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咪巴唑暴露对斑马鱼重要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转录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8 15:29
近年来,唑类抗真菌剂由于在环境中被广泛检出以及它们潜在的生态毒理效应,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唑类抗真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或杀灭真菌的化合物,常作为抗真菌的活性成分用于药物与个人护理品中。被使用后,这类物质会随着生活污水直接或由于污水处理厂的不完全去除间接进入水环境中。唑类抗真菌剂在水环境中的浓度在几个纳克每升到几个微克每升水平。水环境中残留的唑类抗真菌剂将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潜在的风险。已有的报道指出唑类抗真菌剂通过结合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抑制其活性,从而影响生物体的代谢平衡。然而,目前很少报道唑类抗真菌剂在转录水平上对鱼类重要信号通路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水生生物模型,研究典型的唑类抗真菌剂氯咪巴唑(Climbazole)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和成年阶段重要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转录影响,评价受影响的信号通路间的相关性,筛选氯咪巴唑暴露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氯咪巴唑(100 ng/L和10000 ng/L)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2 dpf、7 dpf和14 dpf)重要信号通路73个相...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唑类抗真菌剂介绍
1.1.1 唑类抗真菌剂的基本分类和使用情况
1.1.2 唑类抗真菌剂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和生态毒理效应
1.2 斑马鱼及其体内重要信号通路介绍
1.2.1 斑马鱼介绍
1.2.2 斑马鱼重要信号通路介绍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2.1 药品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斑马鱼及斑马鱼胚胎收集
2.4 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暴露实验的设计
2.5 总RNA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
2.5.1 总RNA的提取
2.5.2 琼脂糖凝胶电泳
2.6 总RNA浓度的测定
2.7 第一链cDNA的合成及测定
2.7.1 第一链cDNA的合成
2.7.2 合成的cDNA的测定
2.8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9 化学分析
2.10 转录表达验证性分析
2.11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12 结果与讨论
2.12.1 胚胎斑马鱼昼夜节律系统和氧化应激系统相关基因的转录改变
2.12.2 胚胎斑马鱼卵母细胞成熟、类固醇生成和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转录改变
2.12.3 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基因和环境暗示
2.12.4 结论
第三章 斑马鱼成鱼性腺组织的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3.1 材料
3.2 药品与试剂
3.3 实验仪器
3.4 实验对象
3.5 实验方法
3.5.1 斑马鱼成鱼暴露实验的设计
3.5.2 组织样品的收集和总RNA的提取
3.5.3 总RNA浓度的测定
3.5.4 第一链cDNA的合成
3.5.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3.6 结果和讨论
3.7 结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性
4.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671762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唑类抗真菌剂介绍
1.1.1 唑类抗真菌剂的基本分类和使用情况
1.1.2 唑类抗真菌剂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和生态毒理效应
1.2 斑马鱼及其体内重要信号通路介绍
1.2.1 斑马鱼介绍
1.2.2 斑马鱼重要信号通路介绍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2.1 药品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斑马鱼及斑马鱼胚胎收集
2.4 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暴露实验的设计
2.5 总RNA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
2.5.1 总RNA的提取
2.5.2 琼脂糖凝胶电泳
2.6 总RNA浓度的测定
2.7 第一链cDNA的合成及测定
2.7.1 第一链cDNA的合成
2.7.2 合成的cDNA的测定
2.8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9 化学分析
2.10 转录表达验证性分析
2.11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12 结果与讨论
2.12.1 胚胎斑马鱼昼夜节律系统和氧化应激系统相关基因的转录改变
2.12.2 胚胎斑马鱼卵母细胞成熟、类固醇生成和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转录改变
2.12.3 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基因和环境暗示
2.12.4 结论
第三章 斑马鱼成鱼性腺组织的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3.1 材料
3.2 药品与试剂
3.3 实验仪器
3.4 实验对象
3.5 实验方法
3.5.1 斑马鱼成鱼暴露实验的设计
3.5.2 组织样品的收集和总RNA的提取
3.5.3 总RNA浓度的测定
3.5.4 第一链cDNA的合成
3.5.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3.6 结果和讨论
3.7 结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性
4.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671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671762.html