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碱菲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3 01:42
随着石油工业的高速发展,在石油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原位筛选耐盐碱石油烃降解菌可以用来修复受石油污染的盐碱土壤。本研究从莫莫格湿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多环芳烃降解菌株,并系统研究了该菌株对菲(PHE)的降解特性,为湿地石油污染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本研究以吉林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为样本,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土壤中微生物种类进行检测与分析,明确该区域内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并通过对微生物种类的分析,有目的的对耐盐碱菲降解菌株进行筛选。本实验以PHE作为唯一碳源,对采集自莫莫格湿地内石油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菌进行富集,并分离出耐盐碱的PHE高效降解细菌。通过形态学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明确其系统发育进化地位;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培养物中PHE的残留量,明确菲降解菌株对盐浓度与酸碱环境的响应特征,以及不同培养温度、时间、菌液添加量、PHE初始添加量对菌株降解PHE的影响,获得了菲降解菌株的适宜生长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出三株耐盐碱的PHE降解细菌S1-8、S2-1、S3-2,三株菌株均属于盐单胞菌(Halomonas);三株...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莫莫格湿地内研究区域示意图
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新鲜土壤经干冰保存,寄送至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ovogene端测序(Single-End)的方法,委托检测土壤样本的 16S rRNA V3-V4 区扩。验结果与分析土壤样品理化性质壤样品的理化性状如表 2.2 所示:土壤中石油烃含量为 2.815g·kg-1,远高染的临界值 0.5g·kg-1,故该供试土壤区域为石油污染严重区域;土壤 pH多数石油降解菌生长繁殖的 pH 7.0-7.5 的最佳范围,该区域为碱化土壤量的检测表明该区域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作物生长受到抑制的同时,中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如图 2.2-2.4 所示,为采用索氏提取的方法,结合 G法检测土壤样品中 16 种 PAHs 的过程及检测分析结果,由图 2.4 中 16 种离子流谱图可知各个物质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21 min 时第五个峰出现的 PHE,且经过计算其含量高于其余 15 中标志性污染物,即可选择 PH标志性石油烃类污染物进行微生物实验。
图 2.3 PAHs 提取液的浓缩表 2.1 16 种 PAHs 标志性污染物的标准曲线 RT 标准曲线 R2 8.878 y = 85,114,728.9754 x - 11,154,388.4672 0.944烯 14.619 y = 88,732,562.1721 x - 12,248,721.7295 0.945 15.339 y = 118,369,439.6721 x - 15,565,373.2295 0.945 17.312 y = 110,308,181.0246 x - 14,998,925.5328 0.946 21.002 y = 89,746,415.7787 x - 15,692,981.2049 0.916 21.200 y = 94,266,953.3197 x - 9,456,949.9262 0.976蒽 25.649 y = 109,679,590.2869 x - 15,727,942.5492 0.946芘 26.444 y = 118,014,621.2295 x - 16,466,358.6393 0.948并(a)蒽 31.223 y = 98,287,989.2213 x - 20,786,086.7951 0.875屈 31.372 y = 110,048,709.4672 x - 17,298,776.1230 0.932苯并(b)荧蒽 35.205 y = 108,378,950.7477 x - 36,444,426.4673 0.895.苯并(k)荧蒽 35.289 y = 95,352,077.8279 x - 16,346,162.2705 0.9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碱蓬修复黄河三角洲原油污染土壤试验研究[J]. 于一雷,马牧源,徐卫刚,郭嘉,李胜男.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0)
[2]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 邱清华,哈尼帕,邓绍云.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02)
[3]焦化厂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J]. 卢晓霞,吴淑可,侯珍,李秀利,陈超琪,吴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05)
[4]莫莫格湿地油田开采区土壤石油烃污染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 王小雨,冯江,王静. 环境科学. 2009(08)
[5]深海多环芳烃降解菌新鞘氨醇杆菌H25的降解特性及降解基因[J]. 袁军,赖其良,郑天凌,邵宗泽. 微生物学报. 2008(09)
[6]嗜盐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 赵百锁,王慧,毛心慰. 微生物学通报. 2007(06)
[7]嗜碱微生物及其工业应用的研究进展[J]. 温康文,孙水裕,舒生辉. 广东化工. 2007(04)
[8]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J]. 谢丹平. 四川环境. 2006(04)
[9]白腐真菌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研究[J]. 陈静,胡俊栋,王学军,陶澍. 环境化学. 2005(03)
[10]嗜碱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应用[J]. 田新玉. 生物多样性. 1994(01)
博士论文
