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环境因子对两种赤潮高发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18 04:22
  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的生态位。浮游植物在短时间内的爆发性增殖现象称为藻华(淡水中称水华,海洋中称赤潮)。部分浮游植物因含毒素或可分泌粘液[1],会对次级生产者和其它消费者造成危害,进而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由于径流、近年来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倾倒等因素,水域富营养盐化程度严重[2],赤潮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其中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um)赤潮在我国浙江沿海、长江口等海域频频发生,成为我国东海海域赤潮高发藻和常年优势种之一[3]。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富能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光合作用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理特性,对环境因子变化极其敏感,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对赤潮的终止存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各个步骤密切耦联,酶的活性、光电子传递速率等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植物的光系统Ⅱ(PSⅡ)从而引起荧光变化,叶绿素荧光技术可简便快捷的探测所有光合作用过程的变化,因此其作为光合作用的探针近年来在研究植物的胁迫作用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为了解温度、光照和磷酸盐三个环境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东...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环境因子对两种赤潮高发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东海原甲藻Fig.1-1Prorocentrumdonghaiense

中肋骨条藻,赤潮,经济藻类


图 1-1 东海原甲藻Fig.1-1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门,为广温广盐种,是在我国沿岸广泛分潮种之一。据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肋骨成为我国海域赤潮高发藻和常年优势种之发的赤潮导致经济藻类变色腐烂,还可导死,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的同时也降低了

环境因子,主效应,峰值,叶绿素a浓度


绿素a含量是藻类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响应的最直观的指标,代表了藻类的生物量多少,也是赤潮爆发的衡量指标之一。由环境因子的独立作用显著性(表2-3)和主效应图(图2-1)可知,对叶绿素a峰值产生极其显著影响的为磷酸盐的浓度(P<0.01),产生显著影响的为光照和温度(P<0.05),环境因子及其交互作用按影响大小依次为磷酸盐(C)>光照(B)>温度(A)>(A×C)>(A×B)>(B×C)。叶绿素a浓度在23℃其最适宜温度时达到最高,在17℃和29℃下叶绿素a浓度较低;叶绿素a浓度随光照的增强降低,在80μmol photons m-2s-1下最高,在120μmol photons m-2s-1、和160μmol photons m-2s-1光强下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叶绿素a浓度随着磷酸盐浓度显著增加。表 2-3 叶绿素 a 峰值方差分析表Tab.2-3 Chlorophyll a variance analysis table因素FactorF值温度(A)Temperature光照(B)Light(A B)磷酸盐(C)Phosphate(A C) (B C)临界值α=0.05(a)Critical valueChlamax10.13*13.3*4.43 39.85**9.63*0.61 6.94注:Chlamax代表叶绿素 a 达到的峰值,*代表显著


本文编号:2984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84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c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