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含硫废水的受控氧化与絮凝强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0 20:42

  本文关键词:含硫废水的受控氧化与絮凝强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含硫废水中的硫化物具有毒性和腐蚀性,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区域环境。论文以实验室模拟含硫废水为处理对象,以废水硫化物去除率和单质硫产量为主要考察指标,采用实验结果与电极电势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空气、亚硫酸钠和过氧化氢三种氧化剂的脱硫性能及氧化历程进行研究,选出最佳氧化剂。在此基础上,以单质硫产量为主要检测指标,采用絮凝强化手段强化单质硫的转化,并对不同条件下的强化脱硫效果及单质硫的有效分离效果进行考察。另外,在研究了单质硫絮体的生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反应体系pH、单质硫粒径变化规律以及单质硫絮体表面形态和分形维数进行研究,探讨了絮凝强化体系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采用空气催化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在初始pH为11,曝气量为120L/h,反应时间为4h的最佳条件下,硫化物去除率达94.99%,产物S2O32-和SO32-转化率分别为80.63%和14.44%,单质硫产量为零;采用亚硫酸钠氧化含硫废水,在初始pH为5,氧化剂加量为5g/L,反应时间为15min的最佳条件下,硫化物去除率为71.79%,S2O32-、SO32-和单质硫转化率分别为40.61%、12.87%和18.46%;采用过氧化氢氧化含硫废水,在初始pH为6,氧化剂加量为9mL/L,反应时间为15min的最佳条件下,硫化物去除率为98.09%、SO42-、S2O32-和单质硫转化率分别为18.86%、1.93%和67.94%;实验结果与电极电势的理论计算表明三种氧化剂脱硫反应中均同时进行多个平行反应并伴随着相关的连续反应,其中过氧化氢脱硫率最高且最有利于目标产物单质硫的形成。向过氧化氢反应体系加入絮凝剂PCF-1和CPAM均能达到强化单质硫转化的效果,在最佳氧化反应条件下,CPAM加量为3.0mg/L时能将单质硫转化率提高11.78%;PCF-1加量为1.0mg/L时能将单质硫转化率和硫化物去除率分别提高13.94%和1.00%,并将S042-转化率降低8.05%,强化效果最佳。适宜的水力条件、分离方式和絮凝强化手段能保证单质硫颗粒被有效分离,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离心分离效果最佳,在分离因素为1558条件下离心10min后,强化体系和普通体系浊度去除率分别达99.46%和98.56%。经XRD分析可知,絮凝强化体系和普通氧化体系所形成的固相产物均主要为S8环状分子;通过对氧化过程中形成的单质硫絮体粒径分布进行拟合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可知,单质硫粒径分布符合Gamma方程分布形态,单质硫絮体的生长模型符合Sutherland集团凝聚模型,即单质硫絮体的形成过程是絮团-絮团的动力学凝聚过程;经单质硫絮体的SEM和分形维数分析可知,PCF-1的絮凝强化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体系Zeta电位和长分子链对带负电荷单质硫的吸附缠绕作用,促使新生成的单质硫颗粒以更快的速度聚集长大成中等絮体,同时,通过降低单质硫絮体间的孔隙率提高絮体的密实程度,从而提高单质硫的稳定性,并减小絮体与氧化剂接触的表面积和絮体发生“大尺度破碎”的可能性,最终有效控制副反应的发生,达到强化含硫废水受控氧化的目的。
【关键词】:含硫废水 氧化历程 单质硫 絮凝强化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概述9
  • 1.2 含硫废水的来源与危害9-12
  • 1.2.1 含硫废水的来源9
  • 1.2.2 含硫废水中硫的形态分布9-10
  • 1.2.3 含硫废水的危害10-12
  • 1.3 国内外含硫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12-16
  • 1.3.1 汽提法12
  • 1.3.2 真空抽提法12
  • 1.3.3 酸化吸收法12-13
  • 1.3.4 电化学脱硫法13-14
  • 1.3.5 絮凝沉淀法14
  • 1.3.6 氧化法14-16
  • 1.3.7 生物化学法16
  • 1.4 含硫废水受控氧化及单质硫回收研究16-18
  •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18-20
  • 1.5.1 目的意义18
  • 1.5.2 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不同氧化剂氧化脱硫及氧化历程研究20-41
  • 2.1 材料与方法20-24
  • 2.1.1 实验药品20-21
  • 2.1.2 实验废水21
  • 2.1.3 实验仪器21
  • 2.1.4 实验装置和方法21-22
  • 2.1.5 分析方法22-24
  • 2.2 空气催化氧化脱硫研究24-28
  • 2.2.1 空气催化氧化脱硫的反应性能24-26
  • 2.2.2 空气催化氧化脱硫电极电势的理论计算26-28
  • 2.2.3 空气催化氧化硫化物反应历程28
  • 2.3 亚硫酸钠氧化脱硫研究28-33
  • 2.3.1 亚硫酸钠氧化脱硫的反应性能29-30
  • 2.3.2 亚硫酸钠氧化脱硫电极电势的理论计算30-32
  • 2.3.3 亚硫酸钠氧化硫化物反应历程32-33
  • 2.4 过氧化氢氧化脱硫研究33-38
  • 2.4.1 过氧化氢氧化脱硫的反应性能33-35
  • 2.4.2 过氧化氢氧化脱硫电极电势的理论计算35-36
  • 2.4.3 过氧化氢氧化硫化物反应历程36-38
  • 2.5 不同氧化剂脱硫性能对比38-39
  • 2.6 本章小结39-41
  • 第3章 絮凝强化脱硫研究41-54
  • 3.1 材料与方法41-42
  • 3.1.1 实验药品41
  • 3.1.2 实验废水41
  • 3.1.3 实验仪器41
  • 3.1.4 实验装置和方法41-42
  • 3.1.5 分析方法42
  • 3.2 絮凝剂初筛42-44
  • 3.2.1 絮凝剂种类对单质硫产量的影响42-43
  • 3.2.2 絮凝剂种类对Zeta电位的影响43-44
  • 3.3 絮凝剂投加量对强化脱硫效果的影响44-45
  • 3.4 初始pH对强化脱硫效果的影响45-47
  • 3.5 氧化剂加量对强化脱硫效果的影响47
  • 3.6 水力条件对强化脱硫效果的影响47-49
  • 3.7 絮凝强化对单质硫分离效果的影响49-53
  • 3.7.1 静置时间对单质硫分离效果的影响49-50
  • 3.7.2 搅拌强度对单质硫分离效果的影响50-51
  • 3.7.3 分离方式对单质硫分离效果的影响51-53
  • 3.8 本章小结53-54
  • 第4章 絮凝强化机制研究54-67
  • 4.1 材料与方法54-55
  • 4.1.1 实验药品54
  • 4.1.2 实验仪器54
  • 4.1.3 分析方法54-55
  • 4.2 絮凝剂对反应物消耗的影响55-56
  • 4.3 固相产物成分分析56-57
  • 4.4 单质硫絮体的生长模型57-60
  • 4.4.1 单质硫絮体粒径分布的Gamma方程模拟58-59
  • 4.4.2 荧光显微镜对单质硫絮体及其结构的观测59-60
  • 4.5 絮凝强化机理研究60-66
  • 4.5.1 强化体系对pH变化规律的影响60-61
  • 4.5.2 强化体系对单质硫粒度的影响61-62
  • 4.5.3 强化体系对单质硫表面形态的影响62-64
  • 4.5.4 强化体系对单质硫絮体分形维数的影响64-66
  • 4.6 本章小结66-67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67-69
  • 5.1 结论67-68
  • 5.2 建议68-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含硫废水制酸装置技改创效显著[J];化学工程师;2012年06期

