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对除磷污泥颗粒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06 16:55
为探究淀粉对除磷污泥颗粒化的影响,采用无淀粉添加反应器(1#)和有淀粉添加反应器(2#)进行对比实验.通过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粒径仪研究淀粉对污泥粒径增长、COD及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仅用24 d就实现颗粒化,比1#节约用时1/4,证实淀粉可加速污泥的颗粒化.其中2#污泥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表明淀粉可能会刺激微生物分泌淀粉酶,从而使微生物分泌的EPS中蛋白质质量分数更多,更有利于颗粒的形成.此外,由于2#生物量较高,在好氧段需要更多的氧气,因此,可承受更高的曝气量,从而使颗粒的密实度更高,有利于维持系统稳定运行;TP去除率达95%以上,COD去除率为90%左右,说明30%的进水COD由淀粉提供时不会影响系统的除磷效果,淀粉最终作为有机物被消耗,停止添加淀粉,系统仍能稳定运行.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6,48(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
1.1 实验设备与操作条件
1.2 接种污泥和实验用水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颗粒化过程中污泥的沉降特性及生物量变化
2.2 颗粒粒径变化及除磷效果
2.3 胞外聚合物( EPS) 对颗粒化的影响
2.4 DO对除磷系统的影响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碳源对SBR系统生物强化除磷的影响[J]. 罗阳,张学洪,张华,徐建宇,郭周芳,韦巧艳,郑君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0(04)
[2]好氧颗粒污泥中胞外聚合物作用机理的探讨[J]. 朱邦辉,万金保. 江西科学. 2009(06)
[3]SBR中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和A/O及A/A/O颗粒污泥工艺除磷特性研究[J]. 刘小英,姜应和,郭超,彭党聪. 环境科学. 2009(09)
[4]富含聚磷菌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特性[J]. 由阳,彭轶,袁志国,李夕耀,彭永臻. 环境科学. 2008(08)
[5]高强度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特性研究[J]. 刘丽,任婷婷,徐得潜,俞汉青. 中国环境科学. 2008(04)
[6]生物除磷技术新工艺及其微生物学原理[J]. 赵丹,任南琪,陈坚,马放,鄢敏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11)
[7]选择压法培育好氧颗粒污泥的试验[J]. 王强,陈坚,堵国成. 环境科学. 2003(04)
[8]富营养化综合防治调控指标探讨[J]. 李锦秀,廖文根. 水资源保护. 2002(02)
[9]好氧颗粒活性污泥的培养及理化特性研究[J]. 竺建荣,刘纯新. 环境科学. 1999(02)
博士论文
[1]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及其去除生物营养物特性的研究[D]. 杨麒.湖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20783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6,48(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
1.1 实验设备与操作条件
1.2 接种污泥和实验用水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颗粒化过程中污泥的沉降特性及生物量变化
2.2 颗粒粒径变化及除磷效果
2.3 胞外聚合物( EPS) 对颗粒化的影响
2.4 DO对除磷系统的影响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碳源对SBR系统生物强化除磷的影响[J]. 罗阳,张学洪,张华,徐建宇,郭周芳,韦巧艳,郑君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0(04)
[2]好氧颗粒污泥中胞外聚合物作用机理的探讨[J]. 朱邦辉,万金保. 江西科学. 2009(06)
[3]SBR中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和A/O及A/A/O颗粒污泥工艺除磷特性研究[J]. 刘小英,姜应和,郭超,彭党聪. 环境科学. 2009(09)
[4]富含聚磷菌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特性[J]. 由阳,彭轶,袁志国,李夕耀,彭永臻. 环境科学. 2008(08)
[5]高强度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特性研究[J]. 刘丽,任婷婷,徐得潜,俞汉青. 中国环境科学. 2008(04)
[6]生物除磷技术新工艺及其微生物学原理[J]. 赵丹,任南琪,陈坚,马放,鄢敏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11)
[7]选择压法培育好氧颗粒污泥的试验[J]. 王强,陈坚,堵国成. 环境科学. 2003(04)
[8]富营养化综合防治调控指标探讨[J]. 李锦秀,廖文根. 水资源保护. 2002(02)
[9]好氧颗粒活性污泥的培养及理化特性研究[J]. 竺建荣,刘纯新. 环境科学. 1999(02)
博士论文
[1]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及其去除生物营养物特性的研究[D]. 杨麒.湖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20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020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