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氮、温度和光照对大型溞-金鱼藻-铜绿微囊藻三者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1 12:14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淡水和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水质问题,并导致水华频发。铜绿微囊藻是常见的水华优势种,属于非固氮蓝藻。生态修复是有效控制水华的最佳途径。水生植被的恢复重建和生物操纵技术是两种常见的生态修复方式,但其控藻效果受到水体氮浓度的限制,同时受到温度、光照等重要生态因子的影响。为了阐明氮、温度和光照对水生植物和生物操纵控藻效果的影响机制,我们构建了溞-草-藻水生微宇宙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为水华的治理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选取大型溞、金鱼藻和铜绿微囊藻分别作为浮游动物、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的代表,研究5种氮浓度下,溞-藻,草-藻和溞-草-藻共培养时各自的增长率和培养液中氮磷削减率的变化以及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光暗比对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控藻效果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温度25℃,光强2600 lx,光暗比14 h:10 h,磷浓度1.5 mg/L,及氮浓度梯度为0.5、2、4、8、16 mg/L的条件下:(1)用不同氮浓度梯度的BG-11培养液单独培养铜绿微囊藻时,氮浓度控制在1.97mg/L以下,可有效降低培养液中藻的增长率。实验末期(15 d),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维持在...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氮、温度和光照对大型溞-金鱼藻-铜绿微囊藻三者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铜绿微囊藻生长速率与氮浓度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因子对三峡库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群体形成影响及其形态特征[J]. 安强,李雪琴,王沙,黄晓龙,蒋韵秋.  湖泊科学. 2017(02)
[2]基于化感物质释放特性的沉水植物抑藻作用模式研究进展[J]. 高云霓,董静,何燕,葛芳杰,刘碧云,吴振斌.  水生生物学报. 2016(06)
[3]小型生活污水受纳水体浮游植物增长的氮、磷限制研究[J]. 李泽敏,马静,景连东.  水生生物学报. 2016(02)
[4]温度、光照和磷质量浓度对小环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共培养的影响[J]. 杨佩昀,徐婷婷,高伟,王洁玉,靳萍,靳同霞,马剑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5]磷浓度对小环藻、大型溞和金鱼藻三者相互作用的影响[J]. 靳萍,徐婷婷,杨佩昀,高伟,王洁玉,马剑敏.  水生生物学报. 2016(01)
[6]6种常见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研究[J]. 雷婷文,魏小飞,戴耀良,郭跃华,许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 2015(36)
[7]沉水植物化感作用对西湖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J]. 姚远,贺锋,胡胜华,孔令为,刘碧云,曾磊,张丽萍,吴振斌.  生态学报. 2016(04)
[8]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大型溞和金鱼藻三者相互作用的影响[J]. 马剑敏,靳萍,郭萌,代克岩,徐婷婷,杨程,蔺庆伟.  生态学报. 2014(06)
[9]藻类的生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 王红强,李宝宏,张东令,孙斌,李剑沣.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3(05)
[10]温度和光照对铜绿微囊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共同培养的影响[J]. 靳萍,郭萌,徐婷婷,杨程,蔺庆伟,靳同霞,马剑敏.  水生态学杂志. 2013(05)

硕士论文
[1]铜绿微囊藻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铜胁迫下的毒理学效应[D]. 刘红涛.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10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010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f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