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城市街谷底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布
发布时间:2021-06-14 23:34
以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为代表,对街道峡谷底层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进行了实地监测。街谷底层PM10浓度分布状况既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又受到以绿化植物为主的街谷设施以及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如下特征:①街谷设施扰乱了理想状态下的街谷气流,其所影响的范围为0~22 m;②PM10浓度在每日的9:00和18:00出现峰值,街谷绿化使颗粒物的扩散延迟了约3 h;③季节水平上街谷底层PM10浓度差异显著,冬季高出夏季107 mg·m-3;④不同绿化郁闭度与疏透度对PM10浓度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产生的影响,夏季均大于冬季;街谷绿化使PM10滞留在9 m以下、两条隔离带之内的机动车道空间内,而在9~22 m的空间以及隔离带外侧的人行道空间里,颗粒物浓度得到消减;⑤街谷底层PM10日均值与气象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相关性顺序为湿度>温度>风速。这些特征为严寒地区城市规划设计以及道...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水平采样点位置示意图
三条街道峡谷底层PM10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见图2。PM10浓度先随着高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加或持平,在5层楼的高度以后,又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小。根据已知的研究成果[25],PM10浓度应随着高度的增加成指数下降。故截取5层及以上层数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趋势预测(图3)和F检验。图3 PM10浓度垂直变化趋势(5层及以上)
图2 PM10浓度垂直变化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44、0.975和0.981,显著值p分别为0.000 4、0.000 7和0.000 0,均小于0.01显著水平。由此可知,在5~15层(约16~50 m 高)高度范围内PM10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成指数下降的趋势,与已知的研究结论相吻合。这是因为越往高空,风速越大,污染物越容易扩散。而从1~5层高度范围看,PM10浓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平缓增加,可能是因为PM10较轻,易受空气湍流影响,越往高空,颗粒较小的尘埃聚集越多。但总体来说,越接近地面,汽车污染源及人类活动越复杂,各种构筑物、道路附属设施以及绿化植物都会对气流产生影响,颗粒物浓度分布情况十分复杂,故在底层范围内无明显规律可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路绿化隔离带消减颗粒物效应及配置参数研究[J]. 陈小平,汪小爽,周志翔. 中国园林. 2019(08)
[2]基于净化空气功能的珲乌高速公路沿线林带设计研究[J]. 赵彦博,孙明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4)
[3]环境熵变化对大气颗粒物沉降的影响[J]. 虞鹏,董华,柳守婷,程健,林欢,张敬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6)
[4]济南市春季大气中PM2.5、PM10颗粒物分布状态及元素分析[J]. 张晓凯,于蕾,孙苗苗,邱军,何源,李超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5)
[5]夏季空气污染物指数与气象参数相关性分析[J]. 景若愚,狄育慧. 环境工程. 2018(08)
[6]山地城市长上坡路段PM2.5浓度分布特性实测[J]. 胡静,蔡静波,刑雪,徐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1)
[7]长三角典型城市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 高嵩,田蓉,郭彬,张龙,马晓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9)
[8]基于单颗粒质谱技术的石家庄市2016年秋季空气重污染成因分析[J]. 洪纲.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9)
[9]长春市初冬季节大气PM10的微观形貌特征与来源分析[J]. 刘宝林,刘珈鹭,窦文爽,尹秋玲,王笑倩,邵子珣.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36)
[10]城市街道峡谷通风与空气污染研究进展[J]. 高海宁,李元征,韩风森,马倩,刘雅莉,胡聃.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7(04)
博士论文
[1]基于悬浮颗粒物分布的关中城市居住组团空间形态研究[D]. 马西娜.长安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30442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水平采样点位置示意图
三条街道峡谷底层PM10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见图2。PM10浓度先随着高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加或持平,在5层楼的高度以后,又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小。根据已知的研究成果[25],PM10浓度应随着高度的增加成指数下降。故截取5层及以上层数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趋势预测(图3)和F检验。图3 PM10浓度垂直变化趋势(5层及以上)
图2 PM10浓度垂直变化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44、0.975和0.981,显著值p分别为0.000 4、0.000 7和0.000 0,均小于0.01显著水平。由此可知,在5~15层(约16~50 m 高)高度范围内PM10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成指数下降的趋势,与已知的研究结论相吻合。这是因为越往高空,风速越大,污染物越容易扩散。而从1~5层高度范围看,PM10浓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平缓增加,可能是因为PM10较轻,易受空气湍流影响,越往高空,颗粒较小的尘埃聚集越多。但总体来说,越接近地面,汽车污染源及人类活动越复杂,各种构筑物、道路附属设施以及绿化植物都会对气流产生影响,颗粒物浓度分布情况十分复杂,故在底层范围内无明显规律可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路绿化隔离带消减颗粒物效应及配置参数研究[J]. 陈小平,汪小爽,周志翔. 中国园林. 2019(08)
[2]基于净化空气功能的珲乌高速公路沿线林带设计研究[J]. 赵彦博,孙明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4)
[3]环境熵变化对大气颗粒物沉降的影响[J]. 虞鹏,董华,柳守婷,程健,林欢,张敬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6)
[4]济南市春季大气中PM2.5、PM10颗粒物分布状态及元素分析[J]. 张晓凯,于蕾,孙苗苗,邱军,何源,李超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5)
[5]夏季空气污染物指数与气象参数相关性分析[J]. 景若愚,狄育慧. 环境工程. 2018(08)
[6]山地城市长上坡路段PM2.5浓度分布特性实测[J]. 胡静,蔡静波,刑雪,徐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1)
[7]长三角典型城市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 高嵩,田蓉,郭彬,张龙,马晓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9)
[8]基于单颗粒质谱技术的石家庄市2016年秋季空气重污染成因分析[J]. 洪纲.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9)
[9]长春市初冬季节大气PM10的微观形貌特征与来源分析[J]. 刘宝林,刘珈鹭,窦文爽,尹秋玲,王笑倩,邵子珣.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36)
[10]城市街道峡谷通风与空气污染研究进展[J]. 高海宁,李元征,韩风森,马倩,刘雅莉,胡聃.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7(04)
博士论文
[1]基于悬浮颗粒物分布的关中城市居住组团空间形态研究[D]. 马西娜.长安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30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23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