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嗜盐杆菌对中肋骨条藻溶藻作用的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2 17:16
有害藻华是一种全球性的生态灾害,其生物防治一直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大量的海洋溶藻细菌被分离鉴定,在溶藻作用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目前我们对其中的溶藻作用机理仍知之甚少。前期研究中,本实验室从深圳大鹏湾藻华爆发海域分离到了一株嗜盐杆菌菌株HSQAY1,并发现该菌株的上清液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有强烈的溶藻作用,但目前对其中的溶藻作用机理了解较少。本论文以S.costatum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生理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了溶藻作用下S.costatum在细胞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水平的变化。同时分析了溶藻作用前后S.costatum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情况,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了筛选和功能分析,确定了受溶藻作用影响的蛋白质及生物学过程,全面探讨了嗜盐杆菌HSQAY1对S.costatum的溶藻作用机理。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测量了S.costatum在溶藻作用下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嗜盐杆菌HSQAY1上清液对S.costatum的溶藻作用发生在处理12 h之后。溶藻作用下,S.costatum细胞链...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30图 3-1 蛋白质鉴定及定量概况(a: 所有鉴定肽段的长度分布;b: 所有鉴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Fig. 3-1 Overview of the protein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on(a: Length distribution ofidentified peptides; b: Distribution of proteins identified among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3.2.2 蛋白质功能分析蛋白质功能注释采用了 NCBInr(NCBI non-redundant protein database)以及KEGG 数据库。注释结果表明,以图谱数量作为蛋白质丰度标准,在 S. costatum中,丰度最高的蛋白质主要是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质,例如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乙酰辅酶 A 羧化酶及光系统 II CP47 叶绿素脱辅基蛋白等。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arbohydrate metabolic process、pyruvate metabolic process 和 glycolytic生物过程,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 activity、aldehyde-lyase ac reductase activity 等分子功能,external encapsulating structure、cell elle envelope lumen 等细胞组分发生了显著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拟南芥E3泛素连接酶AtARRE与ABI5相互作用分析[J]. 李褚喆,王博雅,李颖,李旭锋,刘志斌.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2]改性粘土与抑藻菌耦合法抑制锥状斯氏藻研究[J]. 王艳,吴凡,张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3]高效铜绿微囊藻溶藻菌WJ6的分离鉴定及溶藻特性[J]. 洪桂云,马少雄,王佳,张瑾. 中国环境科学. 2018(11)
[4]芽孢杆菌产溶藻活性物质的环境稳定性研究[J]. 司晓光,张晓青,郝建安,杜瑾,张爱君,曹军瑞. 生物技术通讯. 2018(04)
[5]一株溶藻细菌的筛选及鉴定[J]. 张洪铭,普连仙,张胜花. 环境科学导刊. 2018(02)
[6]溶藻菌Halomona Sp.DH-e无菌滤液对东海原甲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急性毒性检验[J]. 吴培枫,韩光耀,谢丽玲,黄锦源,唐开铭,卢金桓. 海洋环境科学. 2018(02)
[7]溶藻细菌应用于生物杀藻剂的研究进展[J]. 宁华,王琼瑶,程祖强. 净水技术. 2017(09)
[8]溶藻细菌DH-e代谢产物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J]. 韩光耀,谢丽玲,毕潇,吴培枫,周亮,朱炎坤.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7(02)
[9]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筛选与分子鉴定[J]. 朱晓漫,罗玉双,李娜,邹万生,熊鹏,潘慧,李红丽.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10]昆虫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路研究进展[J]. 任小双,张兰,张燕宁,毛连刚,蒋红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17(03)
博士论文
[1]溶藻菌分离鉴定、溶藻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D]. 孔赟.浙江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海洋溶藻弧菌的培养优化及溶藻粉剂胶囊球工艺研究[D]. 刘燕.深圳大学 2017
