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排燃烧生物质电厂飞灰利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炉排燃烧生物质电厂飞灰利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近半的生物质直燃电厂采用炉排燃烧方式,所生成的生物质灰包括底灰和飞灰。与底灰一样,飞灰也含营养元素,但因颗粒细,燃烧过程中挥发出的有害重金属元素易富集在飞灰中。特别是,为克服燃料供给和防止受热面积灰、腐蚀等问题,设计燃烧秸秆的锅炉掺烧木质生物质(主要是树皮、废旧木材等)较普遍,导致飞灰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可能限制其在农林方面的应用。因此,对飞灰的组成和特性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评价以及探究飞灰的处理方式是实现飞灰综合利用的前提。本文针对我国炉排燃烧生物质直燃发电的实际,特别是掺烧木质燃料的特点,采用多种先进的实验和分析方法对6台机组的生物质燃烧飞灰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飞灰的理化特性、浸出特性等。在此基础上,对飞灰的利用价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飞灰的综合处理方法。对飞灰理化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飞灰的基础特性、粒径分布、元素组成、矿物质组成。基础特性的研究表明,飞灰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往往较高,除尘器飞灰TOC的含量要高于分离器飞灰;分离器和除尘器飞灰均呈较强的碱性,但是它们的pH值都小于13,符合生物质灰在农林土壤利用时对pH值的要求。飞灰主要以小颗粒为主,可能对飞灰的加工利用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对元素组成的分析显示,飞灰中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K、Ca、Mg、P)外,还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Cd、Co、Cr、Cu、Mn、 Mo、Ni、As、Pb、Sb、V、Zn)。对矿物质组成的分析表明,飞灰中的主要矿物质成分是Si02、方解石、硫酸钙、氯化钾、氧化钙以及长石等。对飞灰的浸出特性及浸出产物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Cl的浸出过程、主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浸出特性、浸洗飞灰的元素组成和矿物质组成以及浸洗液蒸干样的矿物质组成。对C1浸出特性的研究表明,飞灰中的C1元素在水溶液中易溶解,脱除残碳后可以加快飞灰中C1的浸出速度。对主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浸出特性的研究表明,K、Na的浸出率较高,Ca、Mg次之,P的浸出率最低,有害元素除Mo、Sb的浸出率较高外,其他元素的浸出率都很低,远小于I%。浸出产物的特性表明,浸洗可以显著的降低K、C1的含量;K在浸洗过程中主要以KC1的形式浸出,少量以K2SO4的形式浸出,Na以NaCl的形式浸出,而Ca则主要以CaSO4的形式浸出。围绕飞灰的理化特性和浸出、浸出产物的特性对飞灰的综合利用价值进行评价,表明主要燃烧农林剩余物机组的分离器飞灰具有农用价值,而所有除尘器飞灰和掺烧废弃木材、模板等燃料机组的分离器飞灰因有害元素的含量过高可能限制它们在农林土壤中的应用。分离器飞灰和除尘器飞灰的TOC,碱金属以及C1、S的含量较高,限制了其在建筑材料方面的直接应用,尽管通过水洗可以降低碱金属以及Cl、S的含量,但是依然无法解决TOC含量过高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飞灰的综合处理方法以开发其高附加值利用。
【关键词】:炉排炉生物质燃烧 飞灰 理化特性 浸出特性 飞灰处理 飞灰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73;TM61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课题研究背景9
- 1.2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9-12
- 1.2.1 生物质气化技术9-10
- 1.2.2 生物质液化技术10
- 1.2.3 生物质固化技术10
- 1.2.4 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10-12
- 1.3 生物质直燃发电面临的问题12
- 1.4 生物质燃烧电厂飞灰特性及其利用的研究现状12-14
- 1.4.1 燃烧的成灰机理12-13
- 1.4.2 飞灰的基础特性13
- 1.4.3 飞灰的元素组成13-14
- 1.4.4 飞灰的矿物学特性14
- 1.5 生物质燃烧电厂飞灰的利用14-16
- 1.5.1 飞灰在农林方面的应用14-15
- 1.5.2 飞灰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应用15
- 1.5.3 飞灰在其他方面的利用15-16
- 1.6 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16-17
- 1.7 本章小结17-18
-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18-24
- 2.1 引言18
- 2.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18-19
- 2.3 实验原料的采集19-20
- 2.4 飞灰的特性分析20-21
- 2.4.1 灰的粒度分析20
- 2.4.2 飞灰的水分、灰分、有机碳含量20
- 2.4.3 pH值、电导率和堆积密度20-21
- 2.4.4 飞灰的元素组成21
- 2.4.5 飞灰的矿物质组成21
- 2.5. 飞灰的浸出及浸出产物特性21-23
- 2.5.1 氯的浸出特性21-22
- 2.5.2 主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浸出特性22-23
- 2.5.3 浸出产物的特性23
- 2.6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飞灰的理化特性24-37
- 3.1 引言24
- 3.2 飞灰的基础特性24-25
- 3.3 飞灰的粒径分布25-28
- 3.4 飞灰的元素组成28-31
- 3.4.1 飞灰的主量元素组成28-30
- 3.4.2 飞灰的微量或痕量元素含量30-31
- 3.5 飞灰的矿物组成31-35
- 3.6 本章小结35-37
- 第四章 飞灰的浸出及浸出产物特性37-52
- 4.0 引言37
- 4.1 飞灰中氯的浸出特性37-43
- 4.2 飞灰中无机元素的浸出特性43-47
- 4.2.1 主量元素的浸出率44-46
- 4.2.2 微量或痕量元素的浸出率46-47
- 4.3 浸洗飞灰的元素组成47
- 4.4 浸洗飞灰及浸洗液蒸干样的矿物质组成47-50
- 4.5 本章小结50-52
- 第五章 生物质飞灰综合利用的评价52-59
- 5.1 引言52
- 5.2 飞灰的利用方式52
- 5.3 飞灰在农林方面的应用52-55
- 5.3.1 飞灰的肥用价值52-53
- 5.3.2 飞灰的环境影响特性53-55
- 5.4 飞灰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应用55-56
- 5.5 飞灰的综合处理过程56-57
- 5.6 本章小结57-59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进一步工作建议59-62
- 6.1 全文总结59-61
- 6.2 进一步工作建议61-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6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素琴;张晓东;许敏;孙立;;离子液体在生物质利用方面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1年04期
