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医院建筑冬季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水平及暴露评价
发布时间:2021-03-19 12:15
为深入分析不同功能建筑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情况、分布特征及暴露水平。在对学校不同建筑冬季室内外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浓度水平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医院不同功能场所室内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浓度大小、粒径分布和暴露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医院各场所冬季室内细菌气溶胶浓度为(82~841) cfu/m3,真菌为(60~354) cfu/m3,细菌与真菌浓度比B/F为1.91~5.10。2)医院室内细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为(2.33~3.75)μm,真菌为(2.43~2.69)μm。且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的中值直径均小于室外。3)医院室内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对医务人员的日均潜在暴露量为(1 406~4 183)cfu/d和(485~1 601) cfu/d,对就诊人员的日均潜在暴露量为(144~1 101) cfu/d和(50~400) cfu/d。4)医院室内微生物气溶胶对医务人员的日均暴露量和潜在暴露量明显高于就诊人员,且测试医院门诊大厅内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对医院人群的暴露量均高于呼吸科候诊厅、儿科候诊厅和口腔诊室的暴露量。
【文章来源】:建筑科学. 2020,36(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微生物现场采样图
图2呈现了医院不同场所冬季室内及室外细菌气溶胶的平均浓度。图2显示出,冬季医院门诊大厅和儿科候诊厅室内细菌气溶胶浓度相对较高,平均浓度分别为(579±196)cfu/m3和(550±224)cfu/m3,均超过本研究给出的医院门诊大厅和候诊大厅的浓度限值500 cfu/m3。门诊大厅室内细菌气溶胶浓度水平最高,最大为841 cfu/m3,原因在于虽然医院门诊大厅的空间较大且空气流通相对较好,但易感人群和各种病原菌都相对集中且人员密度较大。而在呼吸科候诊厅、儿科候诊厅和口腔诊室中,口腔诊室内细菌浓度最低,为(248±166)cfu/m3,应源于室内人员密度相对较小且有工作人员按时清洁等措施。此外,门诊大厅、儿科候诊厅和呼吸科候诊厅的室内细菌气溶胶平均浓度均高于室外。由于医院场所经常清洁打扫和消毒,卫生情况良好,故室内污染源中人员活动应对细菌气溶胶浓度水平影响较大。
图3表明,呼吸科候诊厅、儿科候诊厅和口腔诊室的细菌气溶胶粒径主要分布在1.1~4.7μm,该粒径段细菌气溶胶平均浓度占总平均浓度的百分比分别为75.70%、68.02%和65.25%。分析呼吸科,发现呼吸科候诊厅的细菌气溶胶在1.1~2.1μm的占比达到了44.73%。原因应在于呼吸科候诊厅内大部分人员患有呼吸道疾病,病人在谈话和咳嗽时会产生大量气溶胶微粒,微小液滴会迅速被干燥,收缩成粒径为0.5~5μm的凝结核,凝结核能悬浮在空气中。但门诊大厅细菌气溶胶的粒径分布与呼吸候诊厅和儿科候诊厅不同,其细菌气溶胶粒径主要分布在第Ⅰ级、第Ⅲ级和第Ⅳ级,且第Ⅰ级到第Ⅴ级的分布差异较小。而室外细菌气溶胶在第Ⅰ级所占比例最高,与校园室外环境中细菌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基本一致[4]。医院内外细菌气溶胶粒径分布差异明显。为进一步分析医院各场所细菌气溶胶粒径,对其中值直径进行了对数回归计算。各场所细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对数回归方程及其拟合度见表4。表4给出了医院各场所室内细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为2.33~3.75μm,室外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为3.88μm,室外的大于室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地区校园建筑冬季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水平分析[J]. 张金萍,尹海全,王智,李安桂,曹国庆. 建筑科学. 2020(06)
[2]空调病房室内浮游细菌浓度与粒径分布特征[J]. 张华玲,张娴,方子梁.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8(04)
[3]国内空气污染暴露水平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符立伟,郭秀锐.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S2)
[4]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我国居民暴露参数探讨[J]. 王宗爽,段小丽,刘平,聂静,黄楠,张金良. 环境科学研究. 2009(10)
[5]空气污染暴露评价研究进展[J]. 黄虹,李顺诚,曹军骥,邹长伟,陈新庚.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5(02)
[6]自然沉降法和撞击法在空气细菌总数测定中的应用和比较[J]. 钟嶷,郭重山,李小晖,李锦光,冯文如,杨惠贤.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4(03)
