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条件下生活污水中聚磷菌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9 07:44
为进一步提高生物除磷的应用范围及处理强度从而有效地控制由于污水排放所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同时获得更多聚磷能力突出且抗逆性强的菌株,为其代谢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首先,本研究分别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在实验室运行两组SBR反应器,均以厌氧/好氧/缺氧(anaerobic/aerobic/anoxic,A/O/A)的运行方式启动并运行,进而实现聚磷菌群的富集,此过程中进行各项进出水水质指标的监测。其次,采用专性培养基分别对两组反应器内的聚磷菌株进行分离筛选及鉴定。最后,分别对常温和低温聚磷菌株进行生长聚磷特性的初步探究。具体实验结果如下:首先,结合两组SBR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效能结果分析可得,两组反应器运行过程中COD的去除效果均较好,出水COD浓度稳定在50 mg/L以下,去除率在90%以上。常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NH4+-N和PO43--P两项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都很好,最终出水的NH4+-N和PO43--P浓度都...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BR反应器装置示意图
图 1-2 SBR 反应器实际运行图片Figure1-2 Pictures of SBR ReactorActual Operation常温条件下的 SBR 反应器;右图为低温条件下的 SBR 反应器。用水及种泥来源用的活性污泥取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昌污水处理厂的配水。将原始泥样经曝气、过滤等处理后取等体积的活性内,并加入配水,启动反应器。反应器运行期间 MLSS 保持期排泥。使得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间(Sludge retention time,SRT)为 20 d 左右。人工配水1 mmol/L 的 NaOH 或 HCl 将进水 pH 调至 7.0 左右。表 2-1 反应器进水配方Table 2-1 Influent water quality of the reactor试剂名称 Ⅰ阶段(g/L) Ⅱ阶段(g/L)CH3COONa 0.995 0.995NH4Cl 0.06 0.12KH2PO40.02 0.35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反应器启动运行的前 6 天,出水 COD 浓度波动幅度较大,主要原因进水条件的改变,由复杂的生活污水改为成分较为简单的人工配水,对活性污泥有一定的冲击,该时间内是其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但从反应器几天 COD 的去除效果来看,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原本就有一定的活性所用富集驯化的活性污泥状态良好。反应器在运行的第 7 天到第 25 天浓度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其出水状态一直维持稳定状态,且其出水浓度维持在约 30 mg/L。反应器的 COD 去除率在启动器适应阶段不稳定, %,但活性污泥的适应能力较强,此阶段过后其 COD 去除率一直维持在。说明反应器内的微生物以可以适应人工配水的冲击,逐渐开始消耗进水持自身的生长,达到对微生物驯化富集的目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气制水:实现水资源安全永续的解决方案[J]. 李路阳,吴语溪. 国际融资. 2019(03)
[2]洪泽湖水体富营养化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王霞,刘雷,何跃,范宏翔.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9(02)
[3]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江津清. 智能城市. 2019(01)
[4]SBR工艺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J]. 史向荣.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2)
[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较研究[J]. 姜云芳. 环境与发展. 2018(09)
[6]一株高效聚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基因组分析[J]. 邵闯,袁淑博,陈晓通,唐梦君,倪红.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7]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设计及运行效果[J]. 李璐,潘名宾,靳斌斌,都雪晨. 给水排水. 2018(07)
[8]SBR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运用之研究[J]. 罗中玉. 价值工程. 2018(16)
[9]1株高效除磷菌的筛选及其除磷性能研究[J]. 亢涵,藏春月,李玲,魏婕,牛明芬,徐丽,刘旭东,孙剑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S1)
[10]温度对SBR强化生物除磷工艺除磷性能的影响[J]. 彭党聪,张晓霞,樊香妮,侯艳红. 环境工程学报. 2016(11)
博士论文
[1]反硝化聚磷菌的特性及同步脱氮除磷机理研究[D]. 张倩.武汉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聚磷菌和聚糖菌及其子群的代谢途径研究[D]. 王璐.吉林建筑大学 2018
[2]环境因素对聚磷菌释磷和摄磷的影响及超量聚磷机理研究[D]. 任皓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3]含铬混合污水对SBR系统的慢性毒性影响及其模型化研究[D]. 罗涛.浙江工商大学 2015
[4]高效聚磷菌混合菌群除磷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D]. 邵啸.安徽大学 2014
[5]反硝化除磷菌的生物特性及除磷功能基因的表达研究[D]. 库辉.武汉理工大学 2014
