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丁酸产甲烷菌系的富集及其对ASBR酸化恢复的生物强化作用
发布时间:2022-05-08 16:21
本文富集两类氧化丁酸产甲烷菌系(分别以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酸产乙酸菌为优势菌群)并投加至酸化ASBR反应器,分析评价二者对酸化ASBR系统恢复作用和互营产甲烷菌群演替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富集成功菌群B-H(以产氢产乙酸菌为优势菌群)和菌群B-F(以产甲酸产乙酸菌为优势菌群)。菌群B-H基于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的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分别为:0.441、2.546、1.125、3.110gCOD/gVSS·d,优势菌群为丁酸氧化菌属Syntrophomonas(18.84±1.68%)、乙酸营养型产甲烷丝状菌属Methanosaeta spp.(22.81±0.68%)、氢营养型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26.28±1.75%)和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6.03±0.23%);菌群B-F基于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的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分别为:1.540、2.031、1.137、2.855gCOD/gVSS·d,优势菌群为丁酸氧化菌属Syntrophomonas(14.13±0.46%)、乙酸营养型产甲烷丝状菌属 Methanosaeta sp.(...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厌氧生物处理理论
1.1.1 厌氧四阶段理论
1.1.2 种间氢转移
1.1.3 种间甲酸转移
1.1.4 厌氧限速步骤
1.2 ASBR的研究及应用
1.2.1 ASBR工作原理
1.2.2 ASBR的优缺点
1.2.3 ASBR研究现状
1.3 厌氧反应器的酸化及恢复
1.4 生物强化技术
1.5 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目的
1.5.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装置
2.1.1 ASBR启动装置
2.1.2 富集装置
2.1.3 生物强化试验装置
2.2 种泥与试验水质
2.2.1 ASBR启动种泥
2.2.2 优势菌群富集种泥
2.2.3 生物强化试验种泥
2.2.4 进水水质
2.3 优势菌群富集培养基
2.4 分析指标与检测方法
2.4.1 常规水质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
2.4.2 液相末端发酵产物
2.4.3 氢气
2.5 分子荧光实时定量技术
第三章 ASBR启动及氧化丁酸产甲烷菌系富集
3.1 引言
3.2 ASBR的启动
3.2.1 反应器运行状况
3.2.2 一周期内各组分的变化
3.2.3 污泥性质变化
3.3 氧化丁酸产甲烷菌系的富集
3.3.1 以产氢产乙酸菌为优势菌群的氧化丁酸产甲烷菌系富集
3.3.1.1 丁酸培养基制备与接种富集
3.3.1.2 菌群B-H对丁酸的降解规律
3.3.1.3 生物量及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变化
3.3.1.4 互营产甲烷菌群演替分析
3.3.2 以产甲酸产乙酸菌为优势菌群的氧化丁酸产甲烷菌系富集
3.3.2.1 丁酸培养基制备与接种富集
3.3.2.2 菌群B-F对丁酸的降解规律
3.3.2.3 生物量及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变化
3.3.2.4 互营产甲烷菌群演替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促进酸化ASBR恢复的生物强化作用
4.1 引言
4.2 生物强化对酸化ASBR的影响
4.2.1 生物强化对COD的影响
4.2.2 生物强化对氢分压的影响
4.2.3 生物强化对VFA的影响
4.2.4 生物强化对pH的影响
4.2.5 生物强化对产甲烷的影响
4.3 生物强化对污泥性质的影响
4.3.1 生物强化对MLSS、MLVSS的影响
4.3.2 生物强化对最大比产甲烷活性的影响
4.4 生物强化对互营产甲烷菌群的影响
4.4.1 生物强化对产氢产乙酸菌群的影响
4.4.2 生物强化对产甲烷菌群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651980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厌氧生物处理理论
1.1.1 厌氧四阶段理论
1.1.2 种间氢转移
1.1.3 种间甲酸转移
1.1.4 厌氧限速步骤
1.2 ASBR的研究及应用
1.2.1 ASBR工作原理
1.2.2 ASBR的优缺点
1.2.3 ASBR研究现状
1.3 厌氧反应器的酸化及恢复
1.4 生物强化技术
1.5 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目的
1.5.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装置
2.1.1 ASBR启动装置
2.1.2 富集装置
2.1.3 生物强化试验装置
2.2 种泥与试验水质
2.2.1 ASBR启动种泥
2.2.2 优势菌群富集种泥
2.2.3 生物强化试验种泥
2.2.4 进水水质
2.3 优势菌群富集培养基
2.4 分析指标与检测方法
2.4.1 常规水质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
2.4.2 液相末端发酵产物
2.4.3 氢气
2.5 分子荧光实时定量技术
第三章 ASBR启动及氧化丁酸产甲烷菌系富集
3.1 引言
3.2 ASBR的启动
3.2.1 反应器运行状况
3.2.2 一周期内各组分的变化
3.2.3 污泥性质变化
3.3 氧化丁酸产甲烷菌系的富集
3.3.1 以产氢产乙酸菌为优势菌群的氧化丁酸产甲烷菌系富集
3.3.1.1 丁酸培养基制备与接种富集
3.3.1.2 菌群B-H对丁酸的降解规律
3.3.1.3 生物量及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变化
3.3.1.4 互营产甲烷菌群演替分析
3.3.2 以产甲酸产乙酸菌为优势菌群的氧化丁酸产甲烷菌系富集
3.3.2.1 丁酸培养基制备与接种富集
3.3.2.2 菌群B-F对丁酸的降解规律
3.3.2.3 生物量及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变化
3.3.2.4 互营产甲烷菌群演替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促进酸化ASBR恢复的生物强化作用
4.1 引言
4.2 生物强化对酸化ASBR的影响
4.2.1 生物强化对COD的影响
4.2.2 生物强化对氢分压的影响
4.2.3 生物强化对VFA的影响
4.2.4 生物强化对pH的影响
4.2.5 生物强化对产甲烷的影响
4.3 生物强化对污泥性质的影响
4.3.1 生物强化对MLSS、MLVSS的影响
4.3.2 生物强化对最大比产甲烷活性的影响
4.4 生物强化对互营产甲烷菌群的影响
4.4.1 生物强化对产氢产乙酸菌群的影响
4.4.2 生物强化对产甲烷菌群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651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65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