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用于水体和土壤/沉积物中无机砷和溶解态活性磷的原位测定
发布时间:2022-01-10 20:46
环境中的砷和磷有不同的形态,其毒性和生物有效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三价砷的毒性远大于五价砷,而溶解态活性磷则是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因此,不同形态砷和磷的准确测定对其环境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主动采样在样品保存、运输和前处理等过程易造成污染物形态发生变化,使测定结果偏离其在环境中的真实水平。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原位监测技术用于不同形态砷和磷的测定。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是一种原位的、非破坏性的被动采样新技术,具有检出限低、操作简单,能够获得时间加权浓度等优点。本论文建立了基于新型结合相的DGT技术测定无机砷和溶解态活性磷的方法,并将其用于土壤中磷的解吸行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建立了CeO2/ZrO2-DGT技术测定水体和沉积物中As(Ⅲ)和As(Ⅴ)的新方法。CeO2/ZrO2结合相能有效富集水体中的As(Ⅲ)和As(Ⅴ),吸附性能优于单独的CeO2和ZrO2结合相。CeO2/ZrO2-...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环境中砷污染
1.1.1 环境中砷的来源
1.1.2 环境中砷存在形态
1.1.3 环境中无机砷的危害
1.1.4 不同形态砷的分析技术
1.2 磷在环境中存在形态及迁移行为
1.2.1 环境中磷的来源
1.2.2 环境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分析方法
1.2.3 土壤中磷的解吸行为
1.3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1.3.1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的原理
1.3.2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装置的构成
1.3.3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1.3.4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用于土壤界面动力学过程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4.3 技术路线
2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用于水体及沉积物中无机砷的原位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内容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
2.2.3 扩散相与结合相的制备
2.2.4 结合相吸附容量的测定
2.2.5 洗脱效率的测定
2.2.6 扩散系数的测定
2.2.7 pH和离子强度对采样性能的影响
2.2.8 有效吸附容量
2.2.9 采样时间与吸附量关系
2.2.10 方法检出限
2.2.11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的现场采样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s(Ⅲ)的标准曲线
2.3.2 As(Ⅴ)的还原效率
2.3.3 结合相的吸附容量
2.3.4 As(Ⅲ)和As(Ⅴ)扩散系数
2.3.5 洗脱效率
2.3.6 pH值和离子强度
2.3.7 有效吸附容量
2.3.8 富集质量-时间关系
2.3.9 方法检出限
2.3.10 实际样品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用于土壤中溶解态活性磷的原位测定及解吸行为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内容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土样的采集
3.2.3 土样理化性质的测定
3.2.4 不同形态磷的连续提取
3.2.5 土壤和土壤-沼渣的处理
3.2.6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与DIFS模型的基本原理
3.2.7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的装置
3.2.8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用于土样中溶解态活性磷的测定
3.2.9 孔隙水中溶解态活性磷的测定
3.2.10 溶解态活性磷的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用于土样中溶解态活性磷的测定
3.3.2 土壤-沼渣中磷的形态
3.3.3 孔隙水中溶解态活性磷的浓度
3.3.4 土壤和土壤-沼渣中溶解态活性磷累积质量-时间
3.3.5 磷的迁移行为
3.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砷污染研究综述[J]. 罗婷,孙健雄,夏科. 环境与发展. 2017(08)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及生物可利用性分析[J]. 沈雪莲,周振,任伟超,蒋玲燕,魏海娟,李云辉,胡大龙,乔卫敏.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3)
[3]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的理论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I:工作原理、特性与在土壤中的应用[J]. 罗军,王晓蓉,张昊,William Davison.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02)
[4]砷的代谢及其毒性机制的相关性研究[J]. 徐智,黄可龙. 中国药业. 2009(12)
[5]土壤中砷的形态转化及其分析方法[J]. 和秋红,曾希柏.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2)
[6]利用DGT高分辨率研究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和释放通量[J]. 范英宏,林春野,何孟常,周豫湘,杨志峰. 环境科学. 2007(12)
[7]联用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 杨红丽,王镨,朱四喜,应启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8]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研究[J]. 赵海洋,王国平,刘景双,张桂珍. 生态环境. 2006(05)