2 袁晓东,何占航,刘治中,孙刚春;处理含硫废水的新型催化剂[J];化工环保;2000年06期

3 孙炳科,郭金昌;炼油厂含硫废水的治理[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S1期

4 傅剑锋,阎怀国,王三反;制革工业高浓度含硫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J];中国皮革;2004年19期

5 姜峰,潘永亮,梁瑞,陈小光;含硫废水的处理与研究进展[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傅剑锋,季民,阎怀国,王三反;真空内循环负压法预处理制革含硫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12期

7 刘存海;王廷平;;制革含硫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J];中国皮革;2006年15期

8 彭旭红;;高含硫废水处理工艺的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苏巧红;李淑辉;;含硫废水处理工艺实验研究[J];浙江化工;2008年05期

10 韩宁;;浅谈丙烷脱氢装置含硫废水的产生情况及治理技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文忠;阿力木江·斯拉木;何建辉;候海生;;新疆制革工业含硫废水预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A];第五届全国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交流洽谈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特约记者 张晓君 通讯员 于婷;吉林石化含硫废水制酸项目投产[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记者 姜振国 特约记者 张晓君;吉林石化含硫废水制酸装置投用[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记者 王新丽;吉林石化巨资开辟循环经济新路[N];长春日报;2010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有点挑战,干起来过瘾!”[N];文汇报;2010年

5 狐迎节 孟庆龙 胡洋;宁肯装置停车 也不能让污水流进黄河[N];兰州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丹;含硫废水的受控氧化与絮凝强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2 李红娟;含硫废水制酸装置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艺程;炼化废水中硫化物及氨氮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吴楠;油品碱洗法脱硫及含硫废水无害化处理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5 陈岗;锰矿石处理含硫废水及硫化氢气体和染料废水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高晓花;吸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含硫废水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梁梓恒;炼油厂加氢工艺废水的理论分析与综合治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林奇;含硫废水中硫的受控氧化过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陈映雪;微波对内电解絮凝处理含硫废水的强化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龚园园;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处理含硫有机废水及硫回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含硫废水的受控氧化与絮凝强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7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6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