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陕西省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12 19:54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水量平衡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与线性回归法,对2000—2014年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动态变化进行科学评估和重要性评价,并以此为方向探讨区域生态红线规划。结果表明:(1)陕西省水源涵养能力南北高,中间低,空间差异显著,单元水源涵养量为0~800.90 mm;近15年水源涵养功能增加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6.71%,总水源涵养量呈"整体上升,局部下降"特征。(2)气候要素与水源涵养量相关性较强,植被类型也影响着水源涵养的空间特性。植被类型中,森林是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主体,其中,水源涵养能力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3)研究区内水源涵养量<200 mm的区域占总面积的65.12%,整体水源涵养生态价值不高;综合划定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77 593.31 km2,占总面积的37.70%,主要分布在秦岭中西部高山区、汉水谷地以南以及延河流域以北,生态系统类型以林地为主。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20,34(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陕西省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分析


2000-2014年陕西省降水量P、蒸散量ET和水源涵养TQ时空特征

水源,陕西省,空间特性,蒸散量


陕西省水源涵养空间特性

水源,陕西省,影响因子


2000—2014年陕西省水源涵养量整体表现出增加趋势(图3c),增加区域分布广泛,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6.71%;减少区域面积占比为13.29%,说明自1990年以来,陕西省实施的一系列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取得成效,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譬如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将一些耕地、荒漠和未利用地等转变为林地或草地;秦巴山区封山育林和天然防护林保护工程对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与修复。陕西省水源涵养量的变化主要是土地覆被和降水的影响,但由于本研究在评估涵养水量时所采用的是固定年份的植被类型,因此水源涵养量的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由图3可知,水源涵养量增加趋势较大区域(>5%)与降雨量变化空间分布较为相似,这说明降水量的增减关系着水源涵养量的变化,位于汉中西南部的嘉陵江流域和大巴山西部地区降水增加趋势最为明显(>15%),与该范围内水源涵养增加趋势一致。此外,在宝鸡市千河流域中上游区域蒸散发增加趋势较大(>5%),与该区域水源涵养减弱趋势一致;而在安康市中东部汉江流域和商洛最东部商南县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蒸散发减少趋势不明显,使得该区域水源涵养减少趋势较为突出。3.3 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土空间规划中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备选区的识别[J]. 李萌,王传胜,张雪飞.  地理研究. 2019(10)
[2]典型气候条件下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特征[J]. 崔景轩,李秀芬,郑海峰,付尧,张斯屿.  生态学报. 2019(09)
[3]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计量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J]. 侯晓臣,孙伟,李建贵,李全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1)
[4]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解析[J]. 周佳雯,高吉喜,高志球,杨伟超.  生态学报. 2018(05)
[5]近15 a秦岭林区水源涵养量变化特征[J]. 卓静,何慧娟,邹继业.  干旱区研究. 2017(03)
[6]秦岭北麓陆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格局[J]. 范亚宁,刘康,陈姗姗,袁家根.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2)
[7]中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龚诗涵,肖洋,郑华,肖燚,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2017(07)
[8]1960-2012年陕西降水变化特征及可能成因分析[J]. 彭艳,王钊,董妍,董自鹏,李星敏,陈闯.  高原气象. 2016(04)
[9]吉林省森林涵养水源经济价值核算[J]. 石小亮,陈珂.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5)
[10]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多尺度内涵、过程及计量方法[J]. 王晓学,沈会涛,李叙勇,景峰.  生态学报. 2013(04)



本文编号:3394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394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f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