2 肖军,段菁春,王华,庄新国;生物质利用现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年01期
3 唐卫军,肖波,杨家宽,王秀萍;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再生资源研究;2003年04期
4 薛瀚深;李洪宇;许庆利;亓伟;颜涌捷;;生物质裂解油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08年11期
5 G·波恩;谭红梅;;生物质利用新工艺:高温纯水水解[J];生物质化学工程;1984年11期
6 孙自铎;;生物质开发的前景、约束因素与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54期
7 王海勇;;固体废弃物生物质清洁利用技术分析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1年04期
8 陈玲;;生物质利用有益于气候变化[J];国际木业;2013年01期
9 曹邦威;;关于生物质利用的最新进展[J];中国造纸;2011年07期
10 田颖;马泽宇;徐期勇;闵泽清;;生物质-垃圾混合燃烧特性及其环境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汝江;陈汉平;王贤华;张世红;刘德昌;;生物质油应用技术[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光设;蒋恩臣;;生物质转换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前景展望[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3 赵军;王述洋;;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分布与利用潜力的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孙自铎;;生物质开发的前景、约束因素与对策[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刘勇;王连勇;杜涛;;我国生物质的回收与利用[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翟帆;刘汉儒;史云娣;刘赞;王军;;污染零排放与生物质利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张晓东;郑接林;周劲松;许明;方梦祥;骆仲泱;岑可法;;生物质中热值气化技术实验研究[A];中国太阳能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1年
8 黄雅曦;王小典;高金鑫;王哲滨;;一种寒地地区新型农村生物质利用方式——牛粪生物质固体燃料的研究与利用[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海;;生物质资源及其产业[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10 孙军;;生物质高效洁净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A];林木机械装备与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蔷;生物质节能炉具发展起步[N];中国能源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马爱平;世界生物质燃气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N];科技日报;2013年
3 郑现莉;河洛炉业:生物质炉具如何商用化[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邹春蕾;收储运一体化破解生物质综合利用瓶颈[N];中国电力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徐阳;能源新机遇 低生物质能前景无限[N];江苏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璐;低品位生物质可望“变身”清洁能源[N];南京日报;2010年
7 河南鹤壁正道重机厂董事长 于富强;生物质新能源利用应科学[N];中国能源报;2009年
8 金叔文;全球生物质利用技术开发活跃[N];中国化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李继洪;滇企生物能源新探索[N];云南日报;2011年
10 通讯员 马康邋本报记者 高博;利用生物质能 打造环保新村[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亚力昆江·吐尔逊;外循环径向移动床中生物质和煤催化共气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玉;生物质高温旋风分级热解气化工艺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张智博;生物质快速催化热解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张波;钙基添加剂强化生物质热解气化产氢特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李强;生物质利用产业系统演化与发展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6 车德勇;基于物化结构特征的生物质与煤共气化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曹青;生物质常规与非常规条件下的热解行为及升值利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8 易其国;生物质微米燃料高温燃烧实验及动力学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廖益强;笋壳流化床快速热解制取生物质油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陈吟颖;生物质与煤共热解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霞飞;磷钨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转化生物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孟晓晓;秸秆中K元素在热解和燃烧过程释放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帅;生物质与煤共气化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开拓;生物质水热处理及产物理化特性的试验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年
5 袁婷;几种生物质固定床条件下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亮国;煤/煤焦与生物质混烧灰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张正华;生物质炭化装置结构设计与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8 帅忠芳;生物质外热法气—炭联产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周亚运;预处理生物质的热解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伏启让;生物质流化床富氧气化试验与模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炉排燃烧生物质电厂飞灰利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0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