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物流网络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03:28
  在能源与环境的约束下,电动化早已成为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再加上政府的各类利好政策不断山台,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近年来电动汽车可谓是“爆发式增长”,配套动力电池的销量也逐年攀升,然而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寿命是有限的,预计到2020年将会出现一个报废的小高峰。电动汽车废旧电池回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物流网络配合,但是我国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物流行业处于分散式经营的无序状态,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物流网络。学术界对物流网络模型研究虽多,专门针对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的物流网络模型却几乎没有。因此研究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物流网络模型对提高废旧电池利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完善学术体系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电动汽车废旧电池为研究对象,基于物流网络相关理论,辅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理论和不确定规划理论,对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物流网络模型进行研究。绝大部分电动汽车废旧电池回收后,返回制造企业提取有用的零部件,再生产成新的动力电池,这样废旧电池逆向物流与新电池正向物流合成一个闭环的物流网络。而且关于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的研究,国内以逆向物流为主,但国外以正逆向闭环物流为主,因此本文在主要研究废旧动力电池物流网络的同时...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物流网络模型研究


图3-1自营模式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流程图??目前,我国个别大型电动汽车企业采用了自营模式

模式图,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流程,电动汽车


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电池制造企业在其消费区域设置回收网点,向最终消费者支付??报酬回收废旧电池,然后运输到处理部门分类处理,进行再制造或再加工,负责废旧电??池的回收、集中运输、分类、分解和在制造等一系列工作。如图3-1所示。??电池制造企业I??电动汽车制造企业、??消费者??■?-「??L?I??正向物流????逆向物流??图3-1自营模式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流程图??目前,我国个别大型电动汽车企业采用了自营模式。如北京汽车新能源有限公司建??立全国首条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示范线,备材料及元素的冋收率高达80%??17??

电动汽车电池,物流模式,物流网络,废旧电池


车废旧电池的研宄,国内以逆向物流为主,国外则是构建正逆向集合的闭环物流网络,??因此,借鉴国外经验,将电池制造企业作为物流网络运营的主体,本文提出考虑正向物??流的联合模式和第三方外包模式结合的多方运营模式,如图3-4所示。??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物流多方运营模式以多家电池制作企业为物流网络参与主体,联??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废弃物处理工厂共同负责电动汽车电池的物流与回收处理。多家电??池制造企业联合出资,建立专门的物流网络管理机构和专项基金,共同参与物流网络的??建设与运营。动力电池通过物流网络分销零售到各个网点,当消费者的动力电池出现问??题时,可以在专卖店更换,也可以去电池销售中心换置。通过专卖店或电池销代屮心把??废旧屯池回收后,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由其负责统一运输,减少因运输不3发生的??废旧电池泄M、爆炸等危险。电动汽车废旧电池到达处理中心后,由电池制造厂七业的??人员、设备分类处理,将不同质量等级的电池归类,以实现电动汽车废旧电池资源的充??分循环利用。质量好的电池运往::手市场梯次利用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动力锂电池逆向物流演化博弈研究[D]. 黄歆.江西理工大学 2017
[2]不确定环境下废旧打印机逆向物流网络优化研究[D]. 刘凯.东华大学 2017
[3]动力锂电池逆向物流的多方博弈研究[D]. 宋丹丹.江西理工大学 2016
[4]模糊环境下基于第三方回收的逆向物流网络优化研究[D]. 汪彬彬.安徽工业大学 2016
[5]基于复杂网络的逆向物流网络模型与鲁棒性研究[D]. 张法铭.西南交通大学 2016
[6]废旧铅酸电池逆向物流模式选择及网络构建研究[D]. 钟彤.江西理工大学 2015
[7]“有偿制”废旧电池回收系统设计[D]. 许朋.西南交通大学 2015
[8]基于博弈论纯电动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模式的选择[D]. 乔菲.北京交通大学 2015
[9]基于回收质量不确定的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规划研究[D]. 钟海玲.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5
[10]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模式研究[D]. 侯兵.重庆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74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74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0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