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芬顿耦合MBR共处理制药园区尾水和生活污水

发布时间:2022-01-22 07:08
  本文以东北某制药园区的尾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水质的基础上,开展了混凝-芬顿组合的强化预处理工艺和MBR共处理制药园区尾水和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针对制药园区尾水浊度大、SS浓度高的特点,直接进行芬顿氧化会影响反应效率,因此首先采用混凝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等物质。本文对比了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铝铁(PAFC)三种混凝剂对制药园区尾水中TOC、COD、NH4+-N和UV254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PFS的处理效果最佳,结合中心响应面设计(CCD),结果表明:当PFS投加量500mg/L,pH值为7时,TOC去除率最高,为25.6%。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分析混凝过程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将尾水DOM解析为4类荧光组分,组分C1和组分C2属于UVA类腐殖质、组分C3属于UVC类腐殖质、组分C4属于类色氨酸类物质,其中组分C4难以去除。研究混凝出水的分子量分布发现,混凝能够有效去除部分分子量大于10kDa的有机物。芬顿氧化处...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芬顿耦合MBR共处理制药园区尾水和生活污水


超滤杯

装置图,混凝试验,装置图


第 2 章 材料与方法.2 混凝预处理制药园区尾水因水样中存在大量悬浮类物质和凝胶类有机物,采用混凝作为预处理手能提高后续高级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还能降低药剂的投加量,降低处混凝试验操作在室温条件(20±2℃)下进行,装置为 ZR4-6 六联混凝试,如图 2-2 所示。分别取 1L 水样置于体积为 1.4L 的圆柱形有机玻璃用 1M 的 HCl 和 NaOH 调节溶液初始 pH 值,六联混凝试验搅拌仪的程快速搅拌 2min,搅拌速度 250rpm,慢速搅拌 10min、搅拌速度 60rpm束后静置 1h 取上清液,取其上清液,测定其对 TOC、CODCr、NH4+-254的处理效果。

芬顿,三维荧光光谱


第 2 章 材料与方法投加量、反应初始 pH 值、反应时间对制UV254处理效果的影响,再通过中心响应面,其次通过扫描三维荧光光谱确定制药园应前后的三维荧光光谱图进行分析,确定效率。在圆柱形玻璃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器有效径 3.3 cm,反应装置简图如图 2-3 所示。步骤如下:在室温条件下(20±2℃),准应器中,用 1M 的 HCl 溶液调节初始 pH,常熟华力旺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加一定 30%)溶液,混合并记为反应开始时刻, 的 NaOH 溶液调节 pH 至 10 以终止反应 后取其上清液,经 0.45μm 的醋酸纤维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生素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探讨[J]. 栾一睿.  环境与发展. 2018(01)
[2]UASB-O/A/O组合工艺对规模化养猪场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研究[J]. 夏宏生,陈师楚.  环境工程. 2018(01)
[3]气浮+UASB+A/0+芬顿工艺处理中药制药废水[J]. 孙杰,王顺,陈宇.  中国给水排水. 2017(24)
[4]UASB-A/O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同步除有机物脱氮长期稳定性试验研究[J]. 孙洪伟,彭永臻,王淑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8(01)
[5]活性炭-膨胀石墨吸附处理制药废水及其微波再生[J]. 刘蓓,祁佩时,孙彦龙,郑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8(08)
[6]利用ABR-SBR组合反应器处理合成制药废水的研究[J]. 张政,梁康,韩慧慧,宋培源,阎光绪.  山东化工. 2017(07)
[7]响应面法优化PAC与CPAM复配处理模拟废水[J]. 马江雅,施军,杨志程,付雪,付坤,孙永军,张源林.  过程工程学报. 2017(01)
[8]响应曲面法优化强化混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水[J]. 狄军贞,赵微,朱志涛,安文博,任亚东.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1)
[9]接触氧化-水解酸化-缺氧-MBR处理煤制气废水[J]. 赵国萍,陈林华,汤洁,韩东浩,郑炜,陈吕军,李荧.  环境工程学报. 2016(10)
[10]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J]. 孙萍萍,隋欣.  当代化工. 2015(11)

博士论文
[1]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光学特性与河口CDOM光化学反应研究[D]. 程远月.厦门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改良A2/O-臭氧对制药尾水与生活污水共处理研究[D]. 王培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2]腈纶厂丙烯腈生化尾水高级氧化处理技术[D]. 杨大壮.辽宁大学 2016
[3]聚合硫酸铁(PFS)混凝腐殖酸(HA)的过程及机理研究[D]. 李辉.北京林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01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601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7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