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分布的影响因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3 04:41
近几十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化的高速迅猛发展,工业耗材、能源消耗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增加完善,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城市人口、机动车保有量等成倍增加。目前,城市大气污染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环境问题。为深入研究城市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机制与影响因子,为北京地区科学制定大气污染防控、污染源减排等措施。本文利用12个国家级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NS)与35个全市级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AS)数据集,结合NCEP-GDAS再分析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等,对北京地区2013—2017年PM2.5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初步阐述北京地区近五年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对两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站点布设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估分析,并结合数据期间后向轨迹等分析对北京地区轨迹来源与潜在污染源区进行年际分析。本文研究表明:(1)数据期间,北京PM2.5质量浓度呈逐年减少趋势,以每年7.05μg·m-3持续减少;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南高北低趋势。(2)不同时间尺度污染,数据期间北京地区持续污染事件频率越来越小,平均每年1—2污染时间发生29次,3—4天污染事件发生15次,5—...
【文章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京市全市、国家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PM2.5差值季节空间分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距离输送,其中东北方向主要来自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图5-6)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秋季后向轨迹主要以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为主,其中西北气流为高空远距离输送,西南气流为近地面短距离输送。
013—2017年北京地区夏季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大气能见度和消光特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J]. 王英,李令军,李成才.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5)
[2]2013年北京市PM2.5的时空分布[J]. 王占山,李云婷,陈添,张大伟,孙峰,潘丽波. 地理学报. 2015(01)
[3]京津冀地区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及其元素特征分析[J]. 张霖琳,王超,刀谞,滕恩江,王业耀. 中国环境科学. 2014(12)
[4]郑州市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 郑瑶,邢梦林,李明,王潇磊. 干旱环境监测. 2014(03)
[5]北京地区冬春PM2.5和PM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赵晨曦,王云琦,王玉杰,张会兰,赵冰清. 环境科学. 2014(02)
[6]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李小飞,张明军,王圣杰,赵爱芳,马潜. 环境科学. 2012(06)
[7]气溶胶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J]. 陈思宇,黄建平,付强,葛觐铭,苏婧. 热带气象学报. 2012(03)
[8]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来源解析[J]. 肖致美,毕晓辉,冯银厂,王玉秋,周军,傅晓钦,翁燕波. 环境科学研究. 2012(05)
[9]济南市秋末冬初大气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污染水平及来源[J]. 孙玉伟,周学华,袁琦,马强,周声圳,徐政,马玉洁. 环境科学研究. 2012(03)
[10]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J]. 李令军,王英,李金香,辛连忠,金军. 中国环境科学. 2012(01)
博士论文
[1]济南市大气PM2.5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D]. 杨凌霄.山东大学 2008
[2]广州灰霾期间气溶胶物化特性及其对能见度影响的初步研究[D]. 谭吉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7
硕士论文
[1]北京地区大气污染对辐射收支及气象要素的影响[D]. 王昕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6
[2]重庆市主城区大气PM10、PM2.5中PAHs分布规律解析[D]. 陈敏.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27014
【文章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京市全市、国家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PM2.5差值季节空间分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距离输送,其中东北方向主要来自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图5-6)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秋季后向轨迹主要以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为主,其中西北气流为高空远距离输送,西南气流为近地面短距离输送。
013—2017年北京地区夏季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大气能见度和消光特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J]. 王英,李令军,李成才.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5)
[2]2013年北京市PM2.5的时空分布[J]. 王占山,李云婷,陈添,张大伟,孙峰,潘丽波. 地理学报. 2015(01)
[3]京津冀地区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及其元素特征分析[J]. 张霖琳,王超,刀谞,滕恩江,王业耀. 中国环境科学. 2014(12)
[4]郑州市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 郑瑶,邢梦林,李明,王潇磊. 干旱环境监测. 2014(03)
[5]北京地区冬春PM2.5和PM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赵晨曦,王云琦,王玉杰,张会兰,赵冰清. 环境科学. 2014(02)
[6]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李小飞,张明军,王圣杰,赵爱芳,马潜. 环境科学. 2012(06)
[7]气溶胶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J]. 陈思宇,黄建平,付强,葛觐铭,苏婧. 热带气象学报. 2012(03)
[8]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来源解析[J]. 肖致美,毕晓辉,冯银厂,王玉秋,周军,傅晓钦,翁燕波. 环境科学研究. 2012(05)
[9]济南市秋末冬初大气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污染水平及来源[J]. 孙玉伟,周学华,袁琦,马强,周声圳,徐政,马玉洁. 环境科学研究. 2012(03)
[10]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J]. 李令军,王英,李金香,辛连忠,金军. 中国环境科学. 2012(01)
博士论文
[1]济南市大气PM2.5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D]. 杨凌霄.山东大学 2008
[2]广州灰霾期间气溶胶物化特性及其对能见度影响的初步研究[D]. 谭吉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7
硕士论文
[1]北京地区大气污染对辐射收支及气象要素的影响[D]. 王昕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6
[2]重庆市主城区大气PM10、PM2.5中PAHs分布规律解析[D]. 陈敏.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27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227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