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气浮预处理煤制气废水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02:45
煤制气废水经脱酚蒸氨后仍含有大量油类污染物,考虑到油类污染物对微生物代谢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大,通常需要在生物处理单元前设置除油工艺使其油含量低于20 mg/L。混凝破乳-气浮除油是针对该水质最为有效的手段,为解决低浑浊度废水混凝气浮药剂投加量大、效率低的问题,本课题首次开展剩余污泥为介体强化混凝气浮预处理煤制气废水的研究。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通过混凝气浮小试试验,确定剩余污泥投加方式,混凝药剂和剩余污泥的最优投加量,以及溶气气浮的最优运行参数;再通过调试混凝气浮中试试验设备,利用中试现场常见的三种剩余污泥强化混凝气浮并验证其处理效果;最后分析剩余污泥在强化过程中絮体结构的变化,及其与气浮微气泡的相互作用机制。混凝气浮小试试验阶段,确定剩余污泥的最佳投加方式为将剩余污泥与混凝剂一起投加,剩余污泥的最佳投加量为1200 mg/L。确定聚合氯化铝的最适加药量为150 mg/L,聚丙烯酰胺最适加药量为2 mg/L。调试加压溶气气浮装置,得其最佳运行参数为溶气压力0.4 MPa,回流泵流量0.8 L/min,溶气时间15 min。此时,剩余污泥强化混凝气浮小试试验对含油量、总酚和COD的...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煤制气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1 脱酚蒸氨预处理
1.2.2 除油预处理
1.3 混凝工艺研究进展
1.3.1 混凝工艺的机理
1.3.2 混凝剂的种类
1.3.3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研究进展
1.4 气浮工艺研究进展
1.4.1 气浮工艺的机理
1.4.2 气浮工艺的分类
1.4.3 气浮预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5.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用水来源及水质特征
2.1.2 试验用污泥
2.1.3 试验化学药剂
2.1.4 试验仪器
2.2 试验装置
2.2.1 小试试验装置
2.2.2 中试试验装置
2.3 检测分析方法
2.3.1 主要检测项目
2.3.2 含油量的测定
2.3.3 总酚的测定
2.3.4 微气泡粒径
2.3.5 扫描电镜实验分析方法
第3章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气浮小试效能研究
3.1 引言
3.2 药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2.1 污泥投加方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2.2 污泥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2.3 PAM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2.4 PAC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2.5 PFS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3 加压溶气气浮运行参数的影响
3.3.1 溶气压力对混凝气浮效果的影响
3.3.2 气浮时间对混凝气浮效果的影响
3.4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气浮小试效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气浮中试效能研究
4.1 引言
4.2 多相流泵溶气气浮运行参数的影响
4.2.1 多相流泵溶气压力的影响
4.2.2 气浮气水比的影响
4.2.3 溶气水回流比的影响
4.3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气浮效能分析
4.3.1 对含油量去除效率的影响
4.3.2 对总酚去除效率的影响
4.3.3 对COD去除效率的影响
4.4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气浮中试效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气浮机理分析
5.1 引言
5.2 剩余污泥与浮渣絮体结构分析
5.2.1 浮渣外观形态对比
5.2.2 剩余污泥絮体结构
5.2.3 浮渣絮体结构
5.3 剩余污泥对微气泡生成及成长的影响
5.3.1 剩余污泥对微气泡稳定性的影响
5.3.2 剩余污泥对微气泡平均粒径的影响
5.3.3 微气泡与絮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市场处于转型期,长期转变正在进行中——2017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解读[J]. 钱伯章,李敏.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7(12)
[2]BP公司发布第65期世界能源统计年鉴[J]. 程薇.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6(09)
[3]粒状粗粒化材料对乳化态餐饮废油的分离效果研究[J]. 李亮,陈立功,向硕,杨鑫,江翀,王学春. 中国油脂. 2015(10)
[4]中国煤化工现状与发展思考——写在“十三五”之前[J]. 田亚峻. 煤化工. 2014(06)
[5]超声对净水沉淀污泥絮体特性及对污泥回流效能的影响[J]. 邬艳,杨艳玲,李星,周志伟,苏兆阳,郭璇.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5)
[6]炼油厂循环水系统在线除油中试试验研究[J]. 江岩,杨岳,王军,李常青,巫树锋,刘光利.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3(05)
[7]粗粒化技术对水包油乳状液分离特性的影响[J]. 曹书翰,陈立功,刘先杰,向硕.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3(02)
[8]红外法测定工业循环水水中油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及影响因素控制[J]. 郭亚丽,李红. 全面腐蚀控制. 2012(10)
[9]浅谈煤化工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谷力彬,姜成旭,郑朋. 化工进展. 2012(S1)
[10]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煤气中洗油含量[J]. 孙立卢,董志军,王广鹏,姚嫚,颜家保. 燃料与化工. 2012(02)
博士论文
[1]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强化低浊水混凝及水质安全性研究[D]. 陈停.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2]净水厂污泥回流强化混凝的超声波预处理技术及机理研究[D]. 周志伟.北京工业大学 2015
[3]催化臭氧化—生物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煤制气废水效能的研究[D]. 庄海峰.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4]沉淀底泥投加强化絮凝效能试验研究[D]. 韦伟.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5]厌氧强化工艺处理煤制气废水中酚类化合物效能的研究[D]. 王伟.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助浮剂强化气浮净水效能及机理研究[D]. 李儒存.山东建筑大学 2017
[2]煤化工废水预处理除油脱酚技术[D]. 晏雅婧.华北电力大学 2017
[3]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技术优化研究[D]. 吴限.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4]水厂污泥回流强化低浊微污染水混凝效果试验研究[D]. 涂家勇.湖南大学 2016
[5]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瓶颈分析及优化与调试[D]. 陈凌跃.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6]基于氮气气浮除油与改善煤化工废水生化处理效能研究[D]. 李丹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7]多相流泵溶气气浮处理含油污水的实验研究[D]. 张东锋.中国石油大学 2009
