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代际责任与伦理困境探析——以我国放射性污染土壤物理修复技术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06 01:53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类核电工业,如今开始直面放射性废物的棘手问题。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要求当代人在使用核能时必须做出对后代承担责任的道德承诺,结合我国放射性污染土壤物理修复治理技术的发展,从核技术应用衍生的放射性污染危害引发的代际责任出发,本文探讨了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的伦理困境,揭示核废物对生态环境的风险会随科学技术发展而攻克,从哲学的高度认知核废物风险无可回避的代际正义问题,从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审视放射性废物治理的伦理责任与技术抉择。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36(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图文】:
放射性污染土壤物理修复去污原理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电对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J]. 张焰,伍浩松. 国外核新闻. 2019(05)
[2]放射性土壤污染评价及修复标准体系建立的探讨[J]. 张麟熹,曾昊,杨周白露,谢冬香,吴闻东,张望. 江西化工. 2019(01)
[3]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概述及评价[J]. 谢广智,骆枫,林力,祝杰,李振臣,陈先林,李文钰. 四川环境. 2018(01)
[4]分配、承认、参与和能力:环境正义的四重维度[J]. 王云霞.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04)
[5]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后放射性土壤修复研究进展[J]. 张琼,王博,王亮,邢丹,张春明,乔亚华.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05)
[6]江西某铀矿尾矿库周边铀污染土壤综合治理策略研究[J]. 黄彤,王攀峰,花榕. 江西化工. 2016(02)
[7]中国铀矿开采提炼史话[J]. 汤志成. 兵器知识. 2015(02)
[8]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铀从哪来?[J]. 施洋. 军工文化. 2014(12)
[9]我国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现状[J]. 王尔奇,张天祝,徐广震,曹健. 铀矿冶. 2013(03)
[10]采用换土法进行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的探讨[J]. 吕本儒,杨湘智.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03)
本文编号:3478928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36(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图文】:
放射性污染土壤物理修复去污原理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电对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J]. 张焰,伍浩松. 国外核新闻. 2019(05)
[2]放射性土壤污染评价及修复标准体系建立的探讨[J]. 张麟熹,曾昊,杨周白露,谢冬香,吴闻东,张望. 江西化工. 2019(01)
[3]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概述及评价[J]. 谢广智,骆枫,林力,祝杰,李振臣,陈先林,李文钰. 四川环境. 2018(01)
[4]分配、承认、参与和能力:环境正义的四重维度[J]. 王云霞.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04)
[5]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后放射性土壤修复研究进展[J]. 张琼,王博,王亮,邢丹,张春明,乔亚华.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05)
[6]江西某铀矿尾矿库周边铀污染土壤综合治理策略研究[J]. 黄彤,王攀峰,花榕. 江西化工. 2016(02)
[7]中国铀矿开采提炼史话[J]. 汤志成. 兵器知识. 2015(02)
[8]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铀从哪来?[J]. 施洋. 军工文化. 2014(12)
[9]我国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现状[J]. 王尔奇,张天祝,徐广震,曹健. 铀矿冶. 2013(03)
[10]采用换土法进行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的探讨[J]. 吕本儒,杨湘智.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03)
本文编号:3478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47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