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转移网络的解构与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8 17:58
本文基于WIOD的最新环境账户和世界投入产出表,利用MRIO-SNA模型构建全球碳转移网络,从"关系"视角可视化分析了全球碳转移网络特征,并利用QAP方法揭示全球碳转移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显示:①全球碳转移网络呈非均衡发展,呈现出"中心-外围"的结构特征。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失衡,少数的国家产生了多数的碳排放。其中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生产侧碳排放网络中心,并且中国在消费侧碳排放网络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美国和德国始终位于全球消费侧碳排放网络中心。②从个体网络特征来看,各国的网络地位相对比较稳定。2014年出度中心度前三的国家依次为中国、俄罗斯和德国,入度中心度前三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德国、中国。其中,中国的入度中心度始终低于出度中心度,说明中国主要是通过供给而不是消费的形式参与到全球碳转移网络中。③块模型分析显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美国等发达国家构成主受益板块,且板块间溢出大于板块内溢出,南北国家间存在明显的碳转移关系。④QAP分析显示: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对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的影响在减弱,全球价值链分工及环境规制等因素正逐渐主导碳转移网络的形成。本文的研究为未来碳减排政...
【文章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3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网络建模和数据说明
1.1 全球碳转移网络建模
1.2 网络分析指标及方法
1.2.1 网络中心性
1.2.2 TOP1等级网络
1.2.3 块模型分析
1.2.4 QAP分析法
1.3 数据来源和说明
2 全球碳转移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
2.1 基于门限值的网络分析
2.1.1 整体网络特征
2.1.2 个体网络特征分析
2.2 TOP1等级网络分析
2.3 块模型分析
3 基于QAP的碳转移网络影响因素分析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J]. 吕越,吕云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7)
[2]中国制造业全球生产网络位置如何影响国际分工地位?: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介效应[J]. 毛海欧,刘海云. 世界经济研究. 2019(03)
[3]“国际贸易—碳排放”网络的结构特征与传导路径研究[J]. 张同斌,孙静. 财经研究. 2019(03)
[4]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网络特征测度及其差异化影响效应研究[J]. 张同斌,高巍,马晴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2)
[5]中国与G20国家贸易关系的调整与优化[J]. 白洁,梁丹旎,周睿.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10)
[6]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的拓扑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WWZ方法和社会网络的研究[J]. 孙天阳,肖皓,孟渤,许和连. 管理评论. 2018(09)
[7]全球碳转移格局与中国中转地位:基于网络治理的实证分析[J]. 杜培林,王爱国. 世界经济研究. 2018(07)
[8]离岸服务外包网络与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提升[J]. 许和连,成丽红,孙天阳. 世界经济. 2018(06)
[9]对外贸易、区域间贸易与碳排放转移——基于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研究[J]. 潘安. 财经研究. 2017(11)
[10]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省级区域碳足迹及碳转移研究[J]. 庞军,高笑默,石媛昌,孙文龙.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5)
本文编号:3056229
【文章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3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网络建模和数据说明
1.1 全球碳转移网络建模
1.2 网络分析指标及方法
1.2.1 网络中心性
1.2.2 TOP1等级网络
1.2.3 块模型分析
1.2.4 QAP分析法
1.3 数据来源和说明
2 全球碳转移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
2.1 基于门限值的网络分析
2.1.1 整体网络特征
2.1.2 个体网络特征分析
2.2 TOP1等级网络分析
2.3 块模型分析
3 基于QAP的碳转移网络影响因素分析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J]. 吕越,吕云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7)
[2]中国制造业全球生产网络位置如何影响国际分工地位?: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介效应[J]. 毛海欧,刘海云. 世界经济研究. 2019(03)
[3]“国际贸易—碳排放”网络的结构特征与传导路径研究[J]. 张同斌,孙静. 财经研究. 2019(03)
[4]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网络特征测度及其差异化影响效应研究[J]. 张同斌,高巍,马晴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2)
[5]中国与G20国家贸易关系的调整与优化[J]. 白洁,梁丹旎,周睿.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10)
[6]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的拓扑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WWZ方法和社会网络的研究[J]. 孙天阳,肖皓,孟渤,许和连. 管理评论. 2018(09)
[7]全球碳转移格局与中国中转地位:基于网络治理的实证分析[J]. 杜培林,王爱国. 世界经济研究. 2018(07)
[8]离岸服务外包网络与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提升[J]. 许和连,成丽红,孙天阳. 世界经济. 2018(06)
[9]对外贸易、区域间贸易与碳排放转移——基于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研究[J]. 潘安. 财经研究. 2017(11)
[10]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省级区域碳足迹及碳转移研究[J]. 庞军,高笑默,石媛昌,孙文龙.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5)
本文编号:3056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05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