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纳米ZnO存在下胞外聚合物在小球藻氮磷吸收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8-31 06:48
  纳米材料的环境安全性与及生物效应因其广泛使用受到关注。藻类生物膜技术具有氮磷吸收效率高、低能耗和可资源化利用的优势,然而在藻类氮磷吸收的过程中,污水中的纳米颗粒物可影响藻类的生长及其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EPS是藻类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高分子物质,具有多种生物作用,如固定基质、阻止外源毒物对细胞的侵害等。目前对于纳米颗粒存在下,EPS在藻类氮磷吸收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晰。本论文以单细胞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生物,以纳米ZnO为纳米颗粒代表,考察了纳米ZnO存在下EPS在小球藻生长及氮磷吸收过程中的作用,重点研究了纳米ZnO对EPS分泌的促进作用及其与氮磷吸收效率之间的关系;采用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3D-E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方法,分析了纳米ZnO与小球藻EPS之间的相互作用。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纳米ZnO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PS缓解了纳米ZnO对小球藻生物量、叶绿素合成和光合活性的抑制作用。当纳米ZnO浓度为0.15 mM时,含有EPS(EPS-C)和去除EPS(EPS-F)...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纳米ZnO存在下胞外聚合物在小球藻氮磷吸收中的作用


图1.1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示意图??Figure?1.1?Schematic?diagram?of?the?environmental?behavior?of?nanomaterials??

脱氮除磷,藻类


和95.38%,出水的氮憐浓度均达到了城镇污水的排放标准。Liang等_研宄发现??小球藻在与地衣芽孢杆菌丨/〇/77治)组成的藻菌共生体系中,对污??水中NH4+-N和P〇43?-P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90.24%和94.78%。图1.2为Lewis??Bay研究中心开发的…种新型的藻类生物膜技术一膜生物反应器(BMPBR),米??苏拉污水厂利用该反应器处理污水,发现处理后的TP和TN的浓度分别为0.04??mg/L和3.19?mg/L,均达到了城镇污水一级A的要求。??备零??f?J??■?-???.、..?《??图1.2藻类脱氮除磷技术的应用??Figure?1.2?Application?of?algal?technology?in?nitrogen?and?phosphorus?removal??藻类生物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在实验理论研宄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还存在藻的回收和固定化??等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在藻类脱氮除磷的过程中,污水中的重金属、??纳米颗粒等有毒物质会对藻类产生不可忽视的毒害作用,进而影响藻类脱氮除磷??的过程和能力。因此

结构示意图,粘性物质,荚膜,高聚物


主要由蛋白质、多糖、腐殖质、脂类以及核酸组成,其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以??DOC表示)约占EPS的70%-80%。EPS主要来源于细胞的内分泌、自溶、表面??物质脱落和外界吸收等过程,与微生物代谢息息相关。EPS的结构如图1.3。??根据EPS与细胞表面结合的紧密程度,可分为溶解态EPS?(Soluble?EPS,??S-EPS)和结合态EPS?(Bound?EPS,?B-EPS)?[56]。S-EPS被称为粘性物质高聚物,??它包含了溶解性的大分子、胶体和粘性物质,是与细胞结合较弱或者溶解于溶液??中的EPS组分。而B-EPS则被称为荚膜高聚物,它包括微生物的鞘、荚膜、吸??附和松散结合的有机物,是与细胞表面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EPS组分。EPS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物理提取法和化学提取法。??J;,???.、.、黎一,L蛋白质多糖:??4?‘r:????M??p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锌铜胁迫对Bacillus vallismortis EPS组分变化特征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J]. 简静仪,宋卫锋,李海宇,杨梓亨,丁培菲.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6)
[2]pH、离子强度及电解质种类对纳米氧化锌聚集和溶解的影响[J]. 张瑞昌,章海波,涂晨,骆永明.  环境化学. 2014(11)
[3]Zn2+对藻类生物膜生长生理特性影响研究[J]. 刘翠霞,胡智泉,郭雪白,李婷,邓蕾.  生态环境学报. 2013(05)
[4]微藻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 姜恒,吴斌,阎冰,吴志强,邢永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2(02)
[5]藻类膜对富营养化湖泊水处理效果实验[J]. 魏群,刘明升,蔡元妃.  环境工程. 2011(02)
[6]人工纳米材料对藻类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 张宁,金星龙,李晓,岳俊杰,魏东斌.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0)
[7]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与生物毒性[J]. 林道辉,冀静,田小利,刘妮,杨坤,吴丰昌,王震宇.  科学通报. 2009(23)
[8]不同Cu2+浓度处理对斜生栅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陈雷,郑青松,刘兆普,晋利.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4)
[9]利用水绵(Spirogyra)深度处理生活污水强化除磷及其机制的探讨[J]. 雷国元,马军.  环境科学. 2009(04)
[10]三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水生态毒性[J]. 朱小山,朱琳,田胜艳,郎宇鹏,李燕.  生态学报. 2008(08)

博士论文
[1]水环境中ZnO纳米颗粒对大肠杆菌的毒性及影响因素[D]. 李梅.浙江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莱茵衣藻对纳米氧化铜在水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及去除效能的影响[D]. 郑昊.山东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74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374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a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