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Fe/Co类芬顿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3 02:01
我国水体受到抗生素的普遍污染。但以活性污泥等为主的生物处理法无法对其进行彻底、有效降解。在处理处理有毒有害等难降解有机物方面类芬顿处理技术具有和芬顿处理技术同样效果。然而,类芬顿处理技术普遍存在着催化活性低、活性组份不稳定易析出等缺点。因此,研究制备催化性能高、pH适用范围广、稳定性良好的类芬顿催化剂是目前类芬顿处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为了制备对盐酸四环素降解效果好、pH适用范围广、稳定性良好的纳米Fe/Co类芬顿催化剂,本文分别采用液相还原法和浸渍-焙烧法制备纳米Fe/Co类芬顿催化剂,Fe、Co为基本活性元素,利用Fe、Co间的协同作用,强化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同时利用Co的路易斯酸性营造有利于类芬顿活性环境,拓宽催化剂pH适用范围。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盐酸四环素去除率以及催化剂的物理结构为参考,分析制备因素对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优化。2)以盐酸四环素去除率为指标,探究反应因素如初始pH值、过氧化氢投加量、盐酸四环素初始浓度对催化性能和重复再利用性能的影响,探究反应体系酸碱性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3)对催化剂pH拓宽机理及盐酸四环素可能降解路径进行初步探究。本论文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纳米Fe/Co催化剂制备路线图
第 3 章 纳米 Fe/Co 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性能探究关的表征,制备的纳米 Fe/Co 催化剂主要以片状和颗粒状形态存在,表面保护剂 PVP很好地阻止了催化剂在形成时的聚合,样品晶粒均匀、分散性好,晶片厚度<30 nm、微粒大小在 50 nm 左右,多个片状及颗粒以蓬松、多孔的结构组合,该结构更有利于材料比表面积的增加. 根据 BET 法对纳米 Fe/Co 比表面积的相关分析显示,样品的比表面积为 113.8 m2/g,这与 SEM 表征结果相符。
第 3 章 纳米 Fe/Co 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性能探究关的表征,制备的纳米 Fe/Co 催化剂主要以片状和颗粒状形态存在,表面保护剂 PVP很好地阻止了催化剂在形成时的聚合,样品晶粒均匀、分散性好,晶片厚度<30 nm、微粒大小在 50 nm 左右,多个片状及颗粒以蓬松、多孔的结构组合,该结构更有利于材料比表面积的增加. 根据 BET 法对纳米 Fe/Co 比表面积的相关分析显示,样品的比表面积为 113.8 m2/g,这与 SEM 表征结果相符。
本文编号:3015724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纳米Fe/Co催化剂制备路线图
第 3 章 纳米 Fe/Co 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性能探究关的表征,制备的纳米 Fe/Co 催化剂主要以片状和颗粒状形态存在,表面保护剂 PVP很好地阻止了催化剂在形成时的聚合,样品晶粒均匀、分散性好,晶片厚度<30 nm、微粒大小在 50 nm 左右,多个片状及颗粒以蓬松、多孔的结构组合,该结构更有利于材料比表面积的增加. 根据 BET 法对纳米 Fe/Co 比表面积的相关分析显示,样品的比表面积为 113.8 m2/g,这与 SEM 表征结果相符。
第 3 章 纳米 Fe/Co 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性能探究关的表征,制备的纳米 Fe/Co 催化剂主要以片状和颗粒状形态存在,表面保护剂 PVP很好地阻止了催化剂在形成时的聚合,样品晶粒均匀、分散性好,晶片厚度<30 nm、微粒大小在 50 nm 左右,多个片状及颗粒以蓬松、多孔的结构组合,该结构更有利于材料比表面积的增加. 根据 BET 法对纳米 Fe/Co 比表面积的相关分析显示,样品的比表面积为 113.8 m2/g,这与 SEM 表征结果相符。
本文编号:3015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01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