耕种,首先对每种耕种行为赋值,当农户采纳某一种生态耕种行为,赋值为1,如若未采纳,则赋值为0; 其次对农户10种行为的分值进行累加,计算总分值和平均分值,总分值越大,说明农户采纳生态耕种程度越深; 最后,将生态耕种总分值大于平均分值的部分设定为采纳了生态耕种行为,并再次赋值为1,低于平均分值的部分设定为未采纳生态耕种行为,再次赋值为0。由图1可知,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生态农业模式、农膜回收和保护性耕种等5种耕种行为采纳占比低于50%,其中测土配方施肥采纳占比最低,仅为22.24%。据农户反映,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模式的实施均需专业技术的支持,但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尚不完善,且缺乏常态化的指导机制。种植绿肥在一定程度会挤占农作物面积,且无直接经济收益,难以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此外,由于农膜回收耗时长,回收网点少,导致农膜回收形势也不容乐观。而诸如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作物轮作等则成为农户采纳程度较高的耕种行为,主要是因为投入成本相对较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产业分类的农户生计与生计产出关系探究——以西安市城郊乡村为例[J]. 盖梦迪,杨海娟,李飞,刘玉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5)
[2]政策组合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 童洪志,刘伟. 软科学. 2018(05)
[3]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研究——基于洱海流域上游面源污染防控的视角[J]. 耿飙,罗良国.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4)
[4]陕西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 张韵.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4)
[5]黔东南山地生态农业发展评价及预测研究[J]. 刘心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4)
[6]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技术农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浙、皖三省农户调查[J]. 朱利群,王珏,王春杰,张培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3)
[7]种植规模、环保认知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用——基于洱海流域上游农户的调查数据[J]. 耿飙,罗良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8]信息传播培养理论视域下的农户亲环境行为研究——对甘肃省19个县(区)542农户的调研分析[J]. 石志恒,晋荣荣,穆宏杰. 西部论坛. 2018(02)
[9]稻农四种常用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行为研究——对福建省三明市236户稻农的实证调查[J]. 周琼,刘德娟,黄颖,杨勋华,曾玉荣. 生态经济. 2017(12)
[10]东北典型黑土区农户耕地保护利用行为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 李然嫣,陈印军. 农业技术经济. 2017(11)
本文编号:2970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70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