[6]电子受体类型对聚磷污泥除磷效能及菌群结构影响研究[D]. 刘洞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7]反硝化除磷系统中聚磷菌菌群功能与群落分布研究[D]. 李博晓.北京工业大学 2013
[8]列车污水水质调研与运用SBR-MBR工艺处理效果的研究[D]. 厉建苗.天津大学 2012
[9]聚磷菌的筛选及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热高效PAOs[D]. 彭立强.西北大学 2011
[10]基于SBR污水处理工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D]. 卢飞.电子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30231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BR反应器装置示意图
图 1-2 SBR 反应器实际运行图片Figure1-2 Pictures of SBR ReactorActual Operation常温条件下的 SBR 反应器;右图为低温条件下的 SBR 反应器。用水及种泥来源用的活性污泥取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昌污水处理厂的配水。将原始泥样经曝气、过滤等处理后取等体积的活性内,并加入配水,启动反应器。反应器运行期间 MLSS 保持期排泥。使得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间(Sludge retention time,SRT)为 20 d 左右。人工配水1 mmol/L 的 NaOH 或 HCl 将进水 pH 调至 7.0 左右。表 2-1 反应器进水配方Table 2-1 Influent water quality of the reactor试剂名称 Ⅰ阶段(g/L) Ⅱ阶段(g/L)CH3COONa 0.995 0.995NH4Cl 0.06 0.12KH2PO40.02 0.35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反应器启动运行的前 6 天,出水 COD 浓度波动幅度较大,主要原因进水条件的改变,由复杂的生活污水改为成分较为简单的人工配水,对活性污泥有一定的冲击,该时间内是其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但从反应器几天 COD 的去除效果来看,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原本就有一定的活性所用富集驯化的活性污泥状态良好。反应器在运行的第 7 天到第 25 天浓度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其出水状态一直维持稳定状态,且其出水浓度维持在约 30 mg/L。反应器的 COD 去除率在启动器适应阶段不稳定, %,但活性污泥的适应能力较强,此阶段过后其 COD 去除率一直维持在。说明反应器内的微生物以可以适应人工配水的冲击,逐渐开始消耗进水持自身的生长,达到对微生物驯化富集的目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气制水:实现水资源安全永续的解决方案[J]. 李路阳,吴语溪. 国际融资. 2019(03)
[2]洪泽湖水体富营养化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王霞,刘雷,何跃,范宏翔.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9(02)
[3]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江津清. 智能城市. 2019(01)
[4]SBR工艺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J]. 史向荣.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2)
[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较研究[J]. 姜云芳. 环境与发展. 2018(09)
[6]一株高效聚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基因组分析[J]. 邵闯,袁淑博,陈晓通,唐梦君,倪红.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7]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设计及运行效果[J]. 李璐,潘名宾,靳斌斌,都雪晨. 给水排水. 2018(07)
[8]SBR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运用之研究[J]. 罗中玉. 价值工程. 2018(16)
[9]1株高效除磷菌的筛选及其除磷性能研究[J]. 亢涵,藏春月,李玲,魏婕,牛明芬,徐丽,刘旭东,孙剑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S1)
[10]温度对SBR强化生物除磷工艺除磷性能的影响[J]. 彭党聪,张晓霞,樊香妮,侯艳红. 环境工程学报. 2016(11)
博士论文
[1]反硝化聚磷菌的特性及同步脱氮除磷机理研究[D]. 张倩.武汉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聚磷菌和聚糖菌及其子群的代谢途径研究[D]. 王璐.吉林建筑大学 2018
[2]环境因素对聚磷菌释磷和摄磷的影响及超量聚磷机理研究[D]. 任皓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3]含铬混合污水对SBR系统的慢性毒性影响及其模型化研究[D]. 罗涛.浙江工商大学 2015
[4]高效聚磷菌混合菌群除磷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D]. 邵啸.安徽大学 2014
[5]反硝化除磷菌的生物特性及除磷功能基因的表达研究[D]. 库辉.武汉理工大学 2014
[6]电子受体类型对聚磷污泥除磷效能及菌群结构影响研究[D]. 刘洞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7]反硝化除磷系统中聚磷菌菌群功能与群落分布研究[D]. 李博晓.北京工业大学 2013
[8]列车污水水质调研与运用SBR-MBR工艺处理效果的研究[D]. 厉建苗.天津大学 2012
[9]聚磷菌的筛选及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热高效PAOs[D]. 彭立强.西北大学 2011
[10]基于SBR污水处理工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D]. 卢飞.电子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30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53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