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中亚热带水源涵养地典型林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汞的动态变化及迁移机理

发布时间:2021-05-22 23:49
  汞作为一种强毒性的重金属元素,除了能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还可以通过大气进行长距离运输,在清洁地区积累并毒害生物。甲基汞因其较高的生物易吸收性,稳定性、积累性以及神经毒性而为被广泛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样的功能,被认为是汞重要的活性库,是研究汞的迁移转化的热点地区。森林土壤通过生物和非生物作用固定大量的汞,同时又通过径流或挥发向周围土壤、水体和大气进行汞的输出。叶片作为森林植物地上积累汞的重要部位,凋落后的凋落物是森林汞迁移的重要载体,在大气-森林植被-土壤界面汞的迁移中扮演重要角色。凋落物汞的迁移及转化过程对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汞的环境行为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西南地区水源涵养地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山地坡度的存在,雨后径流量大,凋落物汞迁移性高,对水源地的潜在生态风险大。本文通过连续监测典型林分凋落物在水体与陆地腐解过程中各形态汞浓度和有养分变化量,同时监测周围土壤中汞浓度变化。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林分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凋落物质量下降,陆地上凋落物的质量分解速率大于水体中凋落物,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质量分解速率大...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汞的理化性质及毒性
        1.1.1 汞的理化性质
        1.1.2 汞的毒性
    1.2 大气汞的迁移转化
        1.2.1 大气汞的来源
        1.2.2 大气汞浓度的分布
        1.2.3 大气汞的迁转化
    1.3 森林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1.3.1 森林生态系统汞来源与释放
        1.3.2 森林植物体与外界汞的交换
    1.4 凋落物汞的甲基化过程
    1.5 凋落物中的碳、氮
    1.6 凋落物中的微生物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2 样点布置与样品采集
    3.3 样品分析方法
        3.3.1 凋落物分解率的测定
        3.3.2 各形态汞的测定
        3.3.3 C、N的测定
    3.4 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方法
    3.5 技术路线
第四章 两种林分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以及碳、氮的动态变化
    4.1 两种林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4.2 两种林分凋落物水体分解过程中的C、N含量变化
    4.3 两种林分凋落物陆地分解过程中的C、N含量变化
    4.4 两种林分凋落物水体分解过程中的C/N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种林分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汞的动态变化
    5.1 两种林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总汞
        5.1.1 两种林分凋落物陆地分解过程中的总汞的动态变化
        5.1.2 两种林分凋落物水体分解过程中的总汞的动态变化
        5.1.3 两种林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总汞与C、N含量的关系
    5.2 两种林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甲基汞
        5.2.1 两种林分凋落物陆地分解过程中的甲基汞的动态变化
        5.2.2 两种林分凋落物水体分解过程中的甲基汞的动态变化
        5.2.3 两种林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甲基汞与总汞含量关系
    5.3 两种林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汞形态的变化
        5.3.1 两种林分凋落物陆地分解过程中汞形态的变化
        5.3.2 两种林分凋落物水体分解过程中汞形态的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
    6.1 汞与凋落物微生物碳氮
        6.1.1 两种林分凋落物陆地分解过程中微生物C、N
        6.1.2 两种林分凋落物水体分解过程中微生物C、N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本文编号:3201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201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c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