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经济集聚的碳强度时空跃迁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05:12
文章将环境变量(碳排放)纳入供给端改进的产出密度模型,对经济集聚和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相关性进行理论剖析,选取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ESTDA)对黄河流域碳排放强度开展空间统计分析,进而利用2000-2017年黄河流域九省样本数据构造动态空间面板分位数模型,并结合分位数回归和碳排放强度时空跃迁嵌套模型,揭示碳排放强度时空跃迁路径下经济集聚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碳排放强度存在较为显著的时空路径依赖性,呈现"集聚"和"分异"并存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存在较高程度的空间稳定性;黄河流域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且稳健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经济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整体上则显著为正;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碳排放强度跃迁状态和驱动模式存在差异,"低分位制约"和"高分位驱动"模式并存,基于经济集聚等驱动的碳强度下降目标的实现路径亦有所不同。文章据此提出,在强化区域碳排放强度动态监测的同时,充分发挥经济集聚对于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既要推动地区间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形成,又要基于区域异质性明晰差异化的低碳减排路径。
【文章来源】:华东经济管理. 2020,34(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图文】:
碳强度时空跃迁及其分位数回归嵌套分析的机制框架
本文基于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得出黄河流域九省碳强度全局莫兰指数为正值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即说明黄河流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存在空间关联性且适合采用空间计量分析。通过LISA集聚图刻画黄河流域碳强度局域分布特征(图2),不难发现,碳排放强度的低值集聚中心较为稳定地处在山东、陕西、河南以及四川等省,而高值集聚中心则波动出现于青海和山西两省,内蒙古和宁夏两区则长期表现为显著的分异特征。整体来看,黄河流域碳强度表现为集聚和分异并存的空间分布特征,而集聚地区则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路径锁定特征。基于Rey(2006)[43]等的时空跃迁理论,选用碳排放强度的空间稳定性指标即空间凝聚度来衡量黄河流域碳强度跃迁状态,其值等于研究时段内某一跃迁类型占跃迁总数的比重。一般而言,空间凝聚值越高,则发生跃迁的阻力越大,意味着碳排放强度的空间路径锁定特征越显著。在本文中,时段t=(2017-2000)×M(9)=153。根据时空跃迁基本类型,可得黄河流域碳排放强度的局域莫兰指数转移概率矩阵,见表3所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集聚如何影响绿色发展效率?——基于时空双固定的SPDM与PTR模型的实证分析[J]. 袁华锡,刘耀彬,封亦代. 中国管理科学. 2019(11)
[2]产业结构、碳权市场与技术创新对各省区碳减排效率的影响[J]. 李志学,李乐颖,陈健. 科技管理研究. 2019(16)
[3]基于STIRPAT模型的黑龙江省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 汤姿,李晓红. 生态经济. 2019(08)
[4]吉林省县域环境污染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J]. 李连刚,张平宇,刘文新,李静,王林峰.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7)
[5]中国城镇化碳排放效应的实证检验[J]. 牛鸿蕾. 统计与决策. 2019(06)
[6]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J]. 邵帅,张可,豆建民. 管理世界. 2019(01)
[7]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时空跃迁[J]. 毕斗斗,赖依聪,王龙杰,孟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8]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演进及城市化进程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 杨浩,张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6)
[9]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 陈诗一,陈登科. 经济研究. 2018(02)
[10]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空间演变的影响[J]. 任小静,屈小娥,张蕾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本文编号:3454645
【文章来源】:华东经济管理. 2020,34(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图文】:
碳强度时空跃迁及其分位数回归嵌套分析的机制框架
本文基于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得出黄河流域九省碳强度全局莫兰指数为正值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即说明黄河流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存在空间关联性且适合采用空间计量分析。通过LISA集聚图刻画黄河流域碳强度局域分布特征(图2),不难发现,碳排放强度的低值集聚中心较为稳定地处在山东、陕西、河南以及四川等省,而高值集聚中心则波动出现于青海和山西两省,内蒙古和宁夏两区则长期表现为显著的分异特征。整体来看,黄河流域碳强度表现为集聚和分异并存的空间分布特征,而集聚地区则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路径锁定特征。基于Rey(2006)[43]等的时空跃迁理论,选用碳排放强度的空间稳定性指标即空间凝聚度来衡量黄河流域碳强度跃迁状态,其值等于研究时段内某一跃迁类型占跃迁总数的比重。一般而言,空间凝聚值越高,则发生跃迁的阻力越大,意味着碳排放强度的空间路径锁定特征越显著。在本文中,时段t=(2017-2000)×M(9)=153。根据时空跃迁基本类型,可得黄河流域碳排放强度的局域莫兰指数转移概率矩阵,见表3所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集聚如何影响绿色发展效率?——基于时空双固定的SPDM与PTR模型的实证分析[J]. 袁华锡,刘耀彬,封亦代. 中国管理科学. 2019(11)
[2]产业结构、碳权市场与技术创新对各省区碳减排效率的影响[J]. 李志学,李乐颖,陈健. 科技管理研究. 2019(16)
[3]基于STIRPAT模型的黑龙江省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 汤姿,李晓红. 生态经济. 2019(08)
[4]吉林省县域环境污染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J]. 李连刚,张平宇,刘文新,李静,王林峰.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7)
[5]中国城镇化碳排放效应的实证检验[J]. 牛鸿蕾. 统计与决策. 2019(06)
[6]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J]. 邵帅,张可,豆建民. 管理世界. 2019(01)
[7]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时空跃迁[J]. 毕斗斗,赖依聪,王龙杰,孟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8]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演进及城市化进程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 杨浩,张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6)
[9]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 陈诗一,陈登科. 经济研究. 2018(02)
[10]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空间演变的影响[J]. 任小静,屈小娥,张蕾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本文编号:3454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454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