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烃污染泉水的原位综合处理方法和效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8 08:35
石油污染形势日益严峻,治理石油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本文以位于重庆市万盛区万东镇箐溪村石油烃污染的泉水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预处理装置和深度处理装置并通过现场试验对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预处理装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预沉淀装置,主要是通过改变进水的水力学运动方式,使得水中的石油烃污染物得到初步的分离与去除;第二部分为初滤装置,采用纤维棉球作为物理过滤材料,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通过对比预处理装置进出水的COD和浊度变化来评价预处理装置对污染泉水的处理效果。深度处理装置是采用单一介质或不同配比的组合介质通过生物化学作用,对污染泉水中的溶解油进行深度处理。单一介质选择采用单独填充活性炭、石英砂进行深度处理;组合介质采用体积比为6:4的“活性炭+石英砂”组合方式、体积比为10:8:2的“活性炭+石英砂+还原性铁粉”的组合方式和体积比为10:9:1的“活性炭+石英砂+还原性铁粉”的组合方式分别进行污染泉水的深度处理,通过比较深度处理装置进出水的COD和浊度变化来评价深度处理装置填充不同介质对污染泉水的处理效果的差异。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区概况2.1 污染历史本次研究中被石油烃污染的岩溶泉位于重庆市万盛区万东镇箐溪村。据访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该泉水水质一直很好,是当地村民主要的饮用水源。八十年代初期,在重庆地区开展了区域性石油普查,并在箐溪村箐溪沟内试验了两个个勘探孔(具体孔位已无法确定),深度超过 800 米(图 2-1)。在八十年代末期,原本清甜的泉水突然出现了浓重的油味,泉口水面也布满原油。分析认为,可能是钻孔止水套管老化等原因,原储油层中的原油沿着钻孔进入了含水层,随地下水一起流出地表(图 2-2)。在雨季,泉口出油量相比旱季会明显增多。泉口处水面的浮油厚度最大可达 5cm,排出量高达 0.4L/s,附近居民对原油进行收集后直接出售;但原油污染也导致本泉水丧失了原有的饮用功能,给当地水、土、气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10图 2-2 位于箐溪村箐溪沟的石油烃污染的岩溶泉.2 地形地貌研究区呈低山岩溶沟谷地貌,山顶舒缓起伏,走向为南北向。周边山体坡0°以上,沟谷走向和山体走向一致,谷底呈“U”字型,由北向南倾斜。沟两侧厚度 1~2 米,山体植被茂盛。.3 地质构造泉口附近见厚层白云质灰岩,含泥质成分较高,局部夹泥灰岩、炭质泥岩口东侧发育有南北向的断层,并见东西向的裂隙发育。
本文编号:3105222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区概况2.1 污染历史本次研究中被石油烃污染的岩溶泉位于重庆市万盛区万东镇箐溪村。据访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该泉水水质一直很好,是当地村民主要的饮用水源。八十年代初期,在重庆地区开展了区域性石油普查,并在箐溪村箐溪沟内试验了两个个勘探孔(具体孔位已无法确定),深度超过 800 米(图 2-1)。在八十年代末期,原本清甜的泉水突然出现了浓重的油味,泉口水面也布满原油。分析认为,可能是钻孔止水套管老化等原因,原储油层中的原油沿着钻孔进入了含水层,随地下水一起流出地表(图 2-2)。在雨季,泉口出油量相比旱季会明显增多。泉口处水面的浮油厚度最大可达 5cm,排出量高达 0.4L/s,附近居民对原油进行收集后直接出售;但原油污染也导致本泉水丧失了原有的饮用功能,给当地水、土、气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10图 2-2 位于箐溪村箐溪沟的石油烃污染的岩溶泉.2 地形地貌研究区呈低山岩溶沟谷地貌,山顶舒缓起伏,走向为南北向。周边山体坡0°以上,沟谷走向和山体走向一致,谷底呈“U”字型,由北向南倾斜。沟两侧厚度 1~2 米,山体植被茂盛。.3 地质构造泉口附近见厚层白云质灰岩,含泥质成分较高,局部夹泥灰岩、炭质泥岩口东侧发育有南北向的断层,并见东西向的裂隙发育。
本文编号:3105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105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