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暗灰海蟑螂体内典型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及作为近海岩礁生态岸相监测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01:21
  近岸海域既是高生产力与系统多样性区域,又是陆源污染物的主要受纳区。生物监测以其灵敏度高、指示效应明显、对新型污染物反应及时等特点,受到各国学者广泛重视。海蟑螂(Ligia)是陆生等足目潮虫亚目中个体最大、最原始的类群,是潮上带和高潮带生态区的优势种类。近年来,国外已有研究表明海蟑螂适于作为近岸污染的生物监测种。暗灰海蟑螂(Ligia cinerascens)分布于辽宁丹东至山东青岛一线的近海岩礁地区,是东亚地区的特有种。本项目以暗灰海蟑螂为调查对象,对大连沿海地区的长山岛、大连湾、黑石礁等三个地区进行采样,检测了动物样本整体及其背甲、步足、第二触角、尾肢、肝胰腺等组织器官内的铅、镉、砷、铜、铬含量,并以室内镉暴露试验为代表,探明重金属镉在海蟑螂体内的积累分布情况,评价了暗灰海蟑螂作为岩礁生态岸区生物监测种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不同海区暗灰海蟑螂体内均是Cu含量最高,Pb含量最低,Cr、Cd、As含量居中。长山岛海蟑螂体内Cu、Pb、As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两地,Cr、Cd含量适中。值得注意的是,黑石礁海蟑螂体内各种重金属总量均偏高。从海蟑螂体内的重金属总量可以大致判断,长山岛近岸... 

【文章来源】: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暗灰海蟑螂体内典型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及作为近海岩礁生态岸相监测种的研究


海蟑螂的采集地点Fig.2.1Samplingsitesofcollectionforwharfroach

蟑螂,Cu含量,体重,规格


海蟑螂体内重金属总量分析石礁海蟑螂体内的 Cd 含量是大连湾的近 3 倍,长山岛海蟑螂的 Cd 含量略低高于大连湾,但无明显差别(P>0.05)。石礁海蟑螂体内的 Pb 含量是大连湾的近 2 倍,而两者分别是长山岛的 10地海蟑螂体内 Pb 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 不同体重规格海蟑螂体内重金属总量变化 2.2 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大连湾、黑石礁地区海蟑螂体内 Cu 含量有逐渐降 组(0.7~0.9g)Cu 含量显著低于 G1 组(0.3~0.5g)和 G2 组(0.5~0.7g)0.05)。长山岛海蟑螂 G3 组(0.7~0.9g)Cu 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体重组(P与大连湾和黑石礁不同的 Cu 含量变化模式。山岛海蟑螂体内的 Cu 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地(P<0.05),但 G3 组三地海蟑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变化来自于长山岛地区。

蟑螂,体重,规格


.3 不同体重规格海蟑螂体内 As 含量。a, b 表示组内不同体重规格样本间差异(P<0.05);A, B, C 表示组间同一体重规格样本间差异显著(P<0.05)2.3As concentrations in wharf roach with different ranges of body weight. a, b re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level of P<0.05 between values of different body weight rame site; A, B, C repres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level of P<0.05 between vdifferent sites within the same body weight rang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蟑螂生物学及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J]. 孙静娴,邢晓磊,张鹏.  生物学杂志. 2015(06)
[2]钦州湾近20a来水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 Ⅲ微量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其来源分析[J]. 韦蔓新,何本茂.  海洋环境科学. 2004(01)
[3]黄海海域大气气溶胶特征及重金属的大气输入量研究[J]. 刘昌岭,张经,于志刚.  海洋环境科学. 1998(04)
[4]等足目分类系统学研究概况及我国近海等足目研究展望[J]. 于海燕,李新正.  海洋科学. 1998(04)
[5]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与黄骅赤潮的相关性[J]. 高素兰.  黄渤海海洋. 1997(02)
[6]珠江河口的现代沉积环境与底质重金属的含量分布[J]. 林祖亨,梁舜华.  海洋通报. 1995(04)
[7]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质量——Ⅰ.海洋生物与海洋污染[J]. 王明俊.  海洋环境科学. 1988(03)



本文编号:3369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369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