[1]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溶剂萃取过程的研究[D]. 杜永亮.天津大学 2012
[2]极端盐碱土壤细菌的分离筛选及抗盐特性研究[D]. 石伟.东北林业大学 2011
[3]盐土多环芳烃降解菌筛选分离及其污染修复应用基础研究[D]. 宋立超.沈阳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多环芳烃嗜盐降解菌的分离及芘降解机制的研究[D]. 周海燕.清华大学 2015
[2]胜利油田采油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D]. 刘健.山东大学 2014
[3]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能力研究[D]. 马强.北京化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31770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莫莫格湿地内研究区域示意图
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新鲜土壤经干冰保存,寄送至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ovogene端测序(Single-End)的方法,委托检测土壤样本的 16S rRNA V3-V4 区扩。验结果与分析土壤样品理化性质壤样品的理化性状如表 2.2 所示:土壤中石油烃含量为 2.815g·kg-1,远高染的临界值 0.5g·kg-1,故该供试土壤区域为石油污染严重区域;土壤 pH多数石油降解菌生长繁殖的 pH 7.0-7.5 的最佳范围,该区域为碱化土壤量的检测表明该区域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作物生长受到抑制的同时,中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如图 2.2-2.4 所示,为采用索氏提取的方法,结合 G法检测土壤样品中 16 种 PAHs 的过程及检测分析结果,由图 2.4 中 16 种离子流谱图可知各个物质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21 min 时第五个峰出现的 PHE,且经过计算其含量高于其余 15 中标志性污染物,即可选择 PH标志性石油烃类污染物进行微生物实验。
图 2.3 PAHs 提取液的浓缩表 2.1 16 种 PAHs 标志性污染物的标准曲线 RT 标准曲线 R2 8.878 y = 85,114,728.9754 x - 11,154,388.4672 0.944烯 14.619 y = 88,732,562.1721 x - 12,248,721.7295 0.945 15.339 y = 118,369,439.6721 x - 15,565,373.2295 0.945 17.312 y = 110,308,181.0246 x - 14,998,925.5328 0.946 21.002 y = 89,746,415.7787 x - 15,692,981.2049 0.916 21.200 y = 94,266,953.3197 x - 9,456,949.9262 0.976蒽 25.649 y = 109,679,590.2869 x - 15,727,942.5492 0.946芘 26.444 y = 118,014,621.2295 x - 16,466,358.6393 0.948并(a)蒽 31.223 y = 98,287,989.2213 x - 20,786,086.7951 0.875屈 31.372 y = 110,048,709.4672 x - 17,298,776.1230 0.932苯并(b)荧蒽 35.205 y = 108,378,950.7477 x - 36,444,426.4673 0.895.苯并(k)荧蒽 35.289 y = 95,352,077.8279 x - 16,346,162.2705 0.9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碱蓬修复黄河三角洲原油污染土壤试验研究[J]. 于一雷,马牧源,徐卫刚,郭嘉,李胜男.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0)
[2]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 邱清华,哈尼帕,邓绍云.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02)
[3]焦化厂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J]. 卢晓霞,吴淑可,侯珍,李秀利,陈超琪,吴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05)
[4]莫莫格湿地油田开采区土壤石油烃污染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 王小雨,冯江,王静. 环境科学. 2009(08)
[5]深海多环芳烃降解菌新鞘氨醇杆菌H25的降解特性及降解基因[J]. 袁军,赖其良,郑天凌,邵宗泽. 微生物学报. 2008(09)
[6]嗜盐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 赵百锁,王慧,毛心慰. 微生物学通报. 2007(06)
[7]嗜碱微生物及其工业应用的研究进展[J]. 温康文,孙水裕,舒生辉. 广东化工. 2007(04)
[8]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J]. 谢丹平. 四川环境. 2006(04)
[9]白腐真菌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研究[J]. 陈静,胡俊栋,王学军,陶澍. 环境化学. 2005(03)
[10]嗜碱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应用[J]. 田新玉. 生物多样性. 1994(01)
博士论文
[1]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溶剂萃取过程的研究[D]. 杜永亮.天津大学 2012
[2]极端盐碱土壤细菌的分离筛选及抗盐特性研究[D]. 石伟.东北林业大学 2011
[3]盐土多环芳烃降解菌筛选分离及其污染修复应用基础研究[D]. 宋立超.沈阳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多环芳烃嗜盐降解菌的分离及芘降解机制的研究[D]. 周海燕.清华大学 2015
[2]胜利油田采油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D]. 刘健.山东大学 2014
[3]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能力研究[D]. 马强.北京化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31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03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