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7 04:45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将生态问题客观而现实地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荒漠化等全球性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如何更好的改善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当今各国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马克思生态思想是马克思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不仅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还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论述中。本文以《形态》作为研究文本,通过充分挖掘《形态》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马克思生态思想,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形态》生态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首先对《形态》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概括,其次从古希腊哲学的自然观、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观、空...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形态》生态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支撑
一、《形态》写作的时代背景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无产阶级为表达利益诉求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形态》生态思想的理论借鉴
(一)古希腊自然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探索
(二)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文精神
(四)近代自然科学对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发展
三、《形态》写作前马克思恩格斯已有的生态理论观点
(一)中学作文:人与动物对待自然的差别
(二)博士论文:人在自然中实现自由
(三)《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四)《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交互发展
(五)《伍珀河谷来信》: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反生态初显
(六)《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公开控诉
第二章 《形态》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生态要素论
(一)自然: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
(二)人:“现实的个人”
(三)实践: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
二、生态关系论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人与人的关系
(三)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生态危机论
(一)资本主义早期生态危机
(二)生态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
(三)生态危机的解决途径:共产主义
第三章 《形态》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注重方法的科学性
(一)用唯物的方法考察人和自然的概念
(二)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用历史的方法看待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
二、坚持科学的实践观
(一)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二)实践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
(三)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手段
三、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整体性
(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人的整体性
(二)自然史和人类史相统一的历史的整体性
(三)追求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手段的革命性
(一)彻底变革旧的自然观
(二)主张消灭私有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途径
五、价值旨向的人民性
(一)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
(二)以无产阶级作为中坚力量
(三)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为目的
第四章 《形态》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形态》生态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对《形态》中其他思想的影响
(二)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影响
(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影响
二、《形态》生态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和谐共生的发展原则
(二)以科学技术推进生态治理
(三)构建着眼全球发展的历史整体性视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365675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形态》生态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支撑
一、《形态》写作的时代背景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无产阶级为表达利益诉求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形态》生态思想的理论借鉴
(一)古希腊自然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探索
(二)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文精神
(四)近代自然科学对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发展
三、《形态》写作前马克思恩格斯已有的生态理论观点
(一)中学作文:人与动物对待自然的差别
(二)博士论文:人在自然中实现自由
(三)《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四)《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交互发展
(五)《伍珀河谷来信》: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反生态初显
(六)《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公开控诉
第二章 《形态》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生态要素论
(一)自然: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
(二)人:“现实的个人”
(三)实践: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
二、生态关系论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人与人的关系
(三)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生态危机论
(一)资本主义早期生态危机
(二)生态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
(三)生态危机的解决途径:共产主义
第三章 《形态》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注重方法的科学性
(一)用唯物的方法考察人和自然的概念
(二)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用历史的方法看待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
二、坚持科学的实践观
(一)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二)实践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
(三)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手段
三、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整体性
(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人的整体性
(二)自然史和人类史相统一的历史的整体性
(三)追求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手段的革命性
(一)彻底变革旧的自然观
(二)主张消灭私有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途径
五、价值旨向的人民性
(一)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
(二)以无产阶级作为中坚力量
(三)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为目的
第四章 《形态》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形态》生态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对《形态》中其他思想的影响
(二)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影响
(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影响
二、《形态》生态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和谐共生的发展原则
(二)以科学技术推进生态治理
(三)构建着眼全球发展的历史整体性视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365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365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