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7 07:29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及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上取得巨大提升的同时,资源环境遭到了严重毁坏,超出了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因此,对我国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研究其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真正关系,对于到底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善资源环境现状、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先是扼要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剖析了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系统综述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模型和评价方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框架、方法及创新不足之处。其次,介绍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知识,涵盖其概念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基于熵权的TOPSIS评价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等各个方面;梳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依据科学性、全面性等原则,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环境三大系统要素中选取28个指标构建了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从土地、水、矿产、森林、大气五个方面出发,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综合分析了我国资源环境承载的现状。最后,收集2006-2016年我国各... 

【文章来源】:吉林财经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006-2016年全国土地利用情况

情况,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公顷


图 3.3 2006-2016 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图 3.4 2016 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占比情况2.土壤环境情况我国土地资源退化严重,主要问题表现在土壤侵蚀面积不断扩大、土地沙化和盐碱化发展迅速以及工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污染几个方面。面对种种情况,近年来,我国环保部门也做了许多工作,尤其是在水土流失综合方面。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逐年加大,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基本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06-2011 年体现最为明显,到了 2012 年,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102953 千公顷,较 2011 年减少 6611 千公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有所突破;到了 2013 年,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又呈现出上升趋势,一方面表明了我国水土流失治理能力,但另一方面表明我国水土流失现象形势严峻,具体变化情况如图 3.5。

占比,面积,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图 3.3 2006-2016 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图 3.4 2016 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占比情况2.土壤环境情况我国土地资源退化严重,主要问题表现在土壤侵蚀面积不断扩大、土地沙化和盐碱化发展迅速以及工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污染几个方面。面对种种情况,近年来,我国环保部门也做了许多工作,尤其是在水土流失综合方面。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逐年加大,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基本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06-2011 年体现最为明显,到了 2012 年,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102953 千公顷,较 2011 年减少 6611 千公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有所突破;到了 2013 年,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又呈现出上升趋势,一方面表明了我国水土流失治理能力,但另一方面表明我国水土流失现象形势严峻,具体变化情况如图 3.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J]. 杨亮洁,杨永春.  生态学报. 2017(20)
[2]百年来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从理论到实践[J]. 封志明,杨艳昭,闫慧敏,潘韬,李鹏.  资源科学. 2017(03)
[3]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J]. 席皛,袁国华.  资源与产业. 2017(01)
[4]西南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协调发展分析——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J]. 许明军,杨子生.  自然资源学报. 2016(10)
[5]山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域差异研究[J]. 邹荟霞,任建兰.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4)
[6]人地关系视角下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以山东省为例[J]. 刘凯,任建兰,张理娟,王泽楠.  经济地理. 2016(09)
[7]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以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 付云鹏,马树才.  城市问题. 2016(02)
[8]城市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徐州市为例[J]. 黄敬军,姜素,张丽,魏永耀,缪世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2)
[9]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态势评估与政策建议[J]. 陈丹,王然.  生态经济. 2015(12)
[10]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J]. 郭轲,王立群.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2)

博士论文
[1]西北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马爱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西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郑宣宣.长安大学 2015
[2]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 丛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3]贵州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 贾立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4]基于PCA和SD模型的区域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D]. 陈先鹏.浙江大学 2015
[5]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研究[D]. 经卓玮.安徽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21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021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d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