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土壤砷还原菌对砷与铁还原释放过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15 07:19
微生物在土壤氧化态砷(As(Ⅴ))的释放、迁移和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解析石门雄黄矿污染土壤中的As(Ⅴ)还原性微生物在As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特征,从雄黄矿区As污染稻田土壤中筛选分离了 5 株好氧性 As(Ⅴ)还原菌 SM4,SM9,SM12,SM14,SM15和厌氧性As(Ⅴ)还原菌群,这些菌株均可以在200 mg/L As(Ⅴ)溶液环境中生长。实验研究了 As(Ⅴ)还原菌对溶解态、吸附态和土壤结合态As(Ⅴ)以及Fe氧化物的还原转化与溶解释放的特点与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5株好氧性As(Ⅴ)还原菌具有较强的As耐性和As(Ⅴ)还原能力:在200 mg/L As(Ⅴ)溶液中,24 h内各菌株均能够将As(Ⅴ)完全还原为As(Ⅲ);在2 mg/L As(Ⅴ)溶液中,12 h内能够将As(Ⅴ)完全还原为As(Ⅲ);在两种浓度的As(Ⅴ)溶液中各菌株的最大生长量无显著性差异;(2)厌氧性As(Ⅴ)还原菌群虽然也具有较好的As(Ⅴ)耐受性和较强的As(Ⅴ)还原能力,但还原速率相对较低,对于200 mg/L As(Ⅴ)溶液,厌氧菌群需要3 d才能够将As(Ⅴ)完全还原为As(...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包含菌株SM4,SM9,SM12,SM14,SM15在内的系统发育树??Fig.2-2?Phylogenetic?tree?including?SM4,SM9,SM12,SM14,SM15??
sp.在厌氧条件下也可以还原As(V),属于兼性菌[47]。??2.?3.?3好氧性As?(V)还原菌的耐As能力分析??图2-3(左)给出了菌株在As(V)浓度为200mg/L的溶液中菌株的生长情况,CK??为无接种微生物对照。由图可以看出,菌株SM?12,?SM?15大致在10?h后开始对数??生长期并在14?h时达到最大生长量,菌株SM?4,?SM?9,SM?14大致在14?h后开始??对数生长期SM?14在]8?h达到最大生长量,SM?4,SM?9在20?h达到最大生长量。??而CK检测不到菌株的生长。??图2-3?(右)给出了菌株在As(V)浓度为2mg/L的溶液中菌株的生长情况。同??样地CK为无接种微生物对照。由图可以看出,五株菌株在6?h后开始对数生长期??并在10?h时左右达到最大生长量,说明高As(V)浓度下菌株生长比低As(V)浓度情??况下缓慢,但24?h后不同As浓度胁迫下菌株的生长量基本持平,无显著差异。??0.35?????-m-StA4?G.3S-?l?__?3.??F?i:?■广??0,°-?L4?-?/??0.05-?SP?/?005-?f??0-00?—?■?<?
冷冻干燥。即可得到吸附As(V)的水Fe(m)矿。为了验证As(V)是否被水铁??矿完全吸附,收集第一次上清液,测定其总As浓度。(本实验中总As浓度为100??ug/L)。图3-1为吸附As(V)的水铁矿的XRD衍射图。??f4Ch-CK.raw]?Right,?SCAN:?5.0/80.0/0.02/.?15{sec).?Cu(40kV.250mA),?l{p}=342.0,?05/12^17?09:06p??35〇j?:??300??250????I??i?200?!??I,a〇i?丨:,|??〇???*'????—n……—1? ̄ ̄M?'?9〇Z〇〇^'^?Naa(M^〇r)??■?1?,?.,??10?20?30?40?50?60?70?80??Two-Theta?(deg)??检裀单隹:中南大宇有色金芘材料科竽与工S聍育郅重点实驺室检钢A:贫铨武??图3-1吸附As(V)的水铁矿XRD衍射??XRD?diffraction?of?ferrihydrite?absorbed?by?aesenate??3.?1.3?As形态和Fe形态测定方法??本文所有As形态(As?(V)和As(UI))和铁形态(Fe(m)和Fe(II))数据均由??以下测定方法得到。具体方法内容为:As形态采用原子荧光-高效液相色谱联用仪??(北京海光仪器LC-AFS?6000)进行测定,铁形态采用邻菲啰啉光度法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科752N)。其中As形态测定方法遵循了?GB?5009.11-2014??第一法(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J]. 刘保平,王宁.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9)
[2]好氧砷还原菌对吸附态砷迁移转化的影响[J]. 康英,段晋明,吴琼,田海霞.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5)
[3]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罗辉,朱易春,冯秀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5)
[4]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J]. 张春兰. 潍坊学院学报. 2012(06)
[5]土壤中耐砷细菌的筛选和砷还原基因多样性分析[J]. 陈倩,苏建强,叶军. 生态环境学报. 2011(12)
[6]砷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研究方向[J]. 伯英,罗立强. 岩矿测试. 2009(06)
[7]邻菲啰啉光度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形态铁[J]. 刘淑娟,罗明标,张慧.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5(05)
博士论文
[1]河套盆地西部高砷地下水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D]. 邓娅敏.中国地质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矿区土壤中砷/锑抗性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D]. 孙中训.山东建筑大学 2017
[2]厌氧土著砷还原菌的特性及其对砷和铁迁移转化的影响[D]. 丁苏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3]铁氧化物及铁锰复合氧化物对砷的吸附及其应用研究[D]. 彭昌军.厦门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44082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包含菌株SM4,SM9,SM12,SM14,SM15在内的系统发育树??Fig.2-2?Phylogenetic?tree?including?SM4,SM9,SM12,SM14,SM15??
