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05:37
水环境是人口、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基本因素和重要支撑力,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粗放生产、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破坏现象也日趋严重,对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制约性。虽然水环境保护工作已取得较大成效,目前的水环境质量总体向好,但局部地区流域水生态破坏依然严重,水环境质量仍在恶化,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水环境承载力是作为水环境的自然属性,是衡量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对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维持城市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十条”任务安排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结合我国水环境管理发展,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在《城市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与平台建设》项目中开展全国水环境承载力评估工作,并确定了承德、淄博、常州、赣州、毕节、玉林6个试点城市首先进行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旨在建立并完善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本文在该工作的支持下,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与经验,构建了一套可在全国范围推广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首先采用“三步...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指标筛选“三步法”
旋转成分载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水河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的解析[J]. 朱琳,王雅南,韩美,朱延忠,于会彬,宋永会. 环境科学学报. 2018(06)
[2]基于向量模法的南宁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J]. 郑毅,蒋进元,杨延梅,何连生. 环境影响评价. 2017(01)
[3]珠三角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 刘东君,李力.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6(10)
[4]珠江片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肖舒刈. 环境保护科学. 2016(05)
[5]云南省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J]. 董徐艳,陈豪,何开为,陆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S1)
[6]基于PSR模型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应用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 皮庆,王小林,成金华,谈艳.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6)
[7]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渭河西咸段水质评价[J]. 杨学福,王蕾,关建玲,段晋明.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3)
[8]北京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齐心,赵清. 生态经济. 2016(02)
[9]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熵权法评价[J]. 余灏哲,韩美. 水电能源科学. 2016(01)
[10]资源性缺水地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 焦露慧,吴巍,周孝德,李景远,吴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06)
博士论文
[1]天津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 张旋.南开大学 2010
[2]钱塘江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D]. 方晓波.浙江大学 2009
[3]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D]. 贺瑞敏.河海大学 2007
[4]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应用[D]. 潘军峰.西安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武汉城市圈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贾磊.武汉理工大学 2013
[2]基于灰色关联理论与SD模型的江苏省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南楠.南京大学 2012
[3]汾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 唐文秀.西安理工大学 2010
[4]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实证研究[D]. 李颖.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5]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及案例研究[D]. 李建兵.复旦大学 2009
[6]大庆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 徐东川.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7]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陈艳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8]山东省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杜金辉.山东大学 2007
[9]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孙新新.西安理工大学 2007
[10]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中的应用研究[D]. 赵春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85506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指标筛选“三步法”
旋转成分载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水河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的解析[J]. 朱琳,王雅南,韩美,朱延忠,于会彬,宋永会. 环境科学学报. 2018(06)
[2]基于向量模法的南宁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J]. 郑毅,蒋进元,杨延梅,何连生. 环境影响评价. 2017(01)
[3]珠三角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 刘东君,李力.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6(10)
[4]珠江片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肖舒刈. 环境保护科学. 2016(05)
[5]云南省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J]. 董徐艳,陈豪,何开为,陆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S1)
[6]基于PSR模型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应用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 皮庆,王小林,成金华,谈艳.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6)
[7]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渭河西咸段水质评价[J]. 杨学福,王蕾,关建玲,段晋明.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3)
[8]北京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齐心,赵清. 生态经济. 2016(02)
[9]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熵权法评价[J]. 余灏哲,韩美. 水电能源科学. 2016(01)
[10]资源性缺水地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 焦露慧,吴巍,周孝德,李景远,吴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06)
博士论文
[1]天津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 张旋.南开大学 2010
[2]钱塘江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D]. 方晓波.浙江大学 2009
[3]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D]. 贺瑞敏.河海大学 2007
[4]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应用[D]. 潘军峰.西安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武汉城市圈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贾磊.武汉理工大学 2013
[2]基于灰色关联理论与SD模型的江苏省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南楠.南京大学 2012
[3]汾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 唐文秀.西安理工大学 2010
[4]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实证研究[D]. 李颖.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5]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及案例研究[D]. 李建兵.复旦大学 2009
[6]大庆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 徐东川.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7]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陈艳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8]山东省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杜金辉.山东大学 2007
[9]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孙新新.西安理工大学 2007
[10]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中的应用研究[D]. 赵春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85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08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