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氧化还原介体强化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2 09:35
  焦化行业是山西省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重污染行业。焦化废水是含多环芳烃(PAHs)的工业废水,PAHs属于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持久性、高毒性和富集性的特点,使其成为焦化废水中最难降解有机物之一,也成为焦化废水处理之后出水毒性残留的主要组成部分。氧化还原介体(Redox mediators,ROMs)可通过其自身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循环转换来加速电子在电子供体与电子受体间的传递,使得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提高一个到几个数量级,从而促进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厌氧生物转化。本论文利用ROMs具有的电子传递功能及生物催化功能,加速电子由PAHs向ROMs的传递,促进PAHs的厌氧生物降解,强化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本论文首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焦化废水处理厂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中的活性污泥进行了组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厌氧池中,苯酚降解嗜盐菌Halostagnicola和盐碱红菌属Natronorubrum是优势细菌。甲烷丝状菌Methanosaeta、热裸单胞菌属(Thermogymnomonas)、甲烷微菌属Methanosphaerula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是优...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焦化废水的水质特征及其危害
    1.2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
        1.2.1 SBR工艺
        1.2.2 硝化和反硝化工艺
    1.3 氧化还原介体特征及其作用机理
        1.3.1 氧化还原介体特征
        1.3.2 氧化还原介体作用机理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
    1.5 论文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中活性污泥组成分析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活性污泥的来源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取泥方式
        2.2.2 污泥的收集
        2.2.3 活性污泥微生物组成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中功能性细菌分析
        2.3.2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中功能性古细菌分析
        2.3.3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中功能性真菌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效厌氧降解PAHs功能菌的富集及组成分析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接种污泥
        3.1.2 厌氧基础培养基成分
        3.1.3 实验药品
        3.1.4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微生物厌氧培养方法
        3.2.2 传代培养
        3.2.3 PAHs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氧化还原介体强化多环芳烃厌氧生物降解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接种污泥
        4.1.2 实验药品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厌氧微生物培养方法
        4.2.2 PAHs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氧化还原介体强化PAHs降解效果比较
        4.3.2 测定最佳氧化还原介体浓度
        4.3.3 硝酸盐对介体强化PAHs降解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氧化还原介体强化多环芳烃降解机理
    5.1 材料与仪器
        5.1.1 实验药品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厌氧菌的分离
        5.2.2 厌氧菌鉴定
        5.2.3 GST活性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分离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
        5.3.2 多环芳烃(PAHs)高效降解菌的鉴定
        5.3.3 介体介导对SXU-2菌株GST活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焦化废水活性污泥细菌菌群结构分析[J]. 蒙小俊,李海波,曹宏斌,盛宇星.  环境科学. 2016(10)
[2]异育银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病鱼体内鲤疱疹病毒Ⅱ型的电镜观察与超微病理学特征[J]. 林秀秀,叶元土,吴萍,腾峰,王敏,蒋蓉,段荣会,陈卓,高李松,刘进,蔡春芳,罗其刚.  水产学杂志. 2016(01)
[3]新型有机污染物氯代多环芳烃分析方法及其污染现状研究进展[J]. 高占啟,杨雪,彭英.  环境化学. 2016(02)
[4]焦化废水A~2/O处理过程中的组成和毒性变化规律[J]. 刘聪,陈吕军,朱小彪,马德华.  生态毒理学报. 2014(02)
[5]某焦化厂废水中PAHs的组成特征及处理效果研究[J]. 闫雨龙,王美,张玉,何秋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S1)
[6]关于使用A~2/O~2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J]. 姚学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28)
[7]浅谈AO与SBR工艺处理高氨氮污水的工程对比[J]. 王永华,刘楠.  科技信息. 2010(23)
[8]生物三相流化床A/O~2组合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J]. 韦朝海,贺明和,吴超飞,李磊,晏波,陈金贵,李国保,江承付,乔显辉,曾宗浪.  环境科学学报. 2007(07)
[9]零价金属还原降解水中污染物的应用研究综述[J]. 王文成,吴德礼,马鲁铭.  四川环境. 2007(03)
[10]A/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J]. 贾鹏,牛继勇,李君敏.  给水排水. 2007(03)

博士论文
[1]废水处理系统中重要功能类群Thauera属种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 毛跃建.上海交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氧化还原介体催化强化生物反硝化特性及机理研究[D]. 李海波.河北科技大学 2012
[2]A1-A2-O1-O2工艺好氧段处理焦化废水试验研究[D]. 王瑞珂.太原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58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658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d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