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皮革废水的好氧污泥颗粒化及粒径控制
本文关键词:处理皮革废水的好氧污泥颗粒化及粒径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皮革废水是重污染的工业废水之一,目前尚未报道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皮革废水的案例。此外,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过大是影响其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皮革废水中实现好氧污泥的颗粒化,同时控制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采用摇床进行初步试验在皮革废水中成功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出水的COD和氨氮均达到了皮革废水间接排放的标准。通过刺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进行了有效地控制。运行41天后,未加刺的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为1100μm,加刺的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为220μm。在SBR(R1采用普通曝气头,R2采用带刺型曝气头)中处理皮革废水实现了好氧污泥的颗粒化。原水水质和序批式的操作方式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运行到第65天,R1中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为295μm,R2中污泥的平均粒径稳定在195μm。R1和R2的MLSS分别为2400mg/L和2450mg/L;SVI分别为45mL/g和50mL/g。两个反应器的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9%和55%左右,出水都达到了皮革废水间接排放的标准。带刺型曝气头在曝气的同时不断地切割颗粒污泥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颗粒污泥的粒径,并且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基本没有影响,但延迟了颗粒化的时间。采用高通量宏基因组对接种污泥、R1和R2中好氧颗粒污泥进行分析表明,好氧颗粒污泥与接种污泥的菌种有较大的区别,而采用带刺型曝气头控制颗粒污泥粒径的方法对菌种成分没有太大影响。与接种污泥相比,好氧颗粒污泥群落丰富度变低,变形菌门有大量地增加。
【关键词】:皮革废水 摇床 SBR 好氧颗粒污泥 粒径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9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6
- 1.1 引言10-11
- 1.2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11-19
- 1.2.1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11-14
- 1.2.2 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14-16
- 1.2.3 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16-18
- 1.2.4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18
- 1.2.5 好氧颗粒污泥的工程化应用18-19
- 1.3 本研究的提出19-26
- 1.3.1 海宁某皮革废水处理厂简介19-21
- 1.3.2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1-23
- 1.3.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23-24
- 1.3.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24-26
- 第2章 处理皮革废水的好氧污泥颗粒化及粒径控制初步试验26-32
-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26-27
- 2.1.1 试验方案26
- 2.1.2 接种污泥及进水26-27
- 2.1.3 分析项目及方法27
- 2.2 摇床初步试验结果27-31
- 2.2.1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和特性变化27-29
- 2.2.2 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分析29-30
- 2.2.3 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30-31
- 2.3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皮革废水在SBR系统中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粒径控制32-50
-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32-34
- 3.1.1 试验方案32-34
- 3.1.2 接种污泥及进水34
- 3.1.3 分析项目及方法34
- 3.2 SBR试验结果34-45
- 3.2.1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与形态变化34-36
- 3.2.2 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中MLSS和SVI的变化36-37
- 3.2.3 好氧颗粒污泥粒径分析37-38
- 3.2.4 好氧颗粒污泥的微观结构分析38-40
- 3.2.5 处理效果分析40-44
- 3.2.6 SBR进水及好氧颗粒污泥元素组成分析44-45
- 3.3 皮革废水中好氧污泥实现颗粒化的原因分析45-47
- 3.3.1 进水水质45-47
- 3.3.2 SBR的操作模式47
- 3.4 本章小结47-50
- 第4章 运用高通量宏基因组分析SBR中的微生物群落50-62
- 4.1 污泥样品准备50
- 4.2 样品的预处理50
- 4.3 样品提取DNA50-51
- 4.4 PCR扩增51-53
- 4.5 定量混合53
- 4.6 分析流程及方法说明53-56
- 4.7 结果与讨论56-60
- 4.7.1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56-57
- 4.7.2 群落结构分析57-60
- 4.8 本章小结60-62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62-64
- 5.1 结论62-63
- 5.2 建议63-64
- 参考文献64-72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72
-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72-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灵峰;何卫卫;张杰;;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5期
2 王品;;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实际污水的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年05期
3 桂永馨;姚嘉;;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2年06期
4 王瑛;孟爱;张瀚月;张磊;;反应器类型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与运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5 蓝惠霞,陈中豪,陈元彩;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和性能的因素分析[J];环境保护;2004年05期
6 崔成武,纪树兰,任海燕,吴之丽;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10期
7 王海磊,魏丽莉,李宗义;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形成机理及相关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年07期
8 王芳;杨凤林;张兴文;张捍民;刘毅慧;周军;;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9 李玉瑛;李冰;郑西来;;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现状[J];工业水处理;2006年01期
10 王艳静;李亚新;;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张颖;郝延强;;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志平;刘莉莉;蔡伟民;;不同底物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3 蔡伟民;;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系统[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丽丽;黄玉峰;方亮;蔡伟民;;铈离子在好氧颗粒污泥上吸附行为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晓云;王琳;林跃枚;谭金山;范瑞青;;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糖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岳钦艳;张栋华;王曙光;李久义;高宝玉;;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因素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朱亮;徐向阳;罗伟国;田志娟;张妮妮;;高效降解苯胺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动力学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玉兰;于水利;汪皓东;;好氧颗粒污泥/膜工艺同步脱氮除有机物特性研究[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姚婧婧;李慧;李彦鹏;;SBR反应器内好氧颗粒污泥的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C];2013年
10 高景峰;陈冉妮;苏凯;张倩;;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的常温启动和低温维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霞;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理含PPCPs污水的效能及微生物群落演替[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龙焙;SBR及连续流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倪丙杰;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作用机制及数学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林跃梅;好氧颗粒污泥中细菌藻酸盐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王玉兰;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玉兰;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马登月;好氧颗粒污泥对两种典型染料处理作用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阮文权;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9 周军;两种类型反应器内好氧颗粒污泥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蓝惠霞;微好氧颗粒污泥同时好氧—厌氧降解废水中五氯酚(PCP)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理;基于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启动与稳定运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王少芳;好氧颗粒污泥中试设备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王亚利;聚合氯化铝投加时间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胞外聚合物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单信超;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
5 赵航;内置筛网型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性能强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胡淼;好氧颗粒污泥去除典型雌激素的过程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李星;聚合氯化铝投加时期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苑芳惠;纳米硒的制备、表征、应用及其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年
9 薛晓东;好氧颗粒污泥诱导培养及反应器运行特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4年
10 吴施婧;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吡啶的降解及同步脱氮[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处理皮革废水的好氧污泥颗粒化及粒径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53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