[8]活性炭纤维对苯酚的吸附及活性炭纤维改性的研究[D]. 何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9]化学—活性污泥絮凝吸附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 钱春兰.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0918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煤制气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1 脱酚蒸氨预处理
1.2.2 除油预处理
1.3 混凝工艺研究进展
1.3.1 混凝工艺的机理
1.3.2 混凝剂的种类
1.3.3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研究进展
1.4 气浮工艺研究进展
1.4.1 气浮工艺的机理
1.4.2 气浮工艺的分类
1.4.3 气浮预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5.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用水来源及水质特征
2.1.2 试验用污泥
2.1.3 试验化学药剂
2.1.4 试验仪器
2.2 试验装置
2.2.1 小试试验装置
2.2.2 中试试验装置
2.3 检测分析方法
2.3.1 主要检测项目
2.3.2 含油量的测定
2.3.3 总酚的测定
2.3.4 微气泡粒径
2.3.5 扫描电镜实验分析方法
第3章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气浮小试效能研究
3.1 引言
3.2 药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2.1 污泥投加方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2.2 污泥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2.3 PAM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2.4 PAC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2.5 PFS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3 加压溶气气浮运行参数的影响
3.3.1 溶气压力对混凝气浮效果的影响
3.3.2 气浮时间对混凝气浮效果的影响
3.4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气浮小试效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气浮中试效能研究
4.1 引言
4.2 多相流泵溶气气浮运行参数的影响
4.2.1 多相流泵溶气压力的影响
4.2.2 气浮气水比的影响
4.2.3 溶气水回流比的影响
4.3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气浮效能分析
4.3.1 对含油量去除效率的影响
4.3.2 对总酚去除效率的影响
4.3.3 对COD去除效率的影响
4.4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气浮中试效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剩余污泥介体强化混凝气浮机理分析
5.1 引言
5.2 剩余污泥与浮渣絮体结构分析
5.2.1 浮渣外观形态对比
5.2.2 剩余污泥絮体结构
5.2.3 浮渣絮体结构
5.3 剩余污泥对微气泡生成及成长的影响
5.3.1 剩余污泥对微气泡稳定性的影响
5.3.2 剩余污泥对微气泡平均粒径的影响
5.3.3 微气泡与絮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市场处于转型期,长期转变正在进行中——2017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解读[J]. 钱伯章,李敏.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7(12)
[2]BP公司发布第65期世界能源统计年鉴[J]. 程薇.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6(09)
[3]粒状粗粒化材料对乳化态餐饮废油的分离效果研究[J]. 李亮,陈立功,向硕,杨鑫,江翀,王学春. 中国油脂. 2015(10)
[4]中国煤化工现状与发展思考——写在“十三五”之前[J]. 田亚峻. 煤化工. 2014(06)
[5]超声对净水沉淀污泥絮体特性及对污泥回流效能的影响[J]. 邬艳,杨艳玲,李星,周志伟,苏兆阳,郭璇.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5)
[6]炼油厂循环水系统在线除油中试试验研究[J]. 江岩,杨岳,王军,李常青,巫树锋,刘光利.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3(05)
[7]粗粒化技术对水包油乳状液分离特性的影响[J]. 曹书翰,陈立功,刘先杰,向硕.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3(02)
[8]红外法测定工业循环水水中油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及影响因素控制[J]. 郭亚丽,李红. 全面腐蚀控制. 2012(10)
[9]浅谈煤化工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谷力彬,姜成旭,郑朋. 化工进展. 2012(S1)
[10]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煤气中洗油含量[J]. 孙立卢,董志军,王广鹏,姚嫚,颜家保. 燃料与化工. 2012(02)
博士论文
[1]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强化低浊水混凝及水质安全性研究[D]. 陈停.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2]净水厂污泥回流强化混凝的超声波预处理技术及机理研究[D]. 周志伟.北京工业大学 2015
[3]催化臭氧化—生物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煤制气废水效能的研究[D]. 庄海峰.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4]沉淀底泥投加强化絮凝效能试验研究[D]. 韦伟.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5]厌氧强化工艺处理煤制气废水中酚类化合物效能的研究[D]. 王伟.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助浮剂强化气浮净水效能及机理研究[D]. 李儒存.山东建筑大学 2017
[2]煤化工废水预处理除油脱酚技术[D]. 晏雅婧.华北电力大学 2017
[3]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技术优化研究[D]. 吴限.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4]水厂污泥回流强化低浊微污染水混凝效果试验研究[D]. 涂家勇.湖南大学 2016
[5]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瓶颈分析及优化与调试[D]. 陈凌跃.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6]基于氮气气浮除油与改善煤化工废水生化处理效能研究[D]. 李丹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7]多相流泵溶气气浮处理含油污水的实验研究[D]. 张东锋.中国石油大学 2009
[8]活性炭纤维对苯酚的吸附及活性炭纤维改性的研究[D]. 何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9]化学—活性污泥絮凝吸附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 钱春兰.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0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19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