[2]铜绿微囊藻溶藻菌的分离鉴定、溶藻特性及溶藻机制研究[D]. 轩换玲.西南大学 2017
[3]海洋溶藻细菌诱导球形棕囊藻程序性死亡研究[D]. 谭烁.暨南大学 2016
[4]深圳大梅沙赤潮衰退期细菌群落动态及溶藻菌D84-1溶藻特性研究[D]. 蒋君君.深圳大学 2016
[5]菌株Y4胞外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氧化损伤和光合抑制[D]. 胡晓丽.暨南大学 2015
[6]来源于中国东海的溶藻细菌Bacillus sp.LP-10的溶藻特性及溶藻机制研究[D]. 管成伟.厦门大学 2014
[7]海洋溶藻弧菌BS02及其活性物质作用机理的研究[D]. 李东.华侨大学 2013
[8]浅水水体浮游藻类光合活性研究[D]. 韩丽丽.华中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85160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30图 3-1 蛋白质鉴定及定量概况(a: 所有鉴定肽段的长度分布;b: 所有鉴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Fig. 3-1 Overview of the protein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on(a: Length distribution ofidentified peptides; b: Distribution of proteins identified among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3.2.2 蛋白质功能分析蛋白质功能注释采用了 NCBInr(NCBI non-redundant protein database)以及KEGG 数据库。注释结果表明,以图谱数量作为蛋白质丰度标准,在 S. costatum中,丰度最高的蛋白质主要是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质,例如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乙酰辅酶 A 羧化酶及光系统 II CP47 叶绿素脱辅基蛋白等。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arbohydrate metabolic process、pyruvate metabolic process 和 glycolytic生物过程,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 activity、aldehyde-lyase ac reductase activity 等分子功能,external encapsulating structure、cell elle envelope lumen 等细胞组分发生了显著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拟南芥E3泛素连接酶AtARRE与ABI5相互作用分析[J]. 李褚喆,王博雅,李颖,李旭锋,刘志斌.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2]改性粘土与抑藻菌耦合法抑制锥状斯氏藻研究[J]. 王艳,吴凡,张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3]高效铜绿微囊藻溶藻菌WJ6的分离鉴定及溶藻特性[J]. 洪桂云,马少雄,王佳,张瑾. 中国环境科学. 2018(11)
[4]芽孢杆菌产溶藻活性物质的环境稳定性研究[J]. 司晓光,张晓青,郝建安,杜瑾,张爱君,曹军瑞. 生物技术通讯. 2018(04)
[5]一株溶藻细菌的筛选及鉴定[J]. 张洪铭,普连仙,张胜花. 环境科学导刊. 2018(02)
[6]溶藻菌Halomona Sp.DH-e无菌滤液对东海原甲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急性毒性检验[J]. 吴培枫,韩光耀,谢丽玲,黄锦源,唐开铭,卢金桓. 海洋环境科学. 2018(02)
[7]溶藻细菌应用于生物杀藻剂的研究进展[J]. 宁华,王琼瑶,程祖强. 净水技术. 2017(09)
[8]溶藻细菌DH-e代谢产物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J]. 韩光耀,谢丽玲,毕潇,吴培枫,周亮,朱炎坤.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7(02)
[9]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筛选与分子鉴定[J]. 朱晓漫,罗玉双,李娜,邹万生,熊鹏,潘慧,李红丽.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10]昆虫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路研究进展[J]. 任小双,张兰,张燕宁,毛连刚,蒋红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17(03)
博士论文
[1]溶藻菌分离鉴定、溶藻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D]. 孔赟.浙江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海洋溶藻弧菌的培养优化及溶藻粉剂胶囊球工艺研究[D]. 刘燕.深圳大学 2017
[2]铜绿微囊藻溶藻菌的分离鉴定、溶藻特性及溶藻机制研究[D]. 轩换玲.西南大学 2017
[3]海洋溶藻细菌诱导球形棕囊藻程序性死亡研究[D]. 谭烁.暨南大学 2016
[4]深圳大梅沙赤潮衰退期细菌群落动态及溶藻菌D84-1溶藻特性研究[D]. 蒋君君.深圳大学 2016
[5]菌株Y4胞外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氧化损伤和光合抑制[D]. 胡晓丽.暨南大学 2015
[6]来源于中国东海的溶藻细菌Bacillus sp.LP-10的溶藻特性及溶藻机制研究[D]. 管成伟.厦门大学 2014
[7]海洋溶藻弧菌BS02及其活性物质作用机理的研究[D]. 李东.华侨大学 2013
[8]浅水水体浮游藻类光合活性研究[D]. 韩丽丽.华中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85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58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