[7]三种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的比较[J]. 胡庆轩,徐秀芝,姜黎,刘敏霞.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6(03)
博士论文
[1]医院微环境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来源及暴露评价[D]. 王歆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病房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研究[D]. 方子梁.重庆大学 2015
[2]病房空调环境微生物菌落特性分析与风险评价[D]. 齐红霞.重庆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89550
【文章来源】:建筑科学. 2020,36(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微生物现场采样图
图2呈现了医院不同场所冬季室内及室外细菌气溶胶的平均浓度。图2显示出,冬季医院门诊大厅和儿科候诊厅室内细菌气溶胶浓度相对较高,平均浓度分别为(579±196)cfu/m3和(550±224)cfu/m3,均超过本研究给出的医院门诊大厅和候诊大厅的浓度限值500 cfu/m3。门诊大厅室内细菌气溶胶浓度水平最高,最大为841 cfu/m3,原因在于虽然医院门诊大厅的空间较大且空气流通相对较好,但易感人群和各种病原菌都相对集中且人员密度较大。而在呼吸科候诊厅、儿科候诊厅和口腔诊室中,口腔诊室内细菌浓度最低,为(248±166)cfu/m3,应源于室内人员密度相对较小且有工作人员按时清洁等措施。此外,门诊大厅、儿科候诊厅和呼吸科候诊厅的室内细菌气溶胶平均浓度均高于室外。由于医院场所经常清洁打扫和消毒,卫生情况良好,故室内污染源中人员活动应对细菌气溶胶浓度水平影响较大。
图3表明,呼吸科候诊厅、儿科候诊厅和口腔诊室的细菌气溶胶粒径主要分布在1.1~4.7μm,该粒径段细菌气溶胶平均浓度占总平均浓度的百分比分别为75.70%、68.02%和65.25%。分析呼吸科,发现呼吸科候诊厅的细菌气溶胶在1.1~2.1μm的占比达到了44.73%。原因应在于呼吸科候诊厅内大部分人员患有呼吸道疾病,病人在谈话和咳嗽时会产生大量气溶胶微粒,微小液滴会迅速被干燥,收缩成粒径为0.5~5μm的凝结核,凝结核能悬浮在空气中。但门诊大厅细菌气溶胶的粒径分布与呼吸候诊厅和儿科候诊厅不同,其细菌气溶胶粒径主要分布在第Ⅰ级、第Ⅲ级和第Ⅳ级,且第Ⅰ级到第Ⅴ级的分布差异较小。而室外细菌气溶胶在第Ⅰ级所占比例最高,与校园室外环境中细菌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基本一致[4]。医院内外细菌气溶胶粒径分布差异明显。为进一步分析医院各场所细菌气溶胶粒径,对其中值直径进行了对数回归计算。各场所细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对数回归方程及其拟合度见表4。表4给出了医院各场所室内细菌气溶胶的中值直径为2.33~3.75μm,室外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为3.88μm,室外的大于室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地区校园建筑冬季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水平分析[J]. 张金萍,尹海全,王智,李安桂,曹国庆. 建筑科学. 2020(06)
[2]空调病房室内浮游细菌浓度与粒径分布特征[J]. 张华玲,张娴,方子梁.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8(04)
[3]国内空气污染暴露水平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符立伟,郭秀锐.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S2)
[4]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我国居民暴露参数探讨[J]. 王宗爽,段小丽,刘平,聂静,黄楠,张金良. 环境科学研究. 2009(10)
[5]空气污染暴露评价研究进展[J]. 黄虹,李顺诚,曹军骥,邹长伟,陈新庚.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5(02)
[6]自然沉降法和撞击法在空气细菌总数测定中的应用和比较[J]. 钟嶷,郭重山,李小晖,李锦光,冯文如,杨惠贤.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4(03)
[7]三种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的比较[J]. 胡庆轩,徐秀芝,姜黎,刘敏霞.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6(03)
博士论文
[1]医院微环境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来源及暴露评价[D]. 王歆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病房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研究[D]. 方子梁.重庆大学 2015
[2]病房空调环境微生物菌落特性分析与风险评价[D]. 齐红霞.重庆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89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08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