sp.在厌氧条件下也可以还原As(V),属于兼性菌[47]。??2.?3.?3好氧性As?(V)还原菌的耐As能力分析??图2-3(左)给出了菌株在As(V)浓度为200mg/L的溶液中菌株的生长情况,CK??为无接种微生物对照。由图可以看出,菌株SM?12,?SM?15大致在10?h后开始对数??生长期并在14?h时达到最大生长量,菌株SM?4,?SM?9,SM?14大致在14?h后开始??对数生长期SM?14在]8?h达到最大生长量,SM?4,SM?9在20?h达到最大生长量。??而CK检测不到菌株的生长。??图2-3?(右)给出了菌株在As(V)浓度为2mg/L的溶液中菌株的生长情况。同??样地CK为无接种微生物对照。由图可以看出,五株菌株在6?h后开始对数生长期??并在10?h时左右达到最大生长量,说明高As(V)浓度下菌株生长比低As(V)浓度情??况下缓慢,但24?h后不同As浓度胁迫下菌株的生长量基本持平,无显著差异。??0.35?????-m-StA4?G.3S-?l?__?3.??F?i:?■广??0,°-?L4?-?/??0.05-?SP?/?005-?f??0-00?—?■?<?
冷冻干燥。即可得到吸附As(V)的水Fe(m)矿。为了验证As(V)是否被水铁??矿完全吸附,收集第一次上清液,测定其总As浓度。(本实验中总As浓度为100??ug/L)。图3-1为吸附As(V)的水铁矿的XRD衍射图。??f4Ch-CK.raw]?Right,?SCAN:?5.0/80.0/0.02/.?15{sec).?Cu(40kV.250mA),?l{p}=342.0,?05/12^17?09:06p??35〇j?:??300??250????I??i?200?!??I,a〇i?丨:,|??〇???*'????—n……—1? ̄ ̄M?'?9〇Z〇〇^'^?Naa(M^〇r)??■?1?,?.,??10?20?30?40?50?60?70?80??Two-Theta?(deg)??检裀单隹:中南大宇有色金芘材料科竽与工S聍育郅重点实驺室检钢A:贫铨武??图3-1吸附As(V)的水铁矿XRD衍射??XRD?diffraction?of?ferrihydrite?absorbed?by?aesenate??3.?1.3?As形态和Fe形态测定方法??本文所有As形态(As?(V)和As(UI))和铁形态(Fe(m)和Fe(II))数据均由??以下测定方法得到。具体方法内容为:As形态采用原子荧光-高效液相色谱联用仪??(北京海光仪器LC-AFS?6000)进行测定,铁形态采用邻菲啰啉光度法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科752N)。其中As形态测定方法遵循了?GB?5009.11-2014??第一法(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J]. 刘保平,王宁.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9)
[2]好氧砷还原菌对吸附态砷迁移转化的影响[J]. 康英,段晋明,吴琼,田海霞.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5)
[3]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罗辉,朱易春,冯秀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5)
[4]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J]. 张春兰. 潍坊学院学报. 2012(06)
[5]土壤中耐砷细菌的筛选和砷还原基因多样性分析[J]. 陈倩,苏建强,叶军. 生态环境学报. 2011(12)
[6]砷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研究方向[J]. 伯英,罗立强. 岩矿测试. 2009(06)
[7]邻菲啰啉光度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形态铁[J]. 刘淑娟,罗明标,张慧.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5(05)
博士论文
[1]河套盆地西部高砷地下水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D]. 邓娅敏.中国地质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矿区土壤中砷/锑抗性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D]. 孙中训.山东建筑大学 2017
[2]厌氧土著砷还原菌的特性及其对砷和铁迁移转化的影响[D]. 丁苏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3]铁氧化物及铁锰复合氧化物对砷的吸附及其应用研究[D]. 彭昌军.厦门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44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344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