[9]饮用水砷污染治理研究进展[J]. 苑宝玲,李坤林,邢核,吴惠璇. 环境保护科学. 2006(01)
[10]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耕层磷的吸持特性影响的研究[J]. 陈波浪,盛建东,文启凯,王翠红,王伯仁.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5(01)
硕士论文
[1]水稻土对有机、无机磷吸附—解吸的研究[D]. 贾学萍.南京林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81391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环境中砷污染
1.1.1 环境中砷的来源
1.1.2 环境中砷存在形态
1.1.3 环境中无机砷的危害
1.1.4 不同形态砷的分析技术
1.2 磷在环境中存在形态及迁移行为
1.2.1 环境中磷的来源
1.2.2 环境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分析方法
1.2.3 土壤中磷的解吸行为
1.3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1.3.1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的原理
1.3.2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装置的构成
1.3.3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1.3.4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用于土壤界面动力学过程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4.3 技术路线
2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用于水体及沉积物中无机砷的原位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内容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
2.2.3 扩散相与结合相的制备
2.2.4 结合相吸附容量的测定
2.2.5 洗脱效率的测定
2.2.6 扩散系数的测定
2.2.7 pH和离子强度对采样性能的影响
2.2.8 有效吸附容量
2.2.9 采样时间与吸附量关系
2.2.10 方法检出限
2.2.11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的现场采样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s(Ⅲ)的标准曲线
2.3.2 As(Ⅴ)的还原效率
2.3.3 结合相的吸附容量
2.3.4 As(Ⅲ)和As(Ⅴ)扩散系数
2.3.5 洗脱效率
2.3.6 pH值和离子强度
2.3.7 有效吸附容量
2.3.8 富集质量-时间关系
2.3.9 方法检出限
2.3.10 实际样品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用于土壤中溶解态活性磷的原位测定及解吸行为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内容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土样的采集
3.2.3 土样理化性质的测定
3.2.4 不同形态磷的连续提取
3.2.5 土壤和土壤-沼渣的处理
3.2.6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与DIFS模型的基本原理
3.2.7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的装置
3.2.8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用于土样中溶解态活性磷的测定
3.2.9 孔隙水中溶解态活性磷的测定
3.2.10 溶解态活性磷的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用于土样中溶解态活性磷的测定
3.3.2 土壤-沼渣中磷的形态
3.3.3 孔隙水中溶解态活性磷的浓度
3.3.4 土壤和土壤-沼渣中溶解态活性磷累积质量-时间
3.3.5 磷的迁移行为
3.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砷污染研究综述[J]. 罗婷,孙健雄,夏科. 环境与发展. 2017(08)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及生物可利用性分析[J]. 沈雪莲,周振,任伟超,蒋玲燕,魏海娟,李云辉,胡大龙,乔卫敏.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3)
[3]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的理论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I:工作原理、特性与在土壤中的应用[J]. 罗军,王晓蓉,张昊,William Davison.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02)
[4]砷的代谢及其毒性机制的相关性研究[J]. 徐智,黄可龙. 中国药业. 2009(12)
[5]土壤中砷的形态转化及其分析方法[J]. 和秋红,曾希柏.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2)
[6]利用DGT高分辨率研究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和释放通量[J]. 范英宏,林春野,何孟常,周豫湘,杨志峰. 环境科学. 2007(12)
[7]联用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 杨红丽,王镨,朱四喜,应启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8]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研究[J]. 赵海洋,王国平,刘景双,张桂珍. 生态环境. 2006(05)
[9]饮用水砷污染治理研究进展[J]. 苑宝玲,李坤林,邢核,吴惠璇. 环境保护科学. 2006(01)
[10]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耕层磷的吸持特性影响的研究[J]. 陈波浪,盛建东,文启凯,王翠红,王伯仁.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5(01)
硕士论文
[1]水稻土对有机、无机磷吸附—解吸的研究[D]. 贾学萍.南京林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81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58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