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机制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的法律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市场机制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的法律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呈现“爆炸式”的急速增长,由于电子废弃物具有双面性,回收得当就能在“垃圾围城”中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呈现出数量庞大与渠道混乱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市场失灵”与“政府失位”两方面造成的。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我国的回收业已沿着市场化的轨迹进行着。尽管电子废弃物的回收被纳入市场机制的设计,但仍然暴露出诸多立法缺陷与不足。将国外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先进立法经验与我国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我国应当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以差异为导向,形成多方参与的回收体系;以市场为驱动,采用经济刺激的回收手段,从而确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政府监管模式。本文的主要结构脉络如下:绪论,是本文的研究起点与背景,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本章阐述该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等问题。第二部分,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现状探析。通过对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现状的调查分析,并借助所搜集到的相关数据与材料,指出电子废弃物数量庞大且渠道混乱是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遭遇的现实困境。从问题出发寻找原因,即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位”两个方面剖析导致该困境的原因。原因决定了对策,找准原因是探究电子废弃物回收法律对策的重要基础。第三部分,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的法律分析。该部分是重点,介绍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领域的制度建设,并于立法的层面对此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现有电子废弃物回收立法中暴露出以下问题:第一,立法层次低,侧重于处理;第二,责任体系不完整;第三,行政色彩较浓;第四,利益刺激不够;第五,配套措施不完善。第四部分,电子废弃物回收立法的国外借鉴。介绍国外电子废弃物回收立法与实践的先进经验。本章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多主体责任分担机制与市场化手段运用制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通过对国外经验的借鉴,我国要完善延伸生产者责任,着重提出应当形成多方参与的回收体系,采用经济刺激的回收手段,从而确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政府监管模式。第五部分,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的法律对策。该章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提出了基于市场机制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法律对策的具体设想。在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制度缺陷之下,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的法律对策:完善政府监管的多方参与机制;采用市场经济的利益刺激手段;并完善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其他相关制度作为配套。结语,是本文的结尾部分,从整体上对该文的写作进行了一个梳理。
【关键词】:电子废弃物回收 市场机制 多方负责 政府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3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2
- 1.1.1 研究目的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方法12
- 1.3 创新之处12-13
- 2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之现状探析13-21
- 2.1 直击现状——我国电子废弃物数量庞大且回收无序13-16
- 2.1.1 数量庞大:增大回收压力13-14
- 2.1.2 渠道混乱:加剧回收无序14-16
- 2.2 究问原因——电子废弃物回收 “市场失灵”与 “政府失位”16-21
- 2.2.1 “市场失灵”对相关主体激励不足17-19
- 2.2.2 “政府失位”对回收市场规范不够19-21
- 3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之法律分析21-26
- 3.1 制度建设21-23
- 3.1.1 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立法的出台22
- 3.1.2 废弃产品处理基金制度的施行22
- 3.1.3 废弃产品处理资质认证的完善22-23
- 3.1.4 旧电子产品有序化流通的管理23
- 3.2 立法检视23-26
- 3.2.1 立法层次低,侧重于处理23
- 3.2.2 责任体系不完整23-24
- 3.2.3 行政色彩较浓24
- 3.2.4 利益刺激不够24-25
- 3.2.5 配套措施不完善25-26
- 4 电子废弃物回收立法之国外借鉴26-34
- 4.1 国外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立法实践26-29
- 4.1.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26-27
- 4.1.2 多主体责任分担制27
- 4.1.3 经济化手段运用制27-29
- 4.2 国外电子废弃物回收之立法启示29-34
- 4.2.1 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30
- 4.2.2 形成多方参与的回收体系——以差异为导向30-32
- 4.2.3 采用经济刺激的回收手段——以市场为驱动32-33
- 4.2.4 确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政府监管模式33-34
- 5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之法律对策34-43
- 5.1 规制:完善政府监管的多方参与机制34-38
- 5.1.1 回收任务、效果挂钩生产、销售指标34-36
- 5.1.2 发挥小商贩的媒介作用36-37
- 5.1.3 设置回收企业准入门槛37-38
- 5.1.4 引导消费者的参与行为38
- 5.2 激励:采用市场经济的利益刺激手段38-41
- 5.2.1 “购买付费”模式38-39
- 5.2.2 环境押金39
- 5.2.3 税收优惠39-40
- 5.2.4 经济补贴40
- 5.2.5 “自愿协议”40-41
- 5.2.6 价格刺激41
- 5.3 配套:完善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相关制度41-43
- 5.3.1 风险等级制度41
- 5.3.2 分类回收制度41-42
- 5.3.3 包装标识制度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个人简介47-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福连;瑞典的废弃物回收利用[J];中国环保产业;2004年09期
2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分会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业工作大会暨《中再协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分会携百家企业共同呼吁规范回收、环保拆解、守法经营、共创绿色家园倡议书》发布·签名活动[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年06期
3 潘春华;;农资废弃物回收值得提倡[J];致富天地;2013年06期
4 崔积tz ,郭萌;关于建立城市木材废弃物回收利用通道的思考[J];人造板通讯;2005年11期
5 朱冰;;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部委联动是关键[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年07期
6 本刊编辑部;;我国将建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试验基地[J];中国环保产业;2006年06期
7 马健媛;;澳大利亚废弃物回收责任引起的争议[J];中国包装工业;2006年09期
8 王树谷;杨建潇;;“电子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制度建设”论坛在京举行[J];资源再生;2007年08期
9 ;瑞典的废弃物回收机制[J];资源再生;2008年06期
10 化巩;;日本实行包装废弃物回收奖励制度[J];包装工程;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邓京兰;祝颖丹;王继辉;邱桂杰;;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与利用的回顾与展望[A];第十四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舒适;朱云芳;;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现状及其防治措施[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3 龚英;;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因素探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尤华;徐波;;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产业化的问题和对策[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王红梅;于云江;刘茜;;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孟婵娟;;论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阶段义务分配的必要性[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讯;美国:加大包装废弃物回收力度[N];中国包装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陈婉婉;教科书循环使用 废弃物回收助学[N];安徽日报;2014年
3 何岸邋徐文彬;天门试点农药废弃物回收[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顾佳;上海将建电子废弃物回收三级网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5 通讯员 杨万宁 李杰安 记者 刘兴华;世界首条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及再利用生产线冀州开工[N];河北经济日报;2013年
6 晓芳;我国将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业试验基地[N];国际商报;2006年
7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陈阳;电子废弃物回收“任重道远”[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8 铁铮;人大附中学生呼吁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制度[N];科技日报;2006年
9 首席记者吴剑;我省首批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在丰城开业[N];宜春日报;2010年
10 朱冰;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部委联动是关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市场机制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的法律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5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