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系统产汇流规律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17:0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透水区域面积急剧增加,结果导致内涝灾害、径流污染等雨水问题日益加剧。城市道路作为主要汇水面,是内涝和径流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当前国内道路积水形势较为严峻的背景下,传统的处理方案如:增加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修建末端雨水调蓄设施等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故应考虑由末端治理转型为源头治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表明,渗透铺装可有效减少城市路面径流,而生物滞留设置可有效对径流峰值和径流总量进行削减。若两者联合应用,则既可以解决道路积水问题,又可以对下渗雨水进行储蓄利用,为城市良好的水文循环做出贡献。迄今为止,已有研究者分别针对两者的入渗机制、水文控制效果已进行了研究,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单一措施的产汇流分析,而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产汇流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以降雨强度、道路复合坡度及滞留带溢流高度等为变量,针对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带联用的产汇流机制,进行了以下研究:(1)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归纳了透水沥青路面的产流机理、渗流排水机制等内容,并以土壤水动力学为基础,类比分析了生物滞留带的渗流过程。(2)对横坡2%、纵坡5%工况下的普通路面及透水路面联用滞留带前后的水文控...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系统产汇流规律的实验研究


面层水力传导度-时间变化曲线

曲线,降雨强度,曲线,道路面层


图 2-2 稳定降雨强度下入渗曲线[22]Fig.2-2 Infiltration curve under the steady rainfall intensity 2-2 所示,是稳定降雨强度下降雨过程中道路面层入渗情况的分定的降雨强度,d-e 为水力传导度曲线,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传导

渗流模型,面层,恒定流


图 2-3 面层排水渗流模型[22]Fig.2-3 Surface drainage seepage model设面层内流动为恒定流,则上式右端为 0;由于面层中的下渗以垂直则可假设 α=1;H=h+(l-x),B=i(l-x);又根据定义可在 x=0 时,有dhdx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缝隙式透水铺装在镇江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朱晓娟,刘静,吴薇.  中国给水排水. 2017(20)
[2]生物滞留带结构层参数对道路径流滞蓄效应影响[J]. 高建平,潘俊奎,谢义昌.  水科学进展. 2017(05)
[3]道路生物滞留带削减雨水径流的实测效果研究[J]. 黄静岩,李俊奇,宫永伟,王文亮,陆利杰,张毅.  中国给水排水. 2017(11)
[4]深圳光明新区透水沥青道路与滞留带对径流水质水量控制效果研究[J]. 许萍,司帅,张建强,张雅君,郑克白,孙坤鹏.  给水排水. 2015(11)
[5]透水铺装系统在泉州刺桐路景观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 康朝阳.  福建建设科技. 2013(05)
[6]透水沥青路面的储水渗透模型与效能[J]. 蒋玮,沙爱民,肖晶晶,裴建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7]城市道路积水成因及防治措施——以扬州市城区道路为例[J]. 卢佩霞.  交通标准化. 2012(22)
[8]城市绿色道路及雨洪控制利用策略研究[J]. 何卫华,车伍,杨正,李世奇,吕放放.  给水排水. 2012(09)
[9]生物滞留池水文效应的模拟试验研究[J]. 潘国艳,夏军,张翔,王红萍,刘恩民.  水电能源科学. 2012(05)
[10]透水铺装地面降雨产流模型研究[J]. 赵飞,陈建刚,张书函,苏东斌,龚应安.  给水排水. 2010(05)

博士论文
[1]城市化和低影响发展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 孙艳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排水性沥青路面排水性能研究与排水设施的设计[D]. 诸永宁.东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14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514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9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