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分散剂的投加对海洋石油雪形成及沉降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4 15:27
  近年来,由于技术水平、操作不当或不可抗力导致的石油泄漏事件已成为海洋环境的棘手问题。泄漏的石油烃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直接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及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作为溢油事故处理的应急手段,投加分散剂会使溢油分散成小油滴,而化学分散油滴会与海洋中的矿物颗粒、细菌及其分泌的粘液等结合而形成海洋石油雪(Marine Oil Snow,MOS)并沉降下来,从而影响溢油的环境归宿。深入研究分散剂对海洋石油雪的形成及沉降特性的影响,有助于认识溢油的环境行为,并对溢油的应急处理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本论文采用批量摇瓶实验,分别模拟海洋及海岸带典型条件,考察了分散剂种类、分散剂/石油比(dispersant/oil ratio,DOR)和投加时间对MOS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MOS的形态并测定其密实度、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MOS中EPS官能团的变化;测定并分析不同条件下溢油在MOS/水相中的含量,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法,研究水体和MOS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通过MOS的沉降速率以及沉积MOS捕油率的测定,研究分散剂投加条件对MOS沉降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剂的种类、分散剂/石油投加比例DO...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分散剂的投加对海洋石油雪形成及沉降特性的影响


海上溢油的环境归宿Fig.1-1Environmentalfateofmarineoilspill

分散剂的投加对海洋石油雪形成及沉降特性的影响


GM-2分散剂作用下MOS的态(a.明场b荧光)

分散剂的投加对海洋石油雪形成及沉降特性的影响


捷菲特001分散剂作用下的MOS态(a.明场b.荧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及环境行为[J]. 宋悦,魏亮亮,赵庆良,王胜,王琨.  环境保护科学. 2017(02)
[2]化学分散剂对海洋溢油与颗粒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J]. 夏文香,杨乐,叶志波,陈亚冉,邓瑞杰.  海洋环境科学. 2016(04)
[3]利用PCR-RFLP技术研究天然海水中石油降解菌的结构[J]. 原晓艳,王明丽,杨乐,叶志波,夏文香.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6(04)
[4]用三维荧光和红外技术分析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初期胞外聚合物的变化[J]. 王晓慧,刘永军,刘喆,邢超,杨月乔.  环境化学. 2016(01)
[5]石油烃污染及修复过程中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 唐景春,吕宏虹,刘庆龙,朱文英.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5)
[6]聚合氯化铝投加时间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胞外聚合物的影响[J]. 王亚利,刘永军,刘喆,程祯,李星,杨贺棋.  化工进展. 2015(01)
[7]活性污泥絮体粒径分布与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J]. 李振亮,张代钧,卢培利,曾善文,杨永浩.  环境科学. 2013(10)
[8]环境因子对4种溢油分散剂乳化性能的影响[J]. 李广茹.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10)
[9]黄东海海区悬浮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比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J]. 李敏敏,李铜基,朱建华,叶虎平.  海洋技术. 2013(01)
[10]海上消油剂及其在溢油污染处置中的应用[J]. 曲良.  海洋信息. 2012(02)

博士论文
[1]渤海海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环境压力的响应[D]. 王彩霞.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018
[2]水中油污染物分散与降解机理的研究[D]. 陈荔.华东理工大学 2012
[3]山东近岸海域浮游细菌、病毒生态学调查及沉积物细菌多样性研究[D]. 张喆.中国海洋大学 2008
[4]油水界面膜与乳状液稳定性关系的研究[D]. 夏立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3

硕士论文
[1]水华蓝藻胞外聚合物对高岭土吸附镉和铜的影响及机理[D]. 匡晓琳.湖南农业大学 2017
[2]海岸带石油降解菌的分离及多样性分析[D]. 原晓艳.青岛理工大学 2015
[3]分散剂作用下原油对海洋藻类的急性毒性研究[D]. 李佩潼.青岛理工大学 2015
[4]水中颗粒物形态特征对膜污染过程的影响研究[D]. 李庆桂.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5]溢油消除剂对海水中PAHs生物降解的影响[D]. 张丹峰.青岛理工大学 2014
[6]分散剂及生物柴油对石油降解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D]. 于洋.青岛理工大学 2014
[7]大连新港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 吴传雯.上海海洋大学 2014
[8]印度洋表层海水石油降解菌及其烷烃羟化酶AlkB的多样性分析[D]. 刘阳.华中农业大学 2013
[9]水处理微絮凝阶段絮体形态特征对过滤效能影响研究[D]. 范菲菲.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10]固体颗粒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 李文艳.华东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82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082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a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