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O 2 /CO 2 条件下煤粉火焰传播特性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9 17:31
目前,由于CO2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世界各国正在寻找一种经济环保的方式来进行CO2的减排,燃煤电站作为CO2排放的重要来源,其技术方面的升级需求已经迫在眉睫。为此,国际上提出了增压富氧燃烧技术,在加压条件下,采用氧气与循环烟气的混合气作为氧化剂,与煤粉燃烧形成高浓度的CO2和水,在实现CO2的高效低成本捕集的同时,又能获得较高的发电效率。研究煤粉浓度、粒径、O2/CO2气氛混合比以及燃烧初始压力等因素对煤粉云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是研究煤粉增压富氧燃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压富氧燃烧发电系统理论基础的关键一环。本文基于自行改造的20 L球形定容燃烧弹实验台装置,以神华烟煤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常压条件下煤粉云浓度、粒径、O2/CO2气氛混合比以及燃烧初始压力等因素对煤粉云火焰传播过程中压力变化以及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浓度以及O2/CO2...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富氧燃烧技术系统示意图
图 1-2 增压富氧燃烧技术系统示意图[14]于反应条件和气氛的不同,增压富氧燃烧系统中煤粉的燃烧方式与系统的燃烧方式有很大不同。增压富氧燃烧采用循环烟气和纯氧混具有高温,高压,高氧气浓度等特点。因此,深刻认识煤粉在不同下,不同 O2/CO2气氛比下的火焰传播特性和燃烧特性,有利于合理
煤粉云火焰着火的过程为:采用激光点火方式将煤粉云的中心部分的煤率先点燃,使其周围挥发分开始析出并产生燃烧现象,随后火焰逐渐向四周传,不断点燃周围新的煤粉颗粒形成球形火焰。随时间的变化,煤粉云的火焰体逐渐变大,煤粉火焰半径增加,呈现出完整的煤粉云火焰传播过程。然而,在烧速度较快的湍流火焰中,煤粉尚未热解就发生着火,这种在高温条件下,煤颗粒表面的固体颗粒直接与气相氧化剂接触而发生的着火现象称为异相着火。oward 和 Essenhigh[20]在研究煤粉着火过程机理时发现,当煤粉颗粒的升温速率于 104℃/s 时,煤粉颗粒与周围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速率高于煤粉自身挥发分析出速率,从而发生异相着火。此时,着火后的煤粉热解速率对煤粉云火焰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5年世界能源供需解读——基于《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J]. 代晓东,王潇潇,毕晓光,杨景斌,印树明,梁月. 天然气与石油. 2017(01)
[2]2030年后世界能源将走向何方?——全球主要能源展望报告分析[J]. 曹斌,李文涛,杜国敏,吴浩筠. 国际石油经济. 2016(11)
[3]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6》[J]. 本刊讯. 电力与能源. 2016(05)
[4]O2/CO2气氛下煤粉粒径分布对火焰传播的影响[J]. 武层层,顾明言,李红,缪琦,孙文斌,楚化强.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5]煤在增压流化床O2/CO2气氛下的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英文)[J]. 段元强,段伦博,胡海华,赵长遂.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5(02)
[6]煤粉尘爆炸过程中火焰的传播特性[J]. 曹卫国,徐森,梁济元,高伟,潘峰,饶国宁. 爆炸与冲击. 2014(05)
[7]中国富氧燃烧技术研发进展[J]. 郑楚光,赵永椿,郭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23)
[8]TG-DTG/DTA研究混煤的燃烧特性[J]. 鲜晓红,杜云贵,张光辉. 煤炭转化. 2011(03)
[9]对中国2020年CO2减排目标的粗略分析[J]. 丁仲礼. 山西能源与节能. 2010(03)
[10]富氧气氛下煤粉燃烧及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 唐强,王丽朋,闫云飞. 煤炭转化. 2009(03)
博士论文
[1]煤粉加压富氧燃烧特性及系统能耗分析[D]. 裴晓辉.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合成气预混层流燃烧特性的研究[D]. 李洪萌.北京交通大学 2016
[3]褐煤粉尘爆炸特性实验及机理研究[D]. 曹卫国.南京理工大学 2016
[4]增压富氧气氛中煤燃烧及污染物生成特性研究[D]. 雷鸣.华北电力大学 2013
[5]不同细度煤粉燃烧特性及粉煤灰酸浸处理中硫酸铝铵循环利用试验研究[D]. 蒋啸.浙江大学 2008
[6]甲烷/煤尘复合火焰传播特性及机理的研究[D]. 陈东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7]甲烷、煤尘火焰结构及传播特性的研究[D]. 刘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煤粉云火焰传播特性实验研究[D]. 刘莫.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2]煤粉在加压富氧条件下的燃烧特性研究[D]. 梁化鑫.北京交通大学 2015
[3]O2/CO2气氛下煤粉加压燃烧特性研究[D]. 吴莹.北京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17388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富氧燃烧技术系统示意图
图 1-2 增压富氧燃烧技术系统示意图[14]于反应条件和气氛的不同,增压富氧燃烧系统中煤粉的燃烧方式与系统的燃烧方式有很大不同。增压富氧燃烧采用循环烟气和纯氧混具有高温,高压,高氧气浓度等特点。因此,深刻认识煤粉在不同下,不同 O2/CO2气氛比下的火焰传播特性和燃烧特性,有利于合理
煤粉云火焰着火的过程为:采用激光点火方式将煤粉云的中心部分的煤率先点燃,使其周围挥发分开始析出并产生燃烧现象,随后火焰逐渐向四周传,不断点燃周围新的煤粉颗粒形成球形火焰。随时间的变化,煤粉云的火焰体逐渐变大,煤粉火焰半径增加,呈现出完整的煤粉云火焰传播过程。然而,在烧速度较快的湍流火焰中,煤粉尚未热解就发生着火,这种在高温条件下,煤颗粒表面的固体颗粒直接与气相氧化剂接触而发生的着火现象称为异相着火。oward 和 Essenhigh[20]在研究煤粉着火过程机理时发现,当煤粉颗粒的升温速率于 104℃/s 时,煤粉颗粒与周围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速率高于煤粉自身挥发分析出速率,从而发生异相着火。此时,着火后的煤粉热解速率对煤粉云火焰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5年世界能源供需解读——基于《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J]. 代晓东,王潇潇,毕晓光,杨景斌,印树明,梁月. 天然气与石油. 2017(01)
[2]2030年后世界能源将走向何方?——全球主要能源展望报告分析[J]. 曹斌,李文涛,杜国敏,吴浩筠. 国际石油经济. 2016(11)
[3]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6》[J]. 本刊讯. 电力与能源. 2016(05)
[4]O2/CO2气氛下煤粉粒径分布对火焰传播的影响[J]. 武层层,顾明言,李红,缪琦,孙文斌,楚化强.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5]煤在增压流化床O2/CO2气氛下的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英文)[J]. 段元强,段伦博,胡海华,赵长遂.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5(02)
[6]煤粉尘爆炸过程中火焰的传播特性[J]. 曹卫国,徐森,梁济元,高伟,潘峰,饶国宁. 爆炸与冲击. 2014(05)
[7]中国富氧燃烧技术研发进展[J]. 郑楚光,赵永椿,郭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23)
[8]TG-DTG/DTA研究混煤的燃烧特性[J]. 鲜晓红,杜云贵,张光辉. 煤炭转化. 2011(03)
[9]对中国2020年CO2减排目标的粗略分析[J]. 丁仲礼. 山西能源与节能. 2010(03)
[10]富氧气氛下煤粉燃烧及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 唐强,王丽朋,闫云飞. 煤炭转化. 2009(03)
博士论文
[1]煤粉加压富氧燃烧特性及系统能耗分析[D]. 裴晓辉.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合成气预混层流燃烧特性的研究[D]. 李洪萌.北京交通大学 2016
[3]褐煤粉尘爆炸特性实验及机理研究[D]. 曹卫国.南京理工大学 2016
[4]增压富氧气氛中煤燃烧及污染物生成特性研究[D]. 雷鸣.华北电力大学 2013
[5]不同细度煤粉燃烧特性及粉煤灰酸浸处理中硫酸铝铵循环利用试验研究[D]. 蒋啸.浙江大学 2008
[6]甲烷/煤尘复合火焰传播特性及机理的研究[D]. 陈东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7]甲烷、煤尘火焰结构及传播特性的研究[D]. 刘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煤粉云火焰传播特性实验研究[D]. 刘莫.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2]煤粉在加压富氧条件下的燃烧特性研究[D]. 梁化鑫.北京交通大学 2015
[3]O2/CO2气氛下煤粉加压燃烧特性研究[D]. 吴莹.北京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17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617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