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SWV和NPV电化学方法检测熔体中La 3+ 离子浓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 20:57
  熔盐电化学技术在熔盐电解精炼和核能熔盐堆的后处理分离中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在乏燃料熔盐电解后处理锕系元素的分离与提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在乏燃料高温熔盐中,其金属离子浓度的即时检测分析对锕系元素的分离非常重要。当前,无论是乏燃料中的元素分析,还是熔盐电解中离子的扩散行为和浓度分析,均需定期取样,再采用离线化验的方法对其中的放射性元素及其离子浓度进行分析和判断,但该方法的制样、测样、检测周期等均不利于熔盐中离子浓度的即时分析和过程控制,因而发展高温熔盐中的在线检测手段极为迫切。熔盐电化学技术将有望实现乏燃料后处理中离子浓度的在线检测与远程控制。基于此,本文采用电化学检测技术,以La3+模拟替代放射性元素,对高温熔盐中的La3+离子浓度检测进行了系列研究,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采用循环伏安(CV)、方波伏安(SWV)、计时电位(CP)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773K温度下LiCl-KCl-LaCl3体系中,以钨为工作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时,La3+在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结果表明:在三... 

【文章来源】: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WV和NPV电化学方法检测熔体中La 3+ 离子浓度的研究


LiCl-KCl混合盐外观形态图片

二元相图,熔盐体系,高温冷却,混合盐


图 2.1 LiCl-KCl 混合盐外观形态图片(a) 常温下 (b) 高温下 (c) 高温冷却后iCl-KCl 混合熔盐体系二元相图见图 2.2 所示。由图 2.2 可知,LiCl 和 KC)的共晶温度为 355 ℃。理论条件下,当熔盐温度由共晶时的温度继续固液共存的状态,因此,温度升高至 500 ℃时,可充分保证 LiCl-KCl 熔状态。

相图,金属相图,氯化镧,熔融盐


选择电极时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钨丝、钨性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因此是本实验电极材料的首选。本能够保证电极不与熔融盐中添加的氯化镧反应生成金属间金属相图所示,将相图局部放大后可以看出,当温度高 La 和 W 才能发生合金化反应,生成 La-W 金属间化合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常规脉冲伏安法测试LiCl-KCl-LaCl3体系中La3+浓度[J]. 杨凤丽,王昭文,杨少华,田亚斌,叶昌美,李林山.  稀土. 2019(01)
[2]高温熔盐中氧化物乏燃料的电化学还原研究进展[J]. 程仲平,何辉,林如山,贾艳虹,肖益群,叶国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8(06)
[3]钍基熔盐堆燃料循环与启动策略研究[J]. 陈其昌,司胜义,卑华,赵金坤.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8(08)
[4]乏燃料干法后处理中的熔盐减压蒸馏技术[J]. 付海英,耿俊霞,杨洋,罗艳,窦强,李文新,李晴暖.  核技术. 2018(04)
[5]关于推进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的探讨与思考[J]. 任德曦,胡泊,任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6]CP熔盐电化学方法检测LiCl-KCl熔盐La(Ⅲ)浓度[J]. 李林山,杨少华,赵宇娟,王昭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7(06)
[7]基于三电极体系计时电流法的氯离子检测[J]. 孙奎,李哲,陈娟.  电子测量技术. 2017(11)
[8]基于核安全的核能发展重点问题[J]. 董毅漫,李光辉,曲云欢.  环境保护. 2017(18)
[9]主要核电国家乏燃料贮存政策与体系[J]. 陈思喆.  国外核新闻. 2017(09)
[10]压水堆乏燃料干法贮存技术应用研究[J]. 袁呈煜,刘彦章,莫怀森.  核科学与工程. 2017(03)

博士论文
[1]Th(Ⅳ)在ThF4-LiCl-KCl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与电解分离[D]. 王先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18
[2]氟熔盐体系腐蚀杂质及氧化物溶解行为的研究[D]. 彭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17
[3]乏燃料中稀土在熔盐中电沉积过程机理研究[D]. 唐浩.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高精度氟离子自动在线检测仪器的研制[D]. 许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2]中国核电工业燃料循环及其优化研究[D]. 何敬柯.东北大学 2015
[3]基于电化学技术的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和乳酸传感器的研究[D]. 童基均.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23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223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d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