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策略的石油污染物降解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8 20:11
陕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石油污染。生物刺激、生物强化、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体系作为国内外采用最广泛、关注度最高的生物修复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三种修复策略的研究普遍集中在对三者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不同修复策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对生物刺激、生物强化的研究报道较多,对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体系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三种修复方式降解效果的研究,掌握不同修复策略的降解特性,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通过对三株石油降解菌进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生理生化反应特征,三株菌初步鉴定为T-04(KY852255)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A-8(MF988690.1)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ruhlandii)、1-1(MF988689.1)为耐盐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经pH、初始含油浓度、盐度的单因素试验,分别对三株降解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石油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三株菌在pH=7时都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在偏酸性环境...
【文章来源】:延安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石油污染及危害
1.1.1 石油的特征
1.1.2 石油污染的危害
1.2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方法
1.2.1 生物刺激法
1.2.2 生物强化法
1.2.3 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法
1.3 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1.3.1 石油降解菌种类
1.3.2 影响石油降解菌降解能力的主要因素
1.4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展
1.4.1 高通量测序技术
1.4.2 高通量测序在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应用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不同初始条件降解特性研究及菌株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培养基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菌株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鉴定
2.2.2 不同条件降解效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摇瓶试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培养基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生物刺激实验分析
3.2.2 两株菌、三株菌降解结果
3.2.3 两株菌、三菌株降解结果
3.2.4 生物强化-生物刺激联合修复
3.3 本章小结
3.3.1 生物刺激实验
3.3.2 生物强化实验
3.3.3 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体系修复实验
第四章 室内模拟修复污染土壤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土壤来源
4.1.2 培养基
4.1.3 试验方法
4.1.3.1 土壤处理
4.1.3.2 模拟试验设计
4.1.3.3 土壤细菌数量变化测定
4.1.3.4 修复过程中石油污染物动力学方程
4.1.3.5 石油降解率测定
4.1.3.6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污染土壤石油降解率测定
4.2.2 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
4.2.3 无机物联合体系降解动力学方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5.1 实验方法
5.1.1 样本采集
5.1.2 高通量测序
5.1.3 数据信息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测序数据处理与统计
5.2.2 OTU样本聚类分析
5.2.3 OTU样本注释结果分析
5.2.4 α多样性分析
5.2.5 β多样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缩略词
附录Ⅲ 基因序列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PCA分析食用酒精微量成分对醋酸发酵的影响[J]. 许奕晗,龙春花,于峰,廖红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11)
[2]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病原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J]. 刘永杰,王渊,付强,金子懿. 口岸卫生控制. 2019(01)
[3]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源性病原体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付博菲,朱晓龙,邱斌.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03)
[4]不同碳源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促进作用[J]. 兰贵红,鲁莹纯,廖兴盛,杨杰,张鑫磊,王枝. 化工环保. 2019(01)
[5]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的应用与进展[J]. 艾铄,张丽杰,肖芃颖,张晓凤,邢志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9)
[6]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机理研究[J]. 李洲. 云南化工. 2018(09)
[7]4种理化因子对菌株XH1硝化效果的影响[J]. 胡晓娟,文国樑,田雅洁,黄小帅,徐煜,许云娜,李卓佳,曹煜成.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6)
[8]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的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菌群结构变化[J]. 祁燕云,吴蔓莉,祝长成,叶茜琼,徐会宁. 环境科学. 2019(02)
[9]不同生境黑果枸杞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J]. 李岩,何学敏,杨晓东,张雪妮,吕光辉. 生态学报. 2018(17)
[10]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J]. 陈秀鹃,姜丽佳,孙靖云,周月,陈英文,沈树宝. 现代化工. 2018(10)
博士论文
[1]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对相关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 贾洪柏.东北林业大学 2013
[2]基于核糖体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D]. 李晓然.复旦大学 2011
[3]生物修复环境污染的微生物筛选及其性能研究[D]. 沈薇.南京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连续施钼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D]. 刘培杰.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油污土壤修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D]. 李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3]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及细菌多样性研究[D]. 孔令姣.兰州理工大学 2017
[4]东北黑土不同土壤利用方式下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D]. 王梓.东北农业大学 2016
[5]高盐度和常温下Anammox工艺微生物特性研究[D]. 周玮怡.重庆大学 2016
[6]生物炭对紫色土和黄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D]. 李治玲.西南大学 2016
[7]海洋丝状真菌石油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其酯酶基因克隆[D]. 王军.吉林大学 2015
[8]延河、清涧河流域地表水污染调查评价[D]. 张佳音.西北大学 2009
[9]六氯苯厌氧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D]. 蔡新美.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5505
【文章来源】:延安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石油污染及危害
1.1.1 石油的特征
1.1.2 石油污染的危害
1.2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方法
1.2.1 生物刺激法
1.2.2 生物强化法
1.2.3 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法
1.3 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1.3.1 石油降解菌种类
1.3.2 影响石油降解菌降解能力的主要因素
1.4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展
1.4.1 高通量测序技术
1.4.2 高通量测序在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应用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不同初始条件降解特性研究及菌株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培养基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菌株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鉴定
2.2.2 不同条件降解效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摇瓶试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培养基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生物刺激实验分析
3.2.2 两株菌、三株菌降解结果
3.2.3 两株菌、三菌株降解结果
3.2.4 生物强化-生物刺激联合修复
3.3 本章小结
3.3.1 生物刺激实验
3.3.2 生物强化实验
3.3.3 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体系修复实验
第四章 室内模拟修复污染土壤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土壤来源
4.1.2 培养基
4.1.3 试验方法
4.1.3.1 土壤处理
4.1.3.2 模拟试验设计
4.1.3.3 土壤细菌数量变化测定
4.1.3.4 修复过程中石油污染物动力学方程
4.1.3.5 石油降解率测定
4.1.3.6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污染土壤石油降解率测定
4.2.2 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
4.2.3 无机物联合体系降解动力学方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5.1 实验方法
5.1.1 样本采集
5.1.2 高通量测序
5.1.3 数据信息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测序数据处理与统计
5.2.2 OTU样本聚类分析
5.2.3 OTU样本注释结果分析
5.2.4 α多样性分析
5.2.5 β多样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缩略词
附录Ⅲ 基因序列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PCA分析食用酒精微量成分对醋酸发酵的影响[J]. 许奕晗,龙春花,于峰,廖红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11)
[2]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病原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J]. 刘永杰,王渊,付强,金子懿. 口岸卫生控制. 2019(01)
[3]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源性病原体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付博菲,朱晓龙,邱斌.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03)
[4]不同碳源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促进作用[J]. 兰贵红,鲁莹纯,廖兴盛,杨杰,张鑫磊,王枝. 化工环保. 2019(01)
[5]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的应用与进展[J]. 艾铄,张丽杰,肖芃颖,张晓凤,邢志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9)
[6]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机理研究[J]. 李洲. 云南化工. 2018(09)
[7]4种理化因子对菌株XH1硝化效果的影响[J]. 胡晓娟,文国樑,田雅洁,黄小帅,徐煜,许云娜,李卓佳,曹煜成.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6)
[8]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的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菌群结构变化[J]. 祁燕云,吴蔓莉,祝长成,叶茜琼,徐会宁. 环境科学. 2019(02)
[9]不同生境黑果枸杞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J]. 李岩,何学敏,杨晓东,张雪妮,吕光辉. 生态学报. 2018(17)
[10]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J]. 陈秀鹃,姜丽佳,孙靖云,周月,陈英文,沈树宝. 现代化工. 2018(10)
博士论文
[1]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对相关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 贾洪柏.东北林业大学 2013
[2]基于核糖体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D]. 李晓然.复旦大学 2011
[3]生物修复环境污染的微生物筛选及其性能研究[D]. 沈薇.南京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连续施钼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D]. 刘培杰.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油污土壤修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D]. 李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3]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及细菌多样性研究[D]. 孔令姣.兰州理工大学 2017
[4]东北黑土不同土壤利用方式下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D]. 王梓.东北农业大学 2016
[5]高盐度和常温下Anammox工艺微生物特性研究[D]. 周玮怡.重庆大学 2016
[6]生物炭对紫色土和黄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D]. 李治玲.西南大学 2016
[7]海洋丝状真菌石油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其酯酶基因克隆[D]. 王军.吉林大学 2015
[8]延河、清涧河流域地表水污染调查评价[D]. 张佳音.西北大学 2009
[9]六氯苯厌氧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D]. 蔡